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作用

文章 2019-07-11 09:52:04 1个回答   ()人看过

千万不要小看这部《金刚经》,它所在的地方就相当于有佛有塔,修行功夫高的人会看到它在暗中是放着金光的。下面是《金刚经》的作用,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裡存着阿弥陀佛普度众生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我想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不可思议无边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弥陀佛相应,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如此,念经也如此,所以如果我们念金刚经时,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刚经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刚经裡讲的道理相应,更能得到好处。

「金刚经的功德」这个题目,说得完整一点,应该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所谓「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进一步,换句话说,了解了一个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招慕邮埽@是「受」的意义。「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后,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土。所以受持金刚经,简单的说,就是明白了解金刚经的道理,有了信心,招慕邮埽覒浤畈煌苡迷谌粘I钌希@样才可以叫「受持」,这样的受持读诵,或为他人解说,并不一定要全部的经文,经中一再地说「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几句经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难以想像了。

佛是一位非常细心、非常慈悲的老师,他担心我们的心量大小,容纳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刚经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别在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我若具说者」就是说,我如果将这种功德统统讲出来,或者有人听了,心裡会起狂乱,狐疑不信甚至生起毁谤,造意业、口业,这样反而害了这个人,所以佛说,我实在还没有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在金刚经裡统统讲出来哩!

那么,佛在金刚经裡已经讲出来的功德、福德,究竟有多少?佛用了好几种譬喻说明。首先拿布施七宝的福德来比较。「七宝」简单的说,就是金银珍宝。「布施」就是帮助他人。「七宝布施」是拿金银珍宝来帮助他人。在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拿了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这个福德大不大呀?三千大千世界是很多很多的世界,好比现在的天文学家说的「银河系裡有很多很多的星球」。你想若以装满了这许多世界的珍宝来帮助人,这样的福德大不大呀?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佛又说:倘若另外有一个人,他受持金刚经,甚至只有一小段,或几句经文,解释给别人听,这个人的福德,要比前面那个人用七宝去帮助别人的福德更大,这已是大得不可想像了,可是这还只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已。

再看经文,佛用恆河的沙做比喻,恆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很细,是出名的多沙的河。佛说如果我们有像恆河沙那么多的恆河,再把这许多恆河的沙加起来,这么大的数目,如果装满了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你说大不大呀?须菩提说:那真是大得无可比喻了。可是佛又说倘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希望各位听到这裡,不要怀疑不信,心即狂乱,因为佛是不说谎话的。各位请想一想,,佛如果将福德说得小一点,又有什么关係呢?他又何必骗我们?所以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实在是非常大的。

不仅如上所说,在金刚经的最后一段,佛用无量阿僧祇世界来比较。「阿僧祇」是印度梵文「无数」之意。换句话说,是拿无量无数的世界的金银珍宝来助人,这样的福德,还不及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为人演说的福德。

佛在金刚经裡又说,他从前还未成佛,在做大菩萨的时候,有一位佛名叫「燃灯佛」。他在燃灯佛的时代,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的佛,他一一供养,没有漏失过一位。照理来说,他供养了这么多的佛,其功德应该是大得无法想像,可是佛说,他供养了这么多佛的功德,还不及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大。

各位听到这裡,千万不要心即狂乱,狐疑不信,佛就是担心我们的心量太小,不肯相信,而错失一良机,所以在金刚经裡,非常恳切地说:「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以他自己亲证的经验,知道金刚经的功德是这么大,他殷切地希望我们这些后世凡夫,能用最小的精力,获得最大的福德,不要浪费宝贵难得的人身,不要走修行的冤枉路,所以一再的强调金刚经的福报功德。其实金刚经的福德,还不止如此哩!佛又以用身命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做一比较。

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佛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中午又以像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晚上也以像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如此不断地布施了八千万忆劫,而他所得到的功德,还不及另外一个人,他一听到金刚经,就生起信心,并且相信金刚经的道理所得的功德多,更何况他相信了。之后又能书写,能念,能受持,能为他人解释。所以佛做了一个结论,他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金刚经是佛在般若法会上讲的。般若是佛亲证的空性体验,是不着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刚经中,这样一再强调受持解说金刚经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细心体会其中的含义。

金刚经能消业障

在这裡,招恼意的再贡献各位一点意见,在多生多劫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种下很多善因,今世才会投生为人,而且能看得懂、听得懂中文的金刚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文金刚经,流畅美丽,我看过数种英文的译本,但都不及中译本的好。换句话说,各位实在太幸吡耍腿缤_经偈中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一样,有这么好的机缘在一起研究金刚经,希望各位能好好珍惜,不要错失良好机缘。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到了相当的成就之后,往往会体验出业障的重要。无始以来,多生多世,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不然是不会投生为人的,但也难免积了很多的罪业,这种往昔所造的恶业,尤其是结怨的怨业,往往会在紧要的关头来障碍我们。

从前有一位老居士,他修净土修得很不错,在他临终时,大家在旁为他助念,他也很欢喜,说他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此时,忽然「呯!」的一声!门应声而开,一个披头散髮的女子跑进来,这就是他的姨太太。这个女子哭啼着:「老爷子!您怎么可以走!您走了我靠什么人过活啊!您不能走啊!」经这么一叫,这位老居士双眼一白,脸上现出很难看,很痛苦的样子,阿弥陀佛不见了,西方净土也不见了,这就是业障现前,前世的业在这紧要关头现出来了。

造业要受报,往往受报的时候,就会障碍我们,不但是障碍修行,也可以障碍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如何能消罪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佛教裡有很多消业障的方法,如拜大悲忏、拜八十八佛等。在金刚经中,有这么一段:「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金刚经,如果受他人批评、侮辱、辱骂,或者生病、破财等,这些都是先世的恶业,塬本应该投生到恶道去的,现在因为受持金刚经,恶业取消,重报轻受,所以念金刚经有这样的无边功德。上面经中这句「若为人轻贱」,「为人轻贱」这句话含义很广,例如:凡是被人侮辱、被人打骂、生病,或者有不愉快、不如意的事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这种不如意或不愉快的事,就要记得这句话的含义。

「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恶道」就是三恶道,也就是畜生、饿鬼、地狱。简而言之,就此人过去的罪业,本应投生在恶道中,现在因受持金刚经,或者为人解释金刚经的不可思议功德,而将他应该投生至恶道的罪业消灭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大德解释为「重罪轻报」,重的罪可以消,轻的业当然更可以消了。一个人,如果过去的罪障能消得愈多,不但来生会更好,就是现世的生活情况都会改善的。所以就这一点来研究,如果有人能精进地念金刚经,研究金刚经,为人解说金刚经,不论是一句两句或是很短的一段经文,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是可以将他要成熟的重罪消灭的。在这种情形之下,有一部份罪障往往表现在为人轻侮,或者不如意。所以在这裡特别强调一下,各位如果遇到这种情形,要将欺侮你的人,或是要加害于你的人,视如帮你消灭重罪的朋友或善知识,甚至是恩人。

拓展阅读:《金刚经》的受持功德

《金刚经》称:‘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义。’可见受持本经功德之殊胜。下面分别说明。

一、增长福德:

人生的幸福是基于福德。由有福德才能处处须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刚经》能增长我们的福德。经中前后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七宝布施校量,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经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刚经》四句偈功德之大。因为财富的布施,身命的奉献,那都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帮助。而受持或为他人讲说本经,却能令正法久住,启发人们的正知正见,健全人的品德,引导他人向上增进以至解脱、成佛,由此而得彻底的安乐,所以非财施所能及。

二、消除业障:

我们这个世界是业的世界,由于过去生中所造善恶业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因为我们无始贪嗔痴,造下过许多不善业,所以现实的生命总有许多缺陷及困扰,诸如天灾人祸,身体病弱,诸事不顺等等。受持《金刚经》却能消除业障。经曰:‘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是人先世罪业,应随恶道;以今世人轻*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些人没有受持《金刚经》本来平安无事,可受持本经之后,反而遭到他人的轻视,没有关系,这正是在消业障。受持本经三途恶业都能消除,其他小业障就不必论了。

三、开发智慧,通达实相:

《金刚经》称曰般若波罗蜜,首要在于开智慧,《般若经》曰:‘菩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本经处处教我们无住,无住就是为了成就般若。经曰:‘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成就第一希有之法,是乃成就智慧,通达实相。

四、消除烦恼:

《金刚经》中虽然不曾出现‘烦恼’二字,但般若法门处处都在解脱烦恼。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乃烦恼生起的根本,消除四相,自然解脱烦恼。本经旨在成就智慧,智慧就是断除烦恼。住相能引起烦恼,本经要我们不住一切相,烦恼自然不生。

五、成无上道:

学佛是为了成佛,佛陀汉译曰觉者、智者,是智慧的成就。《心经》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经曰:‘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多此经出。’成就般若,方能成就无上佛道。《金刚经》称:‘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义。’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