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味道

文章 2019-07-11 09:22:06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是佛法经典中的经典,文字虽不难读,却指出了宇宙人生的终极实相,所以真正地信得过做得到殊为不易。下面是金刚经的味道,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读一遍金刚经大概只需要40分钟。于是,我用手抄了一遍,从午后到深夜,再到清晨。家里老人生病了,我第一次抄经。

6年前,在北京拥挤嘈杂的地铁里我抓着摇晃的吊环,读完了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急急地下了诵读的音频,在手机里一直循环。见我痴迷,导师给我讲了个故事

他说曾与一位研读金刚经多年,深有造诣的朋友路过一处茶室。墙内古琴峥峥,朋友持手而立,静默良久。曲罢,敲门而入,拱手曰琴音里有金刚经的味道。琴者大喜,谓之知音。

金刚经是什么味道?这一想,过去好多年。

北漂十年,生活万难。但好在有过命好友,还有好诗下酒。诗里最喜苏轼。

45岁以前的苏轼和之后是大不一样的。得志少年在才名天下之后接连被贬,乌台一案锒铛入狱,欧阳修们早已不见,只有一个狱卒梁成,为他送饭浆衣。一次次变本加厉的惩罚却成全了他的逍遥。没有放逐和落难,怎知世上竟有这般朴实真情的挚友,怎能赏到岭南坡上荔枝挂满枝头,还有儋州客栈中那杯发涩的酒。

而佛祖一眨眼,世间已千年。但人类进化得是这样缓慢。我们还是免不了着我相,着人相,着众生相,着寿者相。我们带着分别心,给这个世界贴上不同的标签,再根据标签设置一个又一个的鄙视链。财富、职业、学问、情人、健康,甚至生活的城市,都已被着成相。

得意的时候生怕人看不见“我”,失意的时候又生怕“我”被人看见。谁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都是离不了虚妄,同样缺乏修养。

我们用尽余生,拼命雕琢,却只能见这副皮相在大风大雨里荡,只剩一颗俗心无处安放。

其实,卑劣的、高傲的、美好的、丑恶的,都会被大浪淘尽,四处青山可埋骨。生命没有必要非要进门不可。在东坡修得慧果的落魄官人,一念之间,没有悲苦。

他写,青春都一饷。何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那几年,家里的四个老人陆陆续续都没了。阿婆哮喘,弥留时痛苦不堪,最后是央求家人把氧气拔掉的。阿公不服老,一人爬楼梯要检修屋顶,摔下来不治身亡。换了保姆后,外婆一直在抱怨,见人就哭,几个月后就病发离世。只有外公算是寿终正寝,只是临终前还在问能不能换心脏。

其实,老人都高寿,都儿孙满堂,都算福德双修。只是这条命,有的是不想活,有的是不想死,有的是不能活。

而对于我,从北到南,每每千里奔丧,跪在棺前,石灰满膝,指甲入肉,牙关流血,却只剩一句无人诉说的舍不得。

蒋勋有两方印,“舍得”与“舍不得”。他说二十年过去了,用的都是“舍得”,“舍不得”基本没动过。老头心那么柔软,他一定是懊恼自己有那么多的舍不得,警醒自己要放下。

而舍不得,原来都是因为不得不舍得。

经里,师尊告须菩提,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这是一根稻草。

未经世事的时候捧着一部经,自顾自地叨念要“心无所住”,要万念空。

走过一些山川湖海后,渐渐觉得其实经里是满满的一条大河。金刚经没有讲空,他只是在讲生命流转,讲东升西落、人来人往、花开花败、灯起灯灭。他说你可以舍不得,可以对人有眷恋、对物有痴迷,对尘世有缠绵。

他只是叫你别执着。别想着捧着水,握住沙,留住心,拴住人。

而世间所有凡夫圣人要拿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换的“善护念”,它就在前一秒意断,到后一秒的意起之间。它不是空的,它有世间所有的颜色,它能听见所有的声响,它能闻见所有的芳味。

但它只存在于那须臾之间,清清静静。

凡夫所求,只是想让这份清净尽量地长一些,再长一些。

须菩提也像我一样发问,佛法是什么?

鸠摩罗什译得的这5176个字里没有答案,却又全是答案。佛法是手指月亮。佛法是可提起可放下的布袋。佛法是咔哒一声,用就有,不用就没有的打火机。佛法是以金为叶,只为止小儿啼。佛法为一切法,又非一切法。佛祖说,你不要问,你不要执着。

但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人,心里的血窟窿会比常人更大,更不容易好。经年久月,一戳还血流不止。而且更贪。贪想,要做恭谨谦逊的善述者,要做从容、雍雅、慧杰的自达者,还想要得到般若的大智慧。

只是,这六年的习得告诉我,经里没有“众生度我,我度众生”。他只是一份修持,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他就是内心平静的这一念。

云在青天,水在瓶。一颗糖,化在手心。

也许,这就是金刚经。

拓展阅读:《金刚经》中的人生智慧

《金刚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或《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意思就是以金刚般的智慧到达彼岸。 “金刚”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金属,能断万物,所向披靡。般若是梵语音译,意为大智慧; “波罗蜜”也是梵语音译,就是摆脱烦恼,到达彼岸。因此,《金刚经》经名的含义就是以金刚般无坚不摧的大智慧斩断人生的种种烦恼,到达清净的彼岸。

众所周知,《金刚经》一卷是《般若经》六百卷的精华所在。其思想深刻而文字简洁优美,对于中国文化影响极大。在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一。

如何得清静

《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 “云何应往,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这其实是所有的科学想要解决的人类的终极问题,是需要每一个人都好好想一想的。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因此,我们的身心永远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不可能达到完全没有欲望的,因此怎样驾驭自己的欲望,是一种大智慧,是提高自身生存质量的大智慧。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要实现自己的心灵宁静,还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其实佛学是人学,是心学,是关于人生智慧的哲学。人生在世,有许多疑问和困惑,会给人带来许多痛苦和烦恼,如何活得更快乐、更充实、更安心,在人自身能力感到无所企及的时候,往往会想要借助于神的启迪和保佑。但是佛教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佛,不需要求神拜佛,要求就求你自己——就是通过参悟,启发智慧,感悟生命,不断寻找更高层次的生存智慧和力量,开发、实现自己心中的潜能。?这其实和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的主张是不谋而合的。

没有什么可以天长地久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认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如朝露、如镜花、如水月、如闪电、如水泡般虚无缥缈,瞬息即逝。平时我们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形象,实际上都不是它们真正的形象,事物的真正形象是“无相”。也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都是不断的生灭变化的。因此,对于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坦然面对,都不应该执着,这就是所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否则就是“着相”,即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具体的讲,就是个人过多的考虑自己,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想得到文凭、知识,想得到亲情、友情、爱情,想得到财富、金钱、美人,想得到名誉、地位,想得到家庭、事业,想得到健康、长寿……。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世间的一切有什么是永远的呢?云卷云舒,花开花谢,世事变幻如白云苍狗,文凭会贬值,知识会落后,爱情会枯萎,友情会破裂,财富会流失,美人会迟暮,名誉会消失,地位会跌落,家庭会崩溃,健康会恶化……没有什么可以是天长地久的。

无私奉献

“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提到布施,有人说我自己还不够用,或者说自己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好布施的。其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片诚挚的爱心,一个美丽的微笑,任何自己觉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布施,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布施成为习惯,你会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快乐。

世界上懂得布施{奉献)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人们往往贪图别人给予自己,这其实是最贫穷的想法。一个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学、中学、大学,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给予,究竟又有几个人想到自己给予了别人多少呢?日常生活中我们给予别人的一个微笑,一句悉心的问候,一句善意的劝告,一点力所及的帮助,都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帮助的,有时甚至是让人终生难忘的。

而真心给予无私奉献是不容易的,有人给予是为了沽名吊誉,或是谋取钱财……。正如《聊斋志异》开宗明义第一篇《考城隍》上说的,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真正的给予是不求回报的,这才是真正的布施,真正的奉献。

我觉得给予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奉献者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心无所往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传说禅宗六祖慧能一闻此言,当下即便开悟。 《金刚经》的“无住”精神,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感,使其保持澄明心性。当今时代是一个物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足球、明星等等。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是现代人应有的权利。但是,人切不可成为物质的奴隶,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面对汹涌澎湃的物欲大潮,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以金刚般若大智慧斩断物欲,才能将生命提升到天心月圆的光明澄澈之境。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去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现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对于悠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更要命的是,人的这种“能力”不需要有事实依据,但凭想象就可以了。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古人说:心安事无问,心定菜根香。假使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远胜山珍海味高床大屋。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