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和地藏经共念功效

文章 2019-07-11 07:27:44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说的是彻底解放心灵奴役的大智慧,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刚经是不停的在破一切相,甚至把空性也要破掉。

地藏经是在建立轨则,一点一滴,善恶因果分明。

地藏菩萨本愿经最后结尾是虚空藏,表一切法同入法性,空性能生一切法,空性能满一切愿。

地藏十轮经最后结尾也是虚空藏。可见地大坚实之极,即是虚空。

记得十几年前我读虚空藏经,经里写,虚空藏菩萨来的时候,极强烈的法性光明笼照大众,无眼耳鼻舌身意,一切菩萨天龙鬼神皆大惊恐,都急向佛求救。佛就说:不要怕,这是虚空藏菩萨的法性光明。

我当时看了就不以为然,心想,这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吗?不就是强光吗?我要在场,肯定是不会害怕的。

后来我专修地藏经,求地藏经里面说的那个多闻灌顶,有一天晚上,睡在床上,一阵极强烈的光明就出现在头部,就如同虚空藏经里写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我害怕极了,心里狂念:不要,不要。于是那个光明就消失了。只三秒的样子,却如同经历了一个小时一样可怕。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这一句最为经典,与前面一句《“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正反碰撞,能生出无数种的解读法。后面那一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也是亦正亦反,又可以生出无数种的解读法。一切因果轨则从此而建立。

所以,我常常劝人把金刚经与地藏经合起来读。

每天可以读一遍地藏经,然后读三遍金刚经。

几年来,我都是劝别人金刚经与地藏经合修,并没有感觉不妥。

拓展阅读:学习《金刚经》的功德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里存着阿弥陀佛普度众生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我想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不可思议无边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弥陀佛相应,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如此,念经也如此,所以如果我们念《金刚经》时,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刚经》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刚经》里讲的道理相应,更能得到好处。

“《金刚经》的功德”这个题目,说得完整一点,应该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所谓“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进一步,换句话说,了解了一个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诚心接受,这是“受”的意义。“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后,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上。所以受持《金刚经》,简单地说,就是明白了解《金刚经》的道理,有了信心,诚心接受,而且忆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样才可以叫“受持”,这样的受持读诵,或为他人解说,并不一定要全部的经文,经中一再地说“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几句经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难以想象了。

佛是一位非常细心、非常慈悲的老师,他担心我们的心量大小,容纳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刚经》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别在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我若具说者”就是说,我如果将这种功德统统讲出来,或者有人听了,心里会起狂乱,狐疑不信甚至生起毁谤,造意业、口业,这样反而害了这个人,所以佛说,我实在还没有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在《金刚经》里统统讲出来哩!

那么,佛在《金刚经》里已经讲出来的功德、福德,究竟有多少?佛用了好几种譬喻说明。首先拿布施七宝的福德来比较。“七宝”简单地说,就是金银珍宝。“布施”就是帮助他人。“七宝布施”是拿金银珍宝来帮助他人。在《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拿了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这个福德大不大呀?三千大千世界是很多很多的世界,好比现在的天文学家说的“银河系里有很多很多的星球”。你想若以装满了这许多世界的珍宝来帮助人,这样的福德大不大呀?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佛又说:“倘若另外有一个人,他受持《金刚经》,甚至只有一小段,或几句经文,解释给别人听,这个人的福德,要比前面那个人用七宝去帮助别人的福德更大,这已是大得不可想象了,可是这还只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已。”

再看经文,佛用恒河的沙做比喻,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很细,是出名的多沙的河。佛说如果我们有像恒河沙那么多的恒河,再把这许多恒河的沙加起来,这么大的数目,如果装满了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你说大不大呀?须菩提说:那真是大得无可比喻了。可是佛又说倘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希望各位听到这里,不要怀疑不信,心即狂乱,因为佛是不说谎话的。各位请想一想,佛如果将福德说得小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又何必骗我们?所以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实在是非常大的。

不仅如上所说,在《金刚经》的最后一段,佛用无量阿僧祇世界来比较。“阿僧祇”是印度梵文“无数”之意。换句话说,是拿无量无数的世界的金银珍宝来助人,这样的福德,还不及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为人演说的福德。

佛在《金刚经》里又说,他从前还未成佛,在做大菩萨的时候,有一位佛名叫“燃灯佛”。他在燃灯佛的时代,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的佛,他一一供养,没有漏失过一位。照理来说,他供养了这么多的佛,其功德应该是大得无法想象,可是佛说,他供养了这么多佛的功德,还不及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大。

各位听到这里,千万不要心即狂乱,狐疑不信,佛就是担心我们的心量太小,不肯相信,而错失一良机,所以在《金刚经》里,非常恳切地说:“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以他自己亲证的经验,知道《金刚经》的功德是这么大,他殷切地希望我们这些后世凡夫,能用最小的精力,获得最大的福德,不要浪费宝贵难得的人身,不要走修行的冤枉路,所以一再地强调《金刚经》的福报功德。其实《金刚经》的福德,还不止如此哩!佛又以用身命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做一比较。

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佛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恒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中午又以像恒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晚上也以像恒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如此不断地布施了八千万亿劫,而他所得到的功德,还不及另外一个人,他一听到《金刚经》,就生起信心,并且相信《金刚经》的道理所得的功德多,更何况他相信了,之后又能书写,能念,能受持,能为他人解释。所以佛做了一个结论,他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金刚经》是佛在般若法会上讲的。般若是佛亲证的空性体验,是不着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刚经》中,这样一再强调受持解说《金刚经》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细心体会其中的含义。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