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推崇《金刚经》

文章 2019-07-11 08:03:23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实在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每天受持《金刚经》,和如度我之恩,不敢或忘。下面是帝王推崇《金刚经》,一起看看吧。

《金刚经》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罗什首次携此经进入内地,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前后秦皇帝的发兵邀请。第一个汉文本的诞生也是在后秦皇帝姚兴的“甚见优宠”,甚至直接参与下译出的。

南朝梁时,昭明太子对《金刚经》进行研究,科判为三十二分,从而出现了至今仍然十分盛行的三十二分本。当时江南有大居士名傅翕,自号“善慧大士”,人称“傅大士”,信佛极为虔诚,精通三教典籍。因其孤傲清高,群臣很是不满,但虔信佛教的梁武帝却力排众议,遣使迎入宫内,请其讲《金刚经》。但大士刚一升座,便挥案一拍,随即下座,梁武帝愕然。宝志和尚告其大士讲经已毕,后来再请讲,大士索板升座,歌四十九颂便去。梁武帝遂题大士此颂于荆州寺四层阁上。《金刚经颂》历史上名气极大,惜后世多有假托附会之处,傅大士原旨颇有湮没。

太宗对《金刚经》也十分欣赏。据《慈恩传》记载,唐太宗曾专门就《金刚经》译文的完备与否询问过玄奘。玄奘回答说,鸠摩罗什译本就标题看缺少“能断”二字;就内容来看缺少“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摄服其心”三个问题的第二个问题;在两个颂中缺少后一颂;在说明一切有为法性空假有的九喻中缺少三喻。针对这种情况,太宗让玄奘根据带回的梵本重新翻译。玄奘译成后,直接呈奉太宗,太宗立即将新译本发布全国。

唐玄宗为推行三教并重政策,在各教中选出一部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亲自注释后颂布全国,其于儒教选的是《孝经》,于道教选的是《老子》,于佛教选的就是《金刚经》。他在注序中对《金刚经》的般若义理大加称扬,赞其“皆众妙门,可不美欤!”认为注释此经即可起到“弘奖风教”之作用。该注完成后,立即受到广大僧众的热烈欢迎,连连提出“表请”、“表贺”,文武百官在都城举行隆重的接经仪式,佛寺里也“设斋庆赞”。与此同时,又颁赐天下各馆,精写入藏,以图永恒。现已在北京房山石经中发现了昔日的玄宗释文。这是距京师千里之外的幽州百姓于注经后的七八年内刻就的,由此足见玄宗注释在当时影响之大和流传之广。那时长安青龙寺有一高僧名道氲,深通内外经论,玄宗朝应进士科,一举擢第。出家后奉玄宗敕撰《御注金刚经宣演》3卷,根据玄宗注义而敷宣其意,绎演其文。因假帝威,此作格外盛行,人称“青龙疏”,前往寺内听讲者常有数千人之多,一时间风靡神州。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下诏令禅宗太师宗泐、如玘为《金刚经》及《楞伽》、《心经》三经作注,颁行天下。

明成祖朱棣的《金刚经集注》更为有名,古今盛传不衰。在书中他高度评价《金刚经》说:“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空,见无相之相,指明虚妄,即梦幻泡影而可知;推极根源,与我人众寿而可见。诚诸佛传心之秘,大乘阐道之宗;而群生明心见性之机括也。”如来所说此经,“大开方便,俾解粘而释缚,咸涤垢以离尘,出生死途,登菩提岸,转痴迷为智慧,去昏暗即光明”。所以,“是经之功德广矣,大矣。”

拓展阅读:《金刚经》旨趣

1.离相,成就解脱,消诸业

我们天天讲消业障,业障怎么消?不着相才能消业障,着相那业障怎么能消得了?都是根据《金刚经》教义所说的。

2.无住,成就般若,破诸惑

惑是迷惑,破迷开悟的诀窍是无住。《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像这样的句子在本经很多。

3.无法,成就法身,脱诸苦

所有一切法相,都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般若里讲缘起性空,了不可得,这才能「成就法身,脱诸苦」。《般若心经》里面讲,「度一切苦厄」。到无法的时候,一切法都放下,都不执着了。消业、破惑、脱苦,这是本经的旨趣。

4.破三心,除四相,为发心之要务

这一条讲得真的是非常究竟彻底。凡夫莫不以为我能执着、我能执,或者说得粗显一点的,我能得,凡夫都患得患失。谁得到了?我能得。什么是我?一般人认为身是我,聪明一点的人知道这身不是我。什么是我?能够思惟、能够想象、能够感受苦乐的,这个是我,心是我!西洋哲学家讲:我思故我在。什么是我?能够思惟、想象的,那个是我。我能思、我能想,能想、能思惟的那个就是我。佛在本经上说,好!能思、能想的是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执着的我没有了,能执着的、能得的心没有了,你还得个什么?三心不可得。这是从根本上消业断惑,不是从枝叶上。你打个什么妄想?妄想不可得。

你所得的是什么?所得的不外乎四相。「我相、人相」,我相、人相是从「相对假立」的。「众生相」,这个众生就是一切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是众缘和合而现的相。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众生不是指广大的众生、广大的人,不是这个,那你就把意思讲错了。我们今天所谓动物、植物、矿物,再包括所有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众生相。下雨、刮风都是众生相,都是众缘和合,「由缘和合假立」,称为众生相。「寿者相」,寿者是时间相续,「由相续假而立」。都是假的,我人是相对假,众生是缘和合假,寿者是相续假。你所执着的这些物是假的,你能执着的心是假的,你还有什么搞头?还有什么执着?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如果把这些事实真相,统统都搞明白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你心里头马上就得大自在;换句话说,你的真心就现前,妄心没有了,彻底了解它是虚妄、不可得。

众生就是坚固的执着,不肯放下,不晓得能执着的心是假的,所执着的这些物相也是假的。所以佛菩萨眼睛里看芸芸众生是可怜悯者。为什么可悯怜?假的、全是假的,如果是真的,真有这个事,佛不能够说众生是可怜悯者。因为它是假的,怎么样打妄想、怎么样执着都是一场空,不是说到死了以后一场空,现前就是一场空,当下即空。这一执着坏了事,现前无量的烦恼,苦不堪言,将来轮回六道,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金刚经》帮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教给我们彻底放下,恢复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禅家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金刚经》的好处在此地。

「破处即是显处」,破妄,真就显了。破妄显真「是同时,是一时」,不是有先后的,先破妄然后再显真,不是的,是同时的。妄除一分,真就显一分;妄除二分,真就显二分。理可以顿悟,一下就明白了;事要渐渐的除,事上除一分,你的清净心、你的般若智慧就透一分。事上怎么做?事上真的要放下,不要再执着!一定要依照经典的教训,认真努力去做。这是把本经纲要给诸位报告出来,纲要抓到之后,经文就不难领会。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