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释义

文章 2019-07-11 04:27:42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告诉我们,修大乘的人,而且还是修好了大乘的人,就是已经修圆满了。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金刚经》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的释义,更多内容请关注文学佛学经文栏目。

《金刚经》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释义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供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佛经上讲时间,一天分三时,就是三个阶段。初日分就是上午,中日分就是中午,后日分就是下午,这三句话其实就是一天。

释迦佛再一次跟须菩提对话:须菩提啊!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用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这是用身体来布施。前面讲得是用恒河沙那样的七宝珠宝去布施。用七宝来布施的福德, 那是非常非常大的。这一次又问他,如果用身体、用性命来布施,这种福德大不大?须菩提就开始想,七宝布施的福德已经无边无际了,但是释迦佛说那是有限度的,是有限量的。既然是有限度和限量的,那就说明恒河沙等沙等恒河这种来排列的七宝去布施,都是有限量的,那用身体布施的功德比它还要大,但也是有限量的。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他前面提出用身体去布施,后面经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是自己生命轮回的百千万亿劫。一劫大家应该知道,《易经》上一个小劫是十二万年,佛经上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二十小劫,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万年,称为一中劫。八十中劫为一大劫,共计两百六十八亿八千万年。这个无量百千万亿劫,那就说明非常之大。

如果按照现在科学数字来计算,宇宙已经生成了一百五十亿年,这一百五十亿年按印度那个分法,就是百千万亿劫。西方极乐教主用十大劫,现在来算也有二三十亿年,这个并不是非常精确。如果用自己的身体布施百千万亿个劫,这种布施你说福德大不大。须菩提就说了,这个肯定是大的了,七宝与此相比,肯定是用身体布施的功德比七宝布施的福德大的多了。

但是释迦佛话锋一转,假如有人听闻这个法了,信心不动摇,不逆转了,一心修行。修无为之行,无相之行,无念之行,无心之行。这才叫信心不逆。

用身体百千万亿劫的去布施,福德非常非常大。但如果有人听闻我释迦佛的经典,或者是亲自听我释迦佛讲经了,或者是后世人听到法师来讲这部《金刚经》的时候,他的信心不倒退不逆转,很清净的接受我释迦佛的这个法义,或者用我们理解的话就是接受宇宙的现实,佛家叫第一义,第一圣义,第一圣谛义,或者了义,他的福德比前面的布施的福德要大啊!

如果他的心非常清净,他就能相信我释迦佛所说的宇宙的真理。他的信心不会退转,他就会俱足能量,这个能量就是他的福德性。福德性,前面讲了,就是我们的心量。心量和虚空相融相合的时候,达到的状态就是无为之行、无心之行、无念之行、无住之行。这时候福德性就是齐天大圣。

什么叫齐天大圣?《西游记》里孙悟空,为什么叫孙-悟-空?并不是什么东西是空的,而是心里非常清净,能和宇宙沟通。什么叫沟通?就是和宇宙融合了,天人合一了,道家的话叫道交感应了。道交感应了,达到天人合一状态,就是清净心、清净人、面前童子。

只有心清净下来才不会逆转,才不会堕落。修到八地菩萨的时候,就成为不堕落、不退转的菩萨或者阿罗汉。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明白了宇宙,明白了宇宙怎么生成的,宇宙的来龙去脉基本上非常清楚的。就会信就会迷,这个信和迷,不是我们现在老百姓说的那个迷信的迷和信了。这个迷是因为了解了这个情况是真实不虚的,叫如是、如来。

明白了如是和如来,信心清净下来,就不会再想后天的东西,就是我们三界内这些有形状的有体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妄念所造就的。达到了信心不逆,达到了心真正清净下来的时候,四相不会再生,也就是四大皆空。

何为四大皆空?很多人不明白,四大皆空第一种意思就是《金刚经》里所说的四相,无四相的时候,叫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有好几种讲法,地火水风空也为四大空。从《金刚经》里讲四大皆空,要真正达到四大皆空,首先要证得无我。人无我的时候,心就会清净下来,不会再为世间繁琐的事情去动凡心凡念。

什么叫凡心凡念?就是我们的私心杂念。今天想争官,明天想争利,争的死去活来。一旦修成四大皆空,人无我的时候,六根就闭住了。六根闭住就证得了初果阿罗汉。初果阿罗汉具备一些小神通。

修过气功、修过禅定都会有感应,这种感应是来自于宇宙赐给我们的能量。你身体的能量有多少,你就有多大的功能。没有能量就没有功能。那些气功师说自己有功能,这都是对的。如果你修行修出了能量,这能量不断地在你身体里积累、沉淀,储存在海底轮里,这个时候你的身体会膨胀。身体膨胀,就说明你现在已经和宇宙相合相融,相合相融的这个过程就叫修行的过程。修行的过程就是在修我们的能量。如果身体具备了一定的能量,眼目、耳目都能开,心通那就更不用说。心通知法华,什么叫心通知法华?就是你的心和宇宙中的莲花是相合的。很多人不知道《法华经》出自何处?是出自宇宙中心处,这个中心就是宇宙的莲花。所以《法华经》讲的都是成佛的。那莲花里住的都是佛家人,叫一真法界。

一旦修行能量具足,能和宇宙融合的时候,就叫得道。得道并不是能施个法术,能把杯子变没,这个也需要能量,但这个不叫得道,这个只能叫得术。什么叫术? 就是人间的术数,术数和宇宙大道是有区别的。“得道”的“得”是具备理智的探索,“道”是自然永恒的真理,也是法则。得道人就是明白了宇宙真理的觉悟人。

佛在经典里说,在末法的时候,能听闻这部经典的人,信心不逆,四大皆空,就是四相不生了,就说明他的心性已经空寂。空寂的心性就可以建立万法,但不是有意去建立万法,是无为而生出万法,这个时候才叫得道。

只有四相不生、信心清净,达到空寂不二的时候,才开佛知见、入佛知见、入佛地,此人的功德是不能比的。用身体布施无量劫,跟这个也不能比。释迦佛做忍辱仙人时身体被割截,他是用身体去布施的。还有他喂虎崽子,这些小虎饿了,释迦佛就用自己的身体供养它们了。他用身体供养的功德都不如悟经明白真实道理的功德大。那个只是福德,身体布施、七宝布施,都属于福德。

真的明白释迦佛说的宇宙真理,明白宇宙产生变化的过程,就明白了福德性。福德性,就是明白了佛理,入佛知见,开佛知见。这个时候不管用多少劫的身体去布施,都不如一念清净去听经去读经的功德大。

什么叫一念?并不是后天思维的那一念,后天思维的叫一闪念。先天一念,这一念就不会再断了。这一念,没有二念。什么叫二念?第一念想学佛,第二念想做个贼,这就是后天思维了。一念指的是先天清净心的一念,这一念是永远不会断。什么叫不会断?《心经》里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为一念。一念是无始无终的,不会再间断的,就跟时间似的不会停,也不会多,也就是刚好那么多,所以叫圆满。

什么叫圆满?就是刚好那么多,不多也不少,多了也不叫圆满,少了也不叫圆满,所以说刚好的东西就叫圆满。人间没有圆满,只有修行得道之后才有圆满,那个圆满就是一念清净心,是听经的清净心,是修法的清净心,这才能称为圆满的一念。一旦这个一念产生了,法法入理,法法通达,事事无碍。如果不通达、不入理,就说明后天的分别心没有去掉,四大并没有空。

只有四大空了的时候,才能法法入理,法法圆满无碍。禅宗、净土宗、密宗都是具有最终要回归本来之处的功能,所以叫圆满。

如果还有后天的分别心,就不会圆满了,因为落了两边见。两边就是声闻缘觉,就落入二乘之中。三乘还有个菩萨乘,菩萨乘就比较圆满。最圆满的就是佛乘,一真法界是最圆满的佛乘,也就是上上乘,无上乘。

更何况书写受持读诵,还为别人去解说,这种福德是用身体或者珠宝来布施的福德所无法比拟的。因为一旦明白宇宙真理之后,就是佛,不增不减,圆满无碍。有增有减,说明还是有为的东西。

有为和无为永远不是一个,是两个,就像太极图里面阴和阳似的。但两个又不相碍,又不相妨,我们是在有为之中修无为之法,但是这里面又有区别,这个区别是在自己修行过程当中来体验的,别人说的没用。只有自己来修,修的过程当中体验到有为之躯修无为之法,才是自己的家珍。只有这个时候才能得无量功德,这个无量的功德是从心性里真正得到的,散发出来后别人能体验到的。

我们平时说法喜充满,是内心之中散发出来了真正清净的性,不是性别的性,是性光的性。这个性光只有一个性,没有第二性。有第二性就是叫有为法,有为法就会分别,就是妄想心所产生的。无为法是没有妄想心,只有一念清净心。守住清净心,性光就会发亮发光。

如果能打坐一天,哪怕有妄想妄念,头脑里想的非常多,也不可怕,那是翻业障的种子,翻清净了,真心也清净了。烦恼是菩提。打坐的时候有妄想不害怕。因为只有打坐的时候,妄想的种子才会往外翻,不要去控制它。因为控制不了它,只有把这个种子翻干净了,它再也不出来了。就像农民耕地似的,得把土里的虫子和上一年的根须全部翻出来,好比我们内心里的那些烦恼业障,把它翻干净了之后,也就清净下来了,这是个修行的过程。

明白了这个过程之后,再打坐再入静就不要怕。不要说,我妄想这么多,罪过。这不叫罪过,这是自己自性当中产生出来的一个挖土机,把业障烦恼的种子通通的挖出来,展示给自己的眼耳鼻喉舌身来看。明白了这个过程,也就把这些东西慢慢的排除掉,并不是刻意的去排除,而是自然的去排除。

我们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有自己去亲身体验,别人说的都是别人得来的东西,说给你听不等于有用处。可能上根人听完就会悟开了,中根和下根人听完之后,必须要自己去亲证。不亲证,很多东西体验不到。

什么叫宇宙的能量?什么叫佛的加持力?只有自己亲自去证得来了,才能明白那个过程,才能明白身体是什么样的变化。

只有能量俱足之后,说话才有威德。何叫威德?就是身上有能量,有能量的时候,发出来的言语就是咒语。那个咒语可以控制后天的思维和心神,就不会晃动,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妄念,这就是威德相。并不是说长得很威武。长的威武那是名相。真正从内心散发出来的那种魅力,才是威德相。

真正用自己的智慧去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明白我说的这个话。威德相,就是从内心里散发出来的,真正清净的心所散发出来的,是一种无形无为的威德相。这个威德相,就是相好庄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无形的。

有个故事,宋朝的一个书生,每天都在一个固定的场所里朝天空写《金刚经》,天神护法都来护着他。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在那个地方写《金刚经》,后来下雨就在他写《金刚经》方圆一米那么大的地方没有雨,地面是干的,其它的地方都是湿的。

从这个故事上我们就可以体验到,真正用自己的心和宇宙沟通的时候,越沟通,身体的能量就越具足。越具足,就感觉到每天的精力非常旺盛。

能量俱足的时候,身体会有一种膨胀的感觉,就像气球吹满了那种感觉。那种感觉一旦产生的时候,思维能力就会变得比以前活跃、兴奋,考虑问题就会圆满。虽然和佛菩萨不能比,但是和自己没修炼以前来比,就会圆满一些,想的事情比较周到一些。

我们修行修的就是自身的能量。能量不足,智慧不开;能量不足,心法不通;能量不足,回归无路。都是在说我们的能量。不管是道家的语言,还是佛家的语言, 都没有离开这个能量。这个能量从哪上面去判别呢?佛经里讲是性光,道家讲是无为之力,无为之能。这都属于能量词汇。身体的布施和珠宝的布施通通都属于有为,都是有限度的,都是有年限限制的,所以说还有生灭的。

能量俱足,心性打开。只有心真正完全和宇宙融为一体,这个时候才叫齐天大圣。什么叫齐天大圣?与天同在,这天指的是虚空,并不是指我们头上这个天,真正的天指的是宇宙。宇宙是无始无终的,与天同齐,指的就是性光,并不是身体。所以说我们的心一旦舍下四相,了知佛法真谛,这个时候从有为进入到无为之中。进到无为之中,很多孽缘就不会现前了。

我们修行修的是我们那个一念清净心,而不是二念清净心,二念清净心是有为法,是分别法。只有我们那个心,达到了性空寂的时候,我们就离开了人我是非,也就是刚才说的四大皆空了。

真正达到四大皆空的时候,就叫顿悟,一下子进入了顿悟之门,看到了我佛。什么叫我佛慈悲啊?我佛慈悲就是看到了自己的法身了。谁叫我佛?我的佛是自己,我们另外说的那个我佛慈悲是指释迦佛、阿弥陀佛等。释迦佛慈悲我们吧!阿弥陀佛慈悲我们吧!这还是有为说、后天说、分别法说、不了义说,叫我佛慈悲。还有个佛观照着我们,嘱咐着我们,吩咐着我们,所以我们说我佛慈悲。

真正的我佛慈悲就是自己的心,达到了性空寂,四大皆空,人我全空了,法我全空了,这个时候才叫真正的本来如是的我佛慈悲,就是自己慈悲自己。只有自己慈悲自己的时候才能见法身佛。

如果说我慈悲别人,那是从有为法来说的。从无为法来说就是见到自己法身才叫我佛慈悲,这个时候才叫见佛、见佛性、见佛心,从有漏修成了无漏。修成无漏,打开智慧。什么叫无漏的智慧?就是没有烦恼习气了,心空性空了,真正的本心显现出了本源智慧。

无漏的智慧是从哪儿来的?是从宇宙之中得来的,是宇宙赐给我们神力,赐给我们无穷的能量,所以我们的智慧就会打开。打开的时候就见诸佛,诸佛也是自己, 自己也是诸佛。没有达到一定能量的时候,理解这些东西就很困难。一旦明白了,就说明能量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了。有了一定的能量积累之后,有漏之因才可以慢慢转为无漏之果。无漏之果修成,就是现世阿罗汉。

持经的功德、修行的功德、给人讲经的功德,都是在积累我们自己的能量。因为你每一次给别人说的时候,无为的能量就会围绕在你身体的周围,你会感觉到自己跟以前不一样了,感觉你自己的境界又比以前提高了。这个时候就能证明你的能量在增长,在开你的智慧。开智慧指的是开心门。心门不开,法义不通。心门一开,智慧增长。智慧增长,中脉畅通无阻。畅通无阻,回归就有希望了。

释迦佛部部经都在讲回归之法。如何修?没有明明白白的说出来,因为他怕很多人诽谤,诽谤宇宙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在很多经里头暗藏着功法和心法,从表面上好像说的是一种道理。如果把道理明白之后,再剖析里面的话中话,就会体验到,宇宙的能量那真的是不可思议,不可说。释迦佛经常说,不好说呀,不好说呀,我太难说了。老子也说,说不得,说不得,那个东西不好说,只能用一个字“道”来表示了。

心一旦空寂下来,性光就会发亮,从外观看这个人精气神非常足,每天都很开心。而且别人有烦恼的时候,看得非常清楚,也会用恰当的语言来帮助别人解脱出来,从烦恼痛苦的苦海之中解脱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在做功德,而不是做福德,是功德。

功德是从自己的心性当中用自己的智慧来帮助别人解脱出来,这个就是持经功德。持经功德就是用自己得来的智慧或是能量去度别人,并不是把人度到西天,而是从烦恼之中度出来。比如说刚才一秒钟你的朋友还在烦恼,通过和你交谈之后他开心了,这个都是通过你的言谈举止,来把你内心积攒的能量分摊出来。

庙里的那些法师给人做法事,很多人都不理解,那是法师用自己修来的能量,帮助人们去化解很多的烦恼,是无为法,不是有为法。这个是用语言说不得的,因为它是无形无相的,无形无相就叫说不得,因为它就是宇宙的能量,所以说用自己修来的这个能量去帮助别人处理问题,这个过程就叫度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是这个道理。实质就是用自己得来的能量去帮助别人,同时还得自己不断去修行。

如果不修行了,就像一杯水似的,不断的分给别人的时候,最后自己杯子里干了。能量没有了,说出的话不具有能量,别人不会听。同样的一句话,一个修行人和一个不修行的人说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区别就在能量上、在威德上。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须菩提啊!概括为一句话,这个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经,一是指经典,释迦佛在世的时候还不叫经典,是释迦佛所说的话,释迦佛涅槃之后,由迦叶和阿难等五百罗汉结集成经,才称为经典。再一个经为径,径为路。如果真看明白《金刚经》了,听明白释迦佛说的这些话了,回家的路也就从此打开了,通往天堂的路也就打开了,所以叫不可称量。

一旦天门打开,天路畅通无阻的时候,就是个解脱自在人,用语言真是不可说,也不好说。这个经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天路打开,能量随时取用,好比在银行有一张永远都花不完的金卡,随时取钱,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是无边功德。一旦达到了持有这种金卡的状态,无边的功德,这个功德指的是心性、性光,永远都取之不尽花之不完,就是在世活佛、在世华陀。不管是谁有病或者有心病,都可以帮助转化。

佛心一旦打开,就见了佛。佛心打不开,天路无门。什么叫上天无路啊?没能量上不去天呀!只有地狱。如果连地狱都不收留的情况下,那就更糟糕了,就只有孤魂野鬼飘来飘去了。很多人说: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啊!地狱之门也不会向一个凡夫敞开的。

有能量的不管是恶人也好,修行人也好,上天也快下地也快。上不去下不来在中间挂着的都是凡夫。飘忽不定的都是那些无能量的凡夫,因为心性不打开,能量就一直漏,就像一个瓶子似的下面有个窟窿,装多少水都要漏干净。水代表能量,如果达到无我状态、无法状态,功德是无边无量的。这个功德是通过讲经、受持、读诵、书写,通过不断地努力修习得来的。持之以恒的修习这个法门,写这部《金刚经》也叫法门,禅坐也叫法门。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真正明白释迦佛说的话,绝对是一个一念清净无为的上根人,也就是后来中国禅宗的顿悟法门的上根人。

大乘不是二乘,二乘是声闻、缘觉,二乘人还有分别心、我慢心、还有人我是非,这个的法好,那个的法不好等。

修大乘的人,而且还是修好了大乘的人,就是已经修圆满了。这时候的智慧广大,心空寂,性光俱足。这光是能看出来的,正常凡夫身上的光和修行人身上的光是不一样的。我实践过,我实践过的东西我能说的出来。实践完了再听别人说,理和事能对应,叫事理圆融。

大乘智慧广大,善能建立一切法。心真正达到空寂的时候,一切善法都能建立。就像惠能所说:真正歇心的时候,也是建立万法的时候。心不歇没有机缘建法,学的法都是外来法,是有为法,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叫外道法。

大道法是从自心里建立万法,这个时候必须有能量。真正大乘者就是能量俱足了,智慧自然打开,心门打开,天路打开。这个时候和宇宙相合相融,也就是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圆满。圆满的时候可以自己建立万法,释迦佛就是自己建立万法,开创了佛教。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