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实践与层次

文章 2019-07-11 04:28:03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在佛教史上影响极大,被认为是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以下是《金刚经》实践与层次,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金刚经》的「X,即非X,是名X」句型,这个句型是有层次的,由浅而深分别是:文字的层次、理解的层次、体悟的层次,通常讲到体悟层次就差不多了;其实这样还不够,还有一个实践的层次。

我现在就以《金刚经》的句子「度尽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一众生得度者」来说明。这里文字与理解的层次大家应该都懂,另外还有体悟与实践的层次。先讲体悟的层次:喔!这个就是「常心」,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那实践的层次是什么?实践的层次就是你真的去度尽无量无边众生,真的去做了──那当然是累世在做,菩萨就是一直这么做,度尽无量无边众生……后来才发觉:一个都没有度。这就是实践层次,不是嘴巴讲一讲,不是理解,也不是体悟,是真的这样做,这才是实践了《金刚经》。

我们现在再换一个例子:「成道,即非成道,是名成道」。文字上大家毫无问题,理解上也行,体悟上也可以感觉修行原来是一场梦,那实践层次是什么?精进的修行,修到极点发觉白做工,这才是实践层次,这才是真正做到「成道,即非成道,是名成道」。这个层次已经不是体悟而已,发觉南柯一梦原来是水月道场的体悟还不够,要真正累世努力精进修行,修到极点发觉「无佛可成」,这样子才是真正的「成道,即非成道,是名成道」。

我们就只管修行,至于「有没有修成?」那不是我们修行人的事,我们根本不必去计较,不必在乎,也不用去想,为什么?因为修成了,十方无量诸佛自然会来肯定你,而且肯定你的时候,你都不能说:我修成了。甚至连想都不能想,因为这么一想,就着魔了。为什么这样?因为如果你说:我修成了。那就是不懂,就表示你没有修成。所以这件事情,根本不需要去管!

当我们说:「我修成了!」这时好像有一个target,很具体的,可以抓到它似的。这样就有得失,是错的!当这个修成的意念变成有得失的时候,就是执着,就是没有修成!那么一定要在什么状况才对呢?一定要在「修成即非修成」,没有东西可抓了,这样子的状态才是「是名修成」。

我这样子讲,大家若听懂了,这还是停留在「理解」的层次;但这样还不够,还要「体悟」;只是体悟也还不够,还要「实践」!实践是什么?就是这么修,很努力精进地修,修到什么?发觉:白做工,无佛可成。但是如果你一开始没有这样子修,你就说:「无佛可成!」那又不对。你要「修得非常精进,精进到极点」──这一段不能少,然后才可以「无佛可成,原来白做工」──这两个都不可以少,而且是要融成一体的。做到了这个状况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度尽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一众生得度者」!这个才是!

《金刚经》的这段经文已经展现了实践的层次,《金刚经》还说了很多,譬如,佛问须菩提:罗汉可以说得罗汉果了吗?须菩提说:不,世尊。如果我说我得的话,佛就不会说我是乐阿兰那行者,就不是一个喜欢修清净行的行者了。《金刚经》又提到,佛问:我在燃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没有得!如果我说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话,燃灯佛就不给我授记:你将来会成佛。因为没有得,所以才给我授记。如果你说:成了,佛就不给你授记。由此可知这是多么空荡荡,又多么实在的一个状况!

大家一定要记住:《金刚经》里每出现一个新的名词,立刻就补上「即非……」的句子。所以,我们心里只要出现一个「……」的意念,立即就要做「……即非……」,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金刚经》「X,即非X,是名X」的句型有四个层次,一定要做到实践层次,问题才能彻底的解决。这样才不会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把自己拘束在那里。必须把所有的拘束都解开,才能真正的解脱自在!

拓展阅读:《金刚经》的宗趣

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第一、离一切相;第二、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就是要有空慧(真空的智慧),就是性空无我。修一切善就是要有大悲心,包括五戒十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无量心、四摄六度。由性空生智慧,由缘起修善业,这就是悲智双运的菩萨行。

(一)离一切相

《华严经·如来出现品》(实叉难陀译本)中说:“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真如,但是众生受妄想执著的缠缚而体证不到。妄想是第六意识的妄想,指因种种分别而生起的种种颠倒;执著是第七末那识,包括人我执、法我执,由人我执就生烦恼障,由法我执生所知障。必须以般若空慧,也叫金刚宝剑,才能斩断妄想执著。

金刚的特性有三个字:第一、坚,金刚是很坚固的,不坏不灭;第二、利,很锋利;第三、明,金刚是透明体。所以金刚具足坚固、锋利、透明的特性。坚固就能不坏不灭,代表实相般若;利代表正智(正确的智慧),智由定生,叫观照般若,指能够观照一切;明就代表名言,以名言说教,也代表文字般若。

所以金刚就是般若的形容,形容般若能够斩断妄想执著,就是智慧。般若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种,由文字了解以后至观照,由观照而证实相,就可以离一切相。

《金刚经》讲的四相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我相就是执著有个我,我能够度众生,执著有个我体。人相,这个人是代表其他比比皆是的人,有种种差别,那个人是我所度的,执著差别。众生相,众生就很多,有能度的我,有所度的众生,属能所执,能度的执著,所度的执著。寿者相,就是以上“我、人、众生”都是真实不虚、相续不断的,有个实体,也包括执著长远的寿命,执著上帝常在等等。

法相,法相代表常有执,一切法常常都存在,永远都不坏。非法相,一切法现在存在,消灭了就没有了,还有人、一切物质都是这样。法相就是常见论,非法相就是断灭论。般若就可以消除众生的四相,也可以消除诸法的法相、非法相。

(二)修一切善

修一切善,就是从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缘,到四摄六度。六度中特别以施为首,就是妙有,由妙有生大悲,不舍众生,不离众生,所以《金刚经》既明真空又明妙有。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