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评课稿

文章 2019-07-11 09:14:10 1个回答   ()人看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今天,听了蒋老师执教的《文成公主进藏》课,我感觉蒋老师的这堂课都有充分的体现:

关注文本的特点: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首先它是故事,其次是民间性(口口相传的、情节生动)。整节课不断地让学生读、讲。

蒋老师的课堂板块清晰:借助词串,理文脉——案例引领,教学法——自主探究,巧运用——拓展对比,引思维

关注学生的特点:

蒋老师教学很尊重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听、讲故事并不陌生,可能他们从小听过家长讲、听过老师讲过很多故事 ,所以蒋老师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孩子很容易接受。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让学生再读一次,说“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所以奖励四9班的孩子们再读一遍。”

关注教师的引导:

1、课堂中 “示范”讲:教孩子学会怎样去讲民间故事(讲故事把大致内容讲清楚就行了。)

2、学生讲中的“点拨”:

点拨一,四个片段差不多,我能不 能把后三个片段删除掉,为什么呢?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材。

点拨二:让孩子讲一讲其他版本的故事,这一创编故事中,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进行思维训练。

3、课文结束时的“总结”: 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你更喜欢哪一类故事,为什么。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件事或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

探讨:

我们都说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听说读写”中,我认为“写”这一方面好像体现得不是很好。能否在介绍其他版本时,是否可以让学生学写一个片段。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