加减消元法的应用初一数学说课稿

文章 2019-07-10 03:26:55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 说教材

本节课讲的是七年级《数学》课改实验教材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消元”问题的应用,它是一节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通过“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理解化归的思想,通过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理解消元的思想,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在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在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二、 说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通过探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方程个数和未知数个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列方程组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找等量关系的重要性,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列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过程,掌握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通过自主学习,发展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解趣味数学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四、 说教学设备

多媒体。

五、 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演示文稿的形式来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掌握的解方程组的基础上探究、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感性上升到理性,使学生掌握列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整体思路是“情境创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归纳小结——作业布置——课后反思”六个基本环节来完成。

1、 情境创设:

展示生活中的趣味数学题,让学生试着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课题。

2、 讲授新课:

(1)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找等量关系的重要性,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依据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列方程,并加以解决,通过自主学习,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回顾解题过程,用框架图作进一步描述,目的让学生掌握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 练习巩固:

在练习巩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有更深的理解,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以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

4、 归纳小结

和学生一起带着问题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在归纳小结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式。

5、 作业布置

见课本112页第4、6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内化,通过作业批改,及时反馈分析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分析自我得失,促进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6、 课后说教学反思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