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0 07:27:05 1个回答   ()人看过

课题:

《生命的意义》

教材分析: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渡过?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保尔作出了回答。文章是长篇小说节选,要注意小说的要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本文生字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明确小说的三要素。

2、体会文章中“人,最宝贵的……”一段文字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英雄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文章中“人,最宝贵的……”一段文字的内涵。

学情分析:

学生受年龄的限制,还没有十分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名著接触不多,对革命战争的社会背景了解不是很清楚。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内容,了解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明确保尔的高大形象。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听钢琴曲《秋日私语》)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人的一生应该怎样渡过?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保尔作出了回答。这个回答闪耀着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辉,下面我们来学习本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字音字义,积累名言警句、成语格言、精彩片段。

检查听读情况:

1、本文节选自《 》作者 , 作家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踱步 岔路

3、谷地铺满着如茵的绿草 ( )

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 )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及思路。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怎样一本书?保尔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回答。

2、保尔此时的心情怎样?

(提示:保尔此时的心情是灰暗的、沉痛的、忧伤的。)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小组读、男女分读等形式。

联系文中对环境的描写,揣摩下列句子,谈谈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 他沿着小镇上冷冷清清的街道踱着步子……

(见教学用书)

2、 用云杉枝条编织的花环,装点了那一排掩埋忠骨的坟墓,又在小小的墓

地周围种植上一圈苍翠的小树。陡坡外高耸着挺拔的青松。

(见教学用书)

3、 四野里复苏的大地散发出新春的气息。

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阅读文章第7段,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读了本段你有哪些启发?那些感悟?

(学生讨论,合理即可)

六、课堂总结。

学生自己总结

七、布置作业。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眼中的保尔。

六、板书设计。

生命的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不虚度年华

应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不碌碌无为

七、课后反思。

《生命的意义》导学案6(鲁教版六年级上册)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