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重要性

文章 2019-07-11 06:26:10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是文字般若,实相般若是妙智慧、自我如来圆觉海。以下是《金刚经》的重要性,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殊胜地位

因为该经直指宇宙真相“空性”,而大乘佛教最后的归宿都要证悟空性,所以这是所有大乘佛教宗派都会涉及的一部佛典,尤其是禅宗的必读经典。禅宗六祖慧能据传也是因为出家前偶闻其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语句而当下顿悟出家,毛泽东讲话和文章中也曾借用其中“如来说……即非……是名……”句式。由于其关涉智慧,所以不管在家出家、学不学佛、修不修行,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都特别看重该经典。

二、说法缘起

公元前494年间,佛陀释迦牟尼在古印度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应弟子须菩提长老的请问“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而开示的对话纪录。

三、核心内容

属于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金刚经》自东晋传入中国后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后秦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鸠摩罗什译本,共一卷、三十二分。般若,梵语音译,意为“智慧”;波罗蜜,梵语音译,意为“到彼岸”。以金刚比喻智慧之锐利、光明、坚固,能断一切烦恼,故名。此经采用对话体形式,主张离一切诸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般若智慧契证空性,破除一切名相,从而达到不执着于任何一物而体认诸法实相空性的境地。

四、经典语录

1、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拓展阅读:《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一)【最胜威力】。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所在之处皆应敬故,如彼金刚胜诸宝物,故《涅槃经》云:“如诸宝中金刚最胜,随彼宝膜,成彼宝故。”

(二)【难见威力】。经义果报,皆不思议,乐小法者,不能受故,如彼金刚非余能见,故《正理经》云:“帝释顶宝,名曰金刚,非余能见,光赫夺故。”

(三)【除灾威力】。下品持经,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尚消灭故,如彼金刚能消灾毒,如《真谛记》云:“有六种宝,皆名金刚,青碧二色,除灾毒故。”

(四)【称求威力】。有目能见,普利众生,能严净土,得菩提故,如彼金刚满人所愿,如六宝中其余四色,黄赤白空,随须游空,出水火故。

(五)【坚实威力】。能摧我人众生寿者,法非法相非彼破故,如彼金刚非彼物所坏,故《涅槃经》云:“金刚拟处,物无不破,而是金刚无折损故。”

(六)【利用威力】。通达无我,得成于忍,以佛眼等,悉知见故,如彼金刚,穿通诸物,故《梁摄论》云:“譬如金刚其体锋利,悉能穿割一切物故。”

(七)【无间威力】。不住行施,生无住心,相即非相,无所得故,如彼金刚非物不杂,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体无间隙,非沙石等所相杂故。”

(八)【一味威力】。皆以无为而有差别,诸法如义,皆佛法故,如彼金刚其体纯一,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其体一类,纯一无杂,不变异故。”

(九)【能引威力】。诸佛及法,从此出生,成不思议无边福故,如彼金刚能引诸宝,故《梁摄论》云:“金刚能招一切宝物,有金刚处宝自集故。”

(十)【遍满威力】。福广如空,利益一切,离一切相,度一切故,如彼金刚遍满一切,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遍一切处,金刚轮等,遍世界故。”

由此观之,《金刚经》有如是‘十威力’,只要受持读诵此经,不但可以开慧(明心见性),而且又可以积福(积功累德),难怪禅宗五祖弘仁大师以《金刚经》代替初祖达摩大师之《愣伽经》,传之于后,并由六祖慧能大师加以发扬光大,并因之而‘明心见性’之禅师倍增,其来有自。如果我们要明心见性,又要积功累德,福慧双修,早日圆满,非受持读诵此经并为人演说,自利利他不可。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