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作文500字8篇

文章 2019-07-10 13:33:55 1个回答   ()人看过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那么,你会怎么写借物喻人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借物喻人作文500字”,希望能帮助到您。

借物喻人作文500字(1)

粉笔,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它可是老师的好帮手,所以,各色各样的粉笔就理所当然的分布在了各个教室里。

每当上课时,它便从一根长长的“棒子”变成了一个个优美的文字或数字,加强了我们对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的记忆和印象。而每当黑板上没有了空位的时候,它们便会被随意抹去,化为一粒粒粉尘,在风中不知去向……

粉笔的一生总是那么短暂,一支粉笔在不知不觉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行行文字,但当这些文字“没用”了,它便化着粉尘,最后,不见了……

看着粉笔的一生,你们有没有想到什么呢?没错,那就是我们伟大的老师。老师,把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无私地奉献给了我们,老师教会了我们知识,教给了我们品德,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等我们长大成人,他们,却慢慢变老了……

除了老师,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比如警察叔叔,他们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的工作,夏天,在烈日的灼烤下有他们大汗淋漓的身影,冬天,在严冬的飞雪中有他们峨嵋挺拔的身姿;还有环卫工人,他们每天起早摸黑,为城市的卫生“服务”,而且风雨无阻。这样的人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

这首诗里这样说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就象粉笔一样,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照亮了我们的未来,是那么默默无闻、无私……

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支粉笔,帮助老师,教导学生,然后,默默地在风中,散去……

借物喻人作文500字(2)

我外婆家院子里长着几百株竹子。竹子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历来被人们所喜爱,是正直虚心的象征。无论在古代文章中,还是现代文章中,以竹喻人时,是坚持不懈、谦虚的意思。我喜欢娇美的花草,喜欢高大挺拔的树木,更喜欢虚心竹子。

竹子的叶子墨绿墨绿的,叶子表面有些小毛,中间有一条笔直的叶脉。叶子宽大约1厘米,长大约4厘米左右,竹叶能组合成许多形状,有的像“小”字,有的像“个”字,有的像燕子,有的像小鱼……一般的竹子一年才开一次花,花很小,是白色的。还有“死而不倒,倒而不枯,枯而不烂”的说法。竹竿大都是直的,中间是空的,每隔一段都有一圈凸出来的东西。只要你仔细闻它的那股淡淡的清香,立刻会神采飞扬、精神抖擞。

竹子的作用很多,竹竿可以做成建房时要搭的架,做成竹梯、竹床、竹椅、竹席等等,竹枝可以扎在一起做扫把,竹子的汁可以做成鲜竹沥,竹笋可以吃。

我最敬佩的是竹子那顽强的意志。有一天,先是太阳公公烤着大地,可是天又突然变了,刮起了鬼风,又打起雷电,接着下起倾盆大雨。雷电容易被尖的东西吸收,竹子是尖的,正好打在了一根竹子上,我吓死了。天一晴,我再看看,哇!只是竹头被打糊了。所有的竹子都是昂首挺胸,好像在说:“再来呀,我还没过瘾呢!”

我喜欢竹子,喜欢竹子的正直、虚心;喜欢竹子的清香;更喜欢竹子那顽强、坚持不懈的意志。我也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坚持不懈、正直虚心的人!

借物喻人作文500字(3)

去年的一场肆意的大雪,压弯了家门口的树枝,它的花瓣,也顺着雪花儿落在了地上,静谧地躺着。

梅,带给人一种不屈的信念;梅,带给人一种迎难而上的品质;梅,带给人一种坚定刚毅的精神。我俯下身去轻拾起这片花瓣,闻到一股落花那种独有的碎碎的清香。有多少花又像它一样就算快到生命尽头了还有竭尽全力发出那一点儿微弱的香呢?

梅花的样子,颜色虽不是最美的,但精神与品质一定是最美的。多少的诗人,作家赞美过它受挫也在竭尽全力去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它的绽放,总是在几天之内慢慢舒展开来,露出那不屈的精神的花。无私奉献自己的生命为即将迎来的初春增添上一抹芬芳,一抹清淡的香。“俏也不争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不正是它吗?不正像极了那些默默无闻在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吗?

雪花在空中飘着,在一朵朵剩下没被拍落的梅花之间欢快地跳着舞,仿佛在歌颂那些花的不屈,仿佛在歌颂那些人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人的高尚品质。

不管落花,剩下的花,都具有不屈的信念。落花是那些虽身处难境,但丝毫不放弃的人;剩下的花是不屈,没有被困难所击倒的人。它们都是一朵朵具有灵魂,具有生命,具有心灵的“人”。

我终于明白,梅花散发出的并不只是一种清香,更是一种信念,一种……

借物喻人作文500字(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就是蜡烛的真实写照。

蜡烛很平凡,但它有伟大之处。那就是像雷锋那样无私地为人民服务。

蜡烛是一个圆柱体,它身披一件白色的或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用火点燃这根“天线”蜡烛就会熊熊的燃烧起来。它就这样为了人们带来光明而耗尽自己的生命。现在,电灯被发明和普及之前,蜡烛和油灯一样曾是人们重要的照明工具。现在我们的科技发达了人们都用上了电灯,只有在停电的时候,人们才会猛地想起蜡烛的存在,感觉它的重要。

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不求一点回报,看到蜡烛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祖国花朵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一天老师都是早早的来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有人说老师是一名园丁;还有人说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而我说老师是一支蜡烛。老师用辛勤的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才却不求一点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而牺牲自己。

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蜡烛的精神是多么可贵!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

借物喻人作文500字(5)

路灯,名副其实,就是在路旁,给人以明亮的灯。它高高的个儿,挺拔的身躯,给人一种卫士的感觉。白天,它沉默寡言,就像一尊塑像,默默地站在那儿,并不惹人注意。可一到晚上,它便散发出夺目的光亮,仿佛想把白天所蕴藏的力量全部都喷发出来。它就是这样,那么的安静,那么的默默无闻。

有一天,路灯不再亮了,人们便开始抱怨。抱怨天太黑,没了路灯的帮助,要摔跤。抱怨路灯坏的不是时候,今后不能再出来,在这美丽的灯火中散步了……人们总是那么爱埋天怨地。后来,来了一伙人,他们七手八脚地,依靠起重机的力量修好了路灯,使路灯又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再后来,人们不再抱怨,依旧按照自己的日常行动办事,显然,他们忘记了这件事。

路灯就是这样,它黑不溜秋的,那么的不惹人注意。也正是如此,才没有人知道它的年龄,它的事迹。事实上,是人们不想去知道。大家习惯了它的默默奉献,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而路灯,它并不介意。它没有想过要让自己千古留名,它只懂得自己是一盏路灯,活着,是为了给人们照明。一盏路灯,它并不求什么功名利禄,也不求老板能给自己多少奖金,它就这样默默到站着、站着、站着……好象永远不会停止。

路灯,一盏随处可见的路灯,却容易,引起我们地深思。哦,学习它吧,学习那一盏盏平凡的路灯。

借物喻人作文500字(6)

你喜欢花,因为花的娇艳?你喜欢柳树,因为柳树的婀娜?我喜欢花,细化柳树,但似乎更喜欢竹子。

竹子既没有花儿娇艳,也没有柳树婀娜,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它浑身流动着生命的绿色,一年四季总是给予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绿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它身姿细长而又英挺,高贵而又典雅,在微风轻拂下,像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舞姿而又柔美,又像一个绿色的精灵在摇头晃脑。

我喜欢竹子,不仅因为它全身都是宝,更因为它具有从不索取,只会无私奉献的品质。它为了人类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嫩嫩的竹笋用来制作各种美味佳肴、翠绿的竹叶即是大熊猫的美味食物又是人们用来做扇子的好材料、竹皮被削成竹条,用来编织成了各种各样坚固耐用的竹器、精美别致的工艺品……

我喜欢竹子,因为它无论遇到狂风还是暴雨,寒冬还是酷暑,也无论它生长在平地还是山间……那饱经风霜而又瘦弱的身躯依然是本色不改,临风傲雪,宁折不弯、不屈不挠。郑板桥诗人曾用诗句称赞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形容竹子像岩石般坚强。

我为竹子无私奉献的品质所感动,不由得想起像竹子一样为祖国奉献的许许多多的建设者,他们为祖国、为人民辛勤地劳动着,无私地奉献着。他们就如竹子,有着宁屈不折的精神。

竹子,简单朴实中藏匿着无私的品质与不屈。我多么希望,在生活中能如竹子般屹立。

借物喻人作文500字(7)

弯曲的身体,宛若老人的脊背,身在岩缝中,仅靠一块土,长出一棵松。每当我去茂陵山扫墓时,就能看见它弯着身子立在墓旁。我想:这棵松真是顽强,竟然能在岩缝中生长,又挨着墓地,会不会沾上一些鬼神之气?

我恭敬地站在这棵松的面前,品读着他的刚劲苍翠。它一定有许多年头了,一定受到过许多痛苦:雨雪冰冻过它,狂风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泥石流冲击过它。无论如何都没有放弃他的信念:我要活下去。

它目睹过茂陵山战役打响的时候,子弹擦裂过它的树皮,刺刀砍断过它的树枝,战火烧毁过它的枝叶。但它没有退缩,仍坚强地活着,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活下去。

现在,它老了,不再那么年轻了,它的树皮干裂了,100多年的风霜已剥夺了它的青春。它的身子腐朽了,缺枝少叶的,松针已经不是很绿了。

人其实和松一样,一点点的成长,在生活的曲折磨难、在坎坷中顽强地活下去,在不确定中面对生活的艰难和挫折。

松的精神,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大山中的留守儿童,在期盼中自立着;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依然带着微笑面对生活;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创业时艰难,最后成功。他们活的多么像“松树”,在曲折、坎坷中顽强的活着。

那棵松,依然孤零零地站着,守着那座墓,守着这方土,守着它的岁月,它那蹉跎的身影,映入人们的脑海引人深思。

借物喻人作文500字(8)

一提花,我便想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句诗来。每当正值夏日,就是赏荷的大好时节。

记得去年夏天,我们一家人去了溪源庵的最深处赏荷。一到了荷花池,就能很快地闻到荷花那沁人心脾的香味,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就好似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色的荷花就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上盛开。可是,荷花池中的污泥却脏得发黑。

“妈妈,为什么池中的水那么那么脏,而荷花却一点儿也不脏?”弟弟疑惑极了。

“下雨时被雨水冲走了呗!”我得意地为弟弟解答。

“可它为什么在这么不好的环境中,却生长得如此美丽呢?”弟弟还不满足于一个这么简单的答案。

“凡是花,都很漂亮!”我争辩到。

“不!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荷花都是长在池塘中央,只供别人欣赏,却不受周围环境的一点沾污。它们身上淡淡的粉色,实在令人着迷,不张扬,也不太晃眼,却不失它本身的美丽。朴实无华又使人赏心悦目。”妈妈应声回答。

荷花就好比那一些本身活在恶劣的环境中,却活出自己,活出色彩的人们一样,不失本有的尊严,却十分亭亭玉立。

夏日的荷花永远是最美的,我爱荷花,更爱它丰富的内涵与它那高洁的品质。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