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莫言作品特点

文章 2019-07-11 10:44:57 1个回答   ()人看过

主题朦胧 新奇的感觉 神秘的细节

• 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象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象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 用动物视角叙事

• “从胡同里,鸭子们望见一个高个子老头儿挑着一卷铺盖和几件沉甸甸的铁器,沿着河边往西走去了。”

• “老头子走了,又来了一个光背赤脚的黑孩子。那只公鸭子跟它身边那只母鸭子交换了一个眼神,意思是说:记得吧?那次就是他,水桶撞翻柳树滚下河,人在堤上做狗趴,最后也下了河拖着桶残水,那只水桶差点没把麻鸭那个臊包砸死…

• (《透明的红萝卜》)

一、莫言小说的艺术感觉

• 读莫言的作品,往往可以感受到一种自由,心灵、感觉和生命的自由。如《透明的 红萝卜》中“黑孩钻进了黄麻地,象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

• 他能化熟识为陌生,化熟视无睹为拍案惊奇。《拇指铐》中的许多描写充分体现了其“陌生化”的风格

• 印象主义效果

二、莫言的审丑描写

莫言的作品充斥了大量对丑恶现象、污秽事物的描写。

• 书中仔仔细细的描绘了两种清代的刑罚:凌迟和檀香刑。

• 凌迟,人身上包括眼睛在内,100多块肉,都会用各种刀具来挖掉,为确保刑罚的残酷性,刽子手要保证刑犯不可以在挖掉最后一块肉(心尖)之前死去。

• 檀香刑是这样的:用上等檀香木削成一根三指粗五尺长的檀香木棍,一头尖一头钝,放进大铜锅里用上等香油煮三天三夜,然后风干,让香油都渗透到檀香木棍里,使其硬韧适中,涩滑有度.

• 然后从犯人的肛门钉入,顺着脊骨往上钉,技术好,不流血,不伤内脏,然后从嘴里钉出来。

• 檀香刑,各个细节更是讲究非凡。檀木,在油里浸泡多时,为的是避免木头吸血而使刑犯在饱受痛苦前死去。一截檀木,在人体五脏六腑之间游走,保证犯人几天几夜不会死,还可以把他从嘴巴那边的棍头和肛门那里的棍尾挂起示众.

三、莫言的借鉴与继承

• 西方文学: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意识流)的《喧哗与骚动》。

• 日本文学:变态美学

• 中国传统文学:曲笔,说书人,志怪,《檀香刑》(民间戏曲),《生死疲劳》章回体小说

• 《生死疲劳》使莫言再度回到对多变、复杂、荒诞和鬼魅的中国现当代史的讲述当中。生死疲劳》的叙述依旧保持着一种狂欢的语调,把地主西门闹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讲述得充满了令人嘘叹的狂笑和悲喜。人生的生死悲欣、欢乐与苦难的互相转换,如同慈悲的大河滔滔,缓慢地流过我们的脑海。莫言是有野心的,他通过《生死疲劳》完成了对中国半个世纪土地问题和农民命运的一次重新讲述,并创造出了中国人经验中的史诗篇章。

四、莫言作品“民间”立场

• 《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大书,是莫言进行民间史诗性书写的成功试验。作家倾情把母亲描绘成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或者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化身。但命运多舛,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担心、焦虑,而她在癫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为更是鸟儿吐哺的深情……母亲是一种意象符号,是对他作品中“我奶奶”式女人的集合,同时也涵盖了“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莫言对民间苦难及其承受者的爱戴、同情和关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