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中位线》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0 22:31:48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三角形中位线》的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1.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2.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3.探索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的一些简单应用。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点: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有较高的难度,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在课堂导入中,我以创设问题情景的形式,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问题是:探索如何测量一个池塘边上的AB两点之间的宽度?办法是只要在池塘外取一点C,取CA的中点D,在取CB的中点E,此时只需求DE的长度,就可知AB的长度。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教材体现的是学习有用的数学。对于导入中设计的这个问题,班级里即使是基础非常差的学生也被吸引到思考的队伍中。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内容如下:剪一刀,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一张三角形和一张梯形纸片,

(1)如果要求剪得的两张纸片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剪痕的位置有什么要求?

(2)要把所剪得的两个图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将其中的三角形作怎样的图形变换?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能出现三角形中位线,引出本节学习的课题;二是为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埋下伏笔,也是有助于用运动的思想来思考数学问题。此时教学体现的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定理的简单应用,学生们也都能掌握,这个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这一安排体现了标准中的一、二。但是三角形中位线的证明并不是很多学生能想到的,教师的分析不管如何精彩,辅助线的添法不管如何巧妙,学生能否在证明中提高能力,这是个长久的过程,所以此时教学体现的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