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莫言《说故事的人》

文章 2019-07-11 08:33:50 1个回答   ()人看过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在瑞典文学院发表了获奖感言《说故事的人》,前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只是最后莫言写了三个故事,有些叫人摸不着头脑。

我觉得,要弄清楚三个故事的寓意,应该注意莫言这篇演讲稿的目的。

莫言在说最后三个故事之前,演讲的内容应该说已经结尾了。他指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无论是赞赏(鲜花)或批评(石头)或污蔑(污水),都与自己无关,他建议要了解他最好读一下他的那些作品,因此,最后的三个故事本是不必说的。但是,既然说了,肯定不是画蛇添足,而是有其寓意的,甚至,寓意是十分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的。按我的解读,他最后的三个故事都可以从宽容的角度理解。前两个,应该是反思提醒自己的,而最后一个,或许才是提醒世人的。我觉得这才是思考这三个故事的起点。

解读:

第一个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

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别人哭的时候自己该不该哭的问题,诚如张颐武的解读的:“谁也没有逼着别人取悦你的权利。”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每个人也都有表达自己意愿或情感的权力和方式。因此,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允许别人保持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允许别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发表不同的意见。

联系莫言自己,就是说,我虽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我的作品也只是一种我对这个世界的个体体验、感受和认识罢了,只是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而已,大家对我的作品有不同看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第二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第二个故事是写老长官到办公室没有看到自己,而自己顶撞老长官的事。这并非只是一个文明礼貌的话题,更重要的是说明要人懂得宽容对待别人不知道自己。寓意是,有时候我们并不在别人眼里,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明知道老长官问的不是自己,干嘛偏偏要卖弄自己也是个大活人呢。这里莫言是想提醒自己:虽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也要宽容地允许别人不拿自己当回事。换言之,莫言要借这个作品提醒自己保持平常心。

第三个故事: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

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谁该出庙接受天谴的。莫言说的意思是,其实每个人都有罪恶,放大别人的罪恶,不能减轻自己的罪恶,只会使自己遭受更大的灾难。那么联系莫言获诺奖后的“惶恐”心理,莫言是不是在提醒人们,大家不要互相挑刺了,挑刺不能使诸位进步,可能还会使大家遭受损失。或者说,我虽然赢得了诺贝尔奖,但我本人和我的作品都毛病很多,我自己很明白,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老挑我让我惶恐了,有这个时间,不如好好发展自己吧。

莫言是“说故事的人”,而好的故事大都寓意丰富,可以多角度多侧面解读,而作者也不会直接告诉读者他的寓意。因此,这里的解读只是我自己从某一特定角度的肤浅看法。同时我以为,解读对否并不重要,因为莫言说:每个人都有选择哭不哭的机会,特别是当哭成为表演的时候。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