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0 17:15:34 1个回答   ()人看过

今天,我们学习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开花后结小葫芦了,可是叶子上也有蚜虫了。而这个人一心一意只想着要“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治蚜虫,最终导致小葫芦变黄且都落了。

课堂学习时,我们学生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早读也读了这篇课文。直接揭题后,相机学习“葫芦”,且“芦”单独时是二声,在词语“葫芦”中,“芦”读轻声。而后,理解课题:

“我”指谁?“葫芦”又指什么?“从前的那个人”即种葫芦的人。“葫芦”是果实。

这篇课文,我们采用了变序阅读,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找,“那个人”喜不喜欢小葫芦?(喜欢,从‘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为什么喜欢小葫芦?学生都能说出“小葫芦很可爱”。我再次追问:哪些词句说明了小葫芦的可爱。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句话中,找出“细长的葫芦藤长满绿叶雪白的小花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来说明小葫芦的可爱。

接下来,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那个人要成葫芦了没有?为什么?

学生知道,那个人没有要成葫芦,因为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其实,这个答案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即第四自然段。

再次,追问学生,“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师生一同探究,学生得知因为葫芦的叶子上爬了蚜虫。学生张馨冉还说:“因为葫芦叶子能给小葫芦提供水分与养分,葫芦叶子没有了,那么小葫芦没吃的没喝的,就会营养不良,就会变黄、落地的。在此期间,相机指导朗读,一是对话,二是比较体会其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同时,进行了拓展练习。如: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总结拓展环节,使学生明白:植物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个系统工程,前一个环节出错,那么后一个环节直接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另外,还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假如你是文中的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罗仪琳说:“我想我应该听邻居的话,给叶子喷洒一些农药,那样,我就能得到小葫芦了。”

胡宇轩说:“我想我应该接受邻居的建议,先治蚜虫。”

高雅宁说:“我想是我错了,我要是听了邻居的话去治蚜虫,就好了。”

李雅欣说:“我想邻居劝我治蚜虫时,就得赶快去治。我想捉一些七星瓢虫,让它们来消灭蚜虫。”

陈佩霓说:“我想,今后,我应该多听听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多向他人学习,我不懂的更应该多问问,多学习(求教)了。”

课堂上,我们还练习写了生字词。

叶子与小葫芦,使我们探秘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让我们知道了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即知道了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