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0 04:04:14 1个回答   ()人看过

这次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备课,上网查资料,制作PPT,教材的内容是2004出版的,相对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来说,显然已经“out”了,所以我改变了以往参照教材的方式上课,决定自己在网上搜索资料备课。人往往有这样的惰性,没有动力督促,就不想去干事情,我的现状如此,所以等现在想来去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才发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早就已经落伍了,深刻地验证了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信息技术变革及其发展趋势,对于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一块我没有专门来讲,其实在平时的课程中是可以穿插进去,刻意去说,学生不一定听得进去,甚至会有些反感。信息技术的六次变革,通过查阅资料,自己真正地弄透了他的意义,为什么把他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后来自己来上的时候,能够把道理给学生讲出来,以往我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深入去讲。对于未来的第七次变革,智能互联网(互联网+)时代,这个新名词我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去关注,也不明白的他的内涵,由于上课的需要,迫使自己去学习,了解后其实心里面挺轻松的,丢掉了一块石头的感觉。智能互联网三个构成要素:高速度的移动网络+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潜能力+智能感应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个关系示意图,便于学生的理解。在发展趋势这一块,原本打算找一个模拟场景体验或视频观看,后来没有实现,是个遗憾,只好用文字体现了,学生可能一听就忘了,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以后要提前收集资料做准备,备不时之需。

从学生听课的状态来看,只有部分学生在跟着一起学,还有部分学生在自己玩电脑,把学生机控制起来一直是我不想做的事情,完全限制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还是不愿意学,所以怎样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对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个角度想想,有时候学校安排你去听一个讲座,你本来就不想去,也不没有兴趣,再加上老师枯燥地讲解,坐在那里也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正如上课一样,学生在下面的感受可能也是如此。所以精炼的语言,加上适当地幽默感,充实的课堂,是我今后要去学习的事情。在跟学生互动上,做得不好,在设问引导上要下工夫。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