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功德利益

文章 2019-07-11 08:51:17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如佛,多念获佛菩萨加持护佑,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化生,面见阿弥陀佛。下面是《金刚经》的功德利益,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金刚经中佛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要平等慈悲,不管贫富贵贱都同样看待,令他们离苦得乐。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一切人爱护和恭敬的功德利益。

二:金刚经中佛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而不执着已经度脱无量众生得证圣果之功。佛教导我们有广大胸怀,以及不居高功。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积蓄无量阴德的功德利益。

三:金刚经中佛说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佛教导我们做一切好事之后,不要执着它的果报,其福报会扩大无数倍。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扩大功德的功德利益。

四:金刚经中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教导我们世界上一切都不常住,转眼成空。不要念念计较,要康惠大众。并且要借假修真,得证法身。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常住永乐的功德利益。

五:金刚经中佛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教导我们利益一切众生的善法,我们加以学习,但心尚且不应该贪着我修学了善法,何况去做不如法之事。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正信的功德利益。

六:金刚经中佛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教导我们一切法门都没有定法,只要能利益众生就行,所以要灵活运用。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灵活聪明的功德利益。

七:金刚经中佛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其福德甚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当然,无量财宝送与贫苦而救苦救难,福德甚多,这是因。于此经中能够受持、体解一切法空、更能够为他人说广度众生,当然以是圣贤境界,这是果。佛教导我们,为他人宣言本经和正法的功德无量。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福德的功德利益。

八:金刚经中佛赞叹须菩提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佛教导我们与事无诤,与人无诤,从自性流露功德,不向外边攀缘。从浅而讲,即是不与人攀比,唯求不断提高自我的能力。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自得多福的功德利益。

九:金刚经中佛说菩萨庄严佛土,但不执着住在庄严佛土的功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教导我们要创造人间净土,行动更应该去创造美好环境,使大家都得益,而内心不邀功。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我们处所环境庄严的功德利益。

十:金刚经中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佛教导我们对于正法要生信心,要如法修行清净不染,就能得证法身实相,那就是得到最大的功德。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第一希有的功德利益。

十一:金刚经中持经功德分,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佛教导我们要经常印发、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不要间断。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家业,都是得成不可思议功德。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无法计数的功德利益。

十二:金刚经中佛说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佛教导我们修学本经和正法的人,如果被人欺负侮辱,我们本来前世造的罪业,应该堕落恶道,由于被人欺负侮辱的原因,前世所造的罪业,即刻消灭,并且很快就成佛。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能净业障的功德利益。

十三:金刚经中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教导我们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使我们悟道,因为正面和反面教材,都有教育意义和彻悟人生。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得证一切种智的功德利益。

十四:金刚经中佛说过去心不可得,当下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佛教导我们世间变迁,不要执着眼前烦恼,自得心安。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身心安宁的功德利益。

十五:金刚经中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因为各人的因缘不同,只要能得福慧、成佛道就好,不管何种法门。佛教导我们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成佛。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速得成佛的功德利益。

十六:金刚经中佛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教导我们只有断烦恼,长修戒定慧才是正道,不要向外攀缘,才能得见自性如来。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清净法身的功德利益。

十七:金刚经中佛说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佛教导我们要学会忍耐、忍辱、忍苦的力量,因为一切法得成于忍。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无生法忍的功德利益。

十八:金刚经中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导我们应该知道世间有为之法的无常,我们要发菩提心,把佛菩萨教给我们的道理,传给人们,使他们都能获得利益。故修学金刚经就会得到,最圆满福德的功德利益。

拓展阅读:《金刚经》经题解释

金刚

1.特点:①坚常:不易破坏;不易转化。②明净:映光闪色;纯洁不染。③快利:破坏一切;不被摧坏。

2.种类:①金刚宝,如菩萨宝冠所庄严的,能破一切而不为所坏。②世间金刚石之类,虽不易破坏,而还是可坏的。

般若

般若经中,须菩提在般若会上,曾提出四个问题──何者般若,何名般若,般若何用,般若属谁。

【何者般若】以修慧次第说,闻所成慧是文字般若;进而修观照般若即思与修所成慧;实相般若即无漏慧。

1.实相般若:①实相指诸法如实相,是离一切相而无可取著的。 ②空寂相和缘起相无不如实,但非凡愚的乱相妄识所得。故实相侧重於如实空性。 ③实相不可说是空是有,又实相非离一切而别有实体,故可以文字的空有来表示。 ④从“寄言离执”而说,实相是顺於“空”的;但“为可度众生说是毕竟空”。⑤因落入能所二边,实相或被执为般若所证,或被执为绝待真心。

2.观照般若:观照即观察的智慧。世间凡夫的智慧偏於事相且有杂染,并非般若;外道的邪智邪慧也不是般若;二乘的无我无我所慧能解脱生死,却非般若经所说的般若。离此三种,菩萨大悲相应的平等慧,才是悲智不二的般若。

3.文字般若:①文字指佛所说的一切言教。佛世是以音声作文字的。②凡能表显意义的,如笔墨所写、口头所说,以及做手势、捉鼻子、竖拂、擎拳等,都是文字相。③虽文字不即是实义,但因文字能入实义。

【何名般若】①般若是实相;观慧与文字都约某种意义而说为般若。 ②般若本是世间名词,指智慧而言。正觉现证的实相本非世间“般若”的名义所能恰当,但又不能不安立名言以化众。虽称为般若却不完备,《智论》说:“般若定实相,智慧浅薄,不可以称”。

【般若何用】①从般若是实相说:这是万化的本性、迷悟的根源,故本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②从般若是观慧与实相相应慧说:证真实以脱生死,是三乘般若所共;导万行以入智海,是大乘般若的不共妙用。

【般若属谁】①约实相般若说,这是三乘所共证的。②约观慧般若说,如约解脱生死说,般若即通於三乘。③约文字般若说,佛说般若是为了教化菩萨,不过也密化二乘。所以般若通教三乘,但为菩萨,深广无碍。

波罗蜜

1.到彼岸:波罗蜜译为到彼岸(度),不是已经到,而重在从此到彼的行法。凡可由之出生死到菩提的,都可称波罗蜜。

经中或说六波罗蜜,或说十波罗蜜,但真实波罗蜜唯是般若,其他皆假名波罗蜜。如布施无空慧策导即不成为波罗蜜。

2.事究竟:能究尽诸法实相,圆成自利利他一切功德才名波罗蜜。声闻的三无漏学能到涅槃岸,但不名波罗蜜。

梵语修多罗译为经。本义是线,有贯穿、摄持不令散失的作用。中文的“经”字本来也是线,後人以有价值的典籍为经。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