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四句偈之阐述

文章 2019-07-11 03:43:49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是人与佛陀沟通的桥梁和窗口,其要旨是要我们发无上菩提心,必得先将心降伏。

一、前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世尊共有六处提及四句偈,但在《金刚经》全经文中,却从无出现此四句偈之文字内涵。此六处出现四句偈品目如下:

1. 依法出生分第八中云:「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2.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中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七宝)。」

3.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中云:「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4.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中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5. 福智无比分第廿四中云:「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谕所不能及。」

6. 应化非真分第卅二中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布施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

因《金刚经》全经文中,从无言及四句偈内涵,故甚多解经者就说:「四句偈就是指《金刚经》卅二品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有人举说,法身非相分廿六品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为世尊所言四句偈。更有人不赞同以上说法,甘脆就说:「《金刚经》中任何四句,均是无上义,可都认为是四句偈。」

二、《金刚经论》中出现四句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在大正藏或卍字藏中,好像都无收藏此经论,但观其内容虽有些太简略,似不全符合世尊的见解,但大部份却能显现出其真实意,甚符合《般若经》的精神。目前流通的《金刚经论》版本,有人说,是由藏文翻译成中文的,非出自大藏经。罗浮山朝元洞有此经藏本,经名为《佛说大乘金刚经论》。罗浮山位于广东广州东方博罗县西北之罗浮山脉中,历代名僧如希迁、惟俨、大颠、行明等均曾留锡于此山中。

在此经论中,文殊师利菩萨请教世尊,何谓四句偈?佛曰:「若有男女,求佛道者,欲求解悟。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如何来印证此「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四句就是《金刚经》中的四句偈呢?在《金刚经论》中,本段讨论四句偈结尾,世尊有总结说:证得初句,得预流果(须陀洹),证得第二句,得一还果(斯陀含),证得第三句,得不来果(阿那含),证第四句,得无生果(阿罗汉)。

再回来观《金刚经》中,世尊在第八品中云:「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之后,第九品即继续讨论说:修到初、二、三、四果时,应不应有得此四果的念头?须菩提尊者均答言:不能有所执着。由此观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中所言四句偈,应是《金刚经》中的四句偈也。

三、四句偈之阐述

11月28日法尔禅修中心高级班所讨论的四句偈,正是讲义中「发心修佛道─解脱智慧」的诠释。欲求解脱,证入清净自性,可分四阶段来修,是谓进道功程,亦即《金刚经》常提起的四句偈。《金刚经》中其实并没有列举出来,或是在其它600卷中,那一部份出现过,尚无时间探究。但是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就有列出此四句偈,从修证的过程间,如何确实及该如何知其修行的进道功程。如果能将此四句偈,解释给众生知晓,《金刚经》中谓其功德无量无边,比供养诸佛菩萨不可数的金银财宝,更殊胜、更宏大,这才是真正的法供养。

佛曰:「若有男女,求佛道者,欲求解悟。」

修行者如只为求世间禅定,就不见得会走此四个阶段,因只落在第一阶段,色身的修持而已,没有办法空掉心,只是从色身的一些灵通变化来求得一境性,如同色界天之禅定,初禅未到地禅,二禅喜俱禅,三禅乐俱禅,至四禅修得一境性之定。但此行者心无法空掉,身亦无法突破,色界无法空身,因为尚有一色身微细惑束缚着身,至无色界才能空掉此身。色界的最高境界四禅,只证到一境性,自性面对的境界,没有妄想执着,但是仍执有身,没办法突破色身。无色界破了色身,此一色身如不再继续修「空心」、「空性」、「空法」,就无法证入佛道,故修佛法就必须要突破这四个阶段。

「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

进道功程,权宜设施,分为四个阶段,而达摩祖师中土传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标榜明心见性,就从「空身」、「空心」、「空性」、「空法」,一下子直接契入去悟道,但一般凡夫仍须分四个阶梯以达修行的境界,故号四句偈。

「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日空性,四曰空法。」

如果身无法突破,就无法修内心,所以第一阶段须先从色身去修,色身突破后,就开始修心。修心以后,证入虚幻不实在的心灭,或对一切的执着妄想不起,心就空掉。心空掉以后,自性即显露,如不令其随缘应化,就会变成顽空。故第三阶段就必须「空性」,把自性空掉。自性本空,但能起一切法,法起却不去执着,亦即「空法」,此就是四句偈,代表修证的四个阶段。

前二句偈较浅,后二句偈较深邃,非一般修得到此的行者所能了解,但仍须深入浅出地略加解释。

第一句偈----空身

空身方面解释较简单,只从理念上去抛弃色身认为不干净、假合、虚幻不实在,但要藉此幻身来修空身。

「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气,九孔常流,种种不净。」

正报是身,依报是福禄寿。如果出生为人,正报是身,身是父母所生,就有父母的息气(鼻息)。身上具有九孔,是身体黏液所渗溺出的孔道,仔细检视每种分泌液,皆是不净,故说是种种不净。

「四大假合,终须败坏。有智男女,知身是幻。」

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因缘聚合而成,缘灭,色身终归要败坏,世间的一切有相,从来都无法永住,不能永远的存在,所以寿尽,色身终须败坏。但我身有一不败坏的真我─阿赖耶识,我们要修的就是这个,不去执着一切虚幻不实在的事境。有智慧者,应观身是四大幻化假合而成,是虚幻不实的。

「未死之前,当死一般,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

还没死亡之前,当死一般,假借此一虚幻不实的身,学习佛陀的行谊与教化作为修行的楷模。果能如是,不溺爱色身,更能假借它来修行。如何假借身体来修行呢?因身体有气脉经络,常行打坐,能诱发丹田契机,产生真气,行于色身及脑部,以此假有的真气,来磨练吾人之心志。若能破色身束缚,即谓悟了「身空」,亦即第一句偈。

我们须认知色身它有很多的经络、气轮,虽是假体,亦可藉其成就道业,看破色身,较能有所成就。如10月22日法尔禅修中心所举办的断食,除了断去饮食的欲望以外,更假借此一色身诱发丹田气机,经络不通顺的,令其通顺;有病痛的,袪除其病原。

譬如以前大陆的来果禅师,有段时间三天没吃饭,虽托钵去化缘,竟然无人肯供养他,甚至被骂「臭和尚又要来化缘了」。他再到另一家去,亦是这种情况,到更远的一家亦是不给饭吃,如此经过几家后,心想:「为何要为此色身受屈辱」,干脆不吃就不用去化缘了。决定后,他往深山走去,到一山顶,只见一山比一山高,又再往另一山顶而去,如此一山一山地奔去,经过七天七夜,只喝水不吃东西,无形中此一因缘成熟,菩萨为他制造不得吃饭机会,培养气机形成,故当下有殊胜的证悟境界。

有很多的情况,在不吃饭时,可能进入虚幻的境界,脑筋亦会产生妄想,身与心会起很大的变化,如果身体能突破,当然最好。而此处所言,只是借此幻身,学佛修行而己。11月28日星期日高级班所讨论此部份,就涉及较多,整理出来是一篇「空掉色身」方面很好的架构,这是悟到第一句偈,能够做到这样子时,就是「空身」的境界。

第二句偈---空心

「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

如果色身突破,就有灵通力,心本具灵通力,只是脑壳压住它,让它起不了功用,或是习气毛病障碍它,让它不能鉴照一切因缘。所以灵知灵觉无法现起。如果把身空掉,亦即色身突破,灵知灵觉的心就现起。以诸根具有六结使(毛病、结缚)言,动、静、根、觉、空、灭等六,「空身」即是破「动、静」二尘及「根」之结使。空身后,随之而起的是心的灵知灵觉,进入「觉」的结使中。以身空后起心的觉知,其灵通力仍显现在此阶段。

复观自己的心,非生非灭,此无生灭所言,是以自性体空而言;而事实现象界中,是有生灭的诸法,是现象界中的「有相」。故要这样认知:自性体空是不生灭的,观自心无所生灭;有生灭是有相法,无生灭是无相法。此两者有些差别,如突然间冒出一个念头,此一念头即是有生灭,并非你的自性生灭。自性可以感知,但没有念头,所以是「非生非灭」,即是只能体会得而无言传。譬如我们可体知:「知道这件事情该不该做,或何时要做。」若要做,时间未到也不要勉强去做,这是真心灵知灵觉的一个现象。如果对何事,有念头起,这是一个妄想,是不真实的,有时是诸佛、菩萨或护法龙天或冤亲债主给你的一个念头,非你自性所感知。故很多人被这种妄想念所迷惑,而误认为是自己的念,以为感觉是真,所想皆真,其实是外来诸缘所传递的讯息,因此还是没有体悟到自性本心。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