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大秘密

文章 2019-07-11 12:27:58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上,字字句句的确都很有味道,意义都无量的深广。下面是金刚经的大秘密,随小编来看看吧。

要读经,我建议不要去看注解。而是去体验他。每部经中,每句话,都有甚深的密意。那你要去体验它,体验到了,就是一种开悟,是小的开悟。悟了,你就能心开,这就是一种法喜。

对金刚经的体悟,我比较少。我念的也不多,可能就三四百部。那我体会一句,因为看到许多人拿着金刚经说,这个是空,那个是梦幻泡影,那个是不要执着,我感觉还是有些担心。所以就把体悟说给大家,讲的好,功德归于三宝龙天,讲的不好,过错归于自己。

要体悟金刚经,需要有一把钥匙。好比说,金刚经的内容,是橱柜里的宝贝,你好像看到了,其实并没有真正接触到。那就需要一把钥匙,打开这个门,你才能清楚看明白这个宝贝。

金刚经讲到功德很大,有人会执着。但你执着没有用,因为用不到。好比说,太阳在天上,能量很大,普照大地,但你用到的很少。那怎么样才能用到?就是你有太阳能接收器的时候才能用的到。也就是你发大心时,然后你拼命做善事时,这时候才能用的到。

这里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金刚经是给谁讲的?

不是给普通的人讲的。普通人拿着金刚经,说不要执着,或者执着金刚经的功德,这就犯了很大毛病。那给谁讲的。金刚经说,给不是给小乘讲的,是给发大乘者说,发无上心者说。也就是真正给发菩提心的人说的。

有人说,听了金刚经就有多少功德。这个前提,金刚经也讲过。“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这句话很重要。因为金刚经的钥匙就在这里。四个字:持戒修福。

金刚经重要讲的,不是空相,而是持戒修福。而且持戒修福,是修金刚经的基础。为什么呢,因为持戒修福要到最圆满时,一定是达到金刚经的境界。他才能圆满。所以金刚经是为了持戒修福者说的,让他的修行更能圆满。

为什么持戒修福的人,一定要听闻金刚经?这个是第二个要解答的问题。

真正做善事的人,善事越多,如果内心放不下,就会越痛苦。估计很多人无法了解,为什么善事越多,他越痛苦。因为善事多了,他心中执着善事,执着就越严重,他内心就越痛苦。好像觉得,我功德最大,我成就最大,这时就有痛苦了。你看梁武帝,他斋僧布施,做了非常多功德,他有痛苦吗?只要没有了知金刚经的智慧。他都有痛苦。所以达摩来了,见到梁武帝,梁武帝开头就问,功德有多少,看来他是很在乎他的功德,他就去拼命做。达摩说,没有功德。梁武帝就很不开心。所以两人谈不开,达摩就走了。

修行人,位置越高,一定要越谦卑,他就痛苦就很少。佛法讲的,功德都是大家的。他痛苦就少了。我听支提山妙法法师说,在支提山下,有个寺院叫做报国寺。这个大护法,以前在美国定居,后来把美国的房子卖了,几百万,来建报国寺。同时,他又在报国寺厨房,帮忙了整整三年。这个很了不起。这样子的人,他就没有痛苦。起码没有善事而导致的痛苦。

大愿法师讲过,以前在南岳有个和尚,他盖了一个庙,要往生前,做了个梦,梦见有人抬着轿子来接他。法师就知道,他往生后要去做山神了,因为他辛苦盖了庙,但很执着他的庙,所以死后就去做山神了。有福报的神。

那云公(虚云和尚)就不一样。他一辈子,是深得金刚经精髓,他开悟后,就去重兴祖庭,鸡足山,南华寺,云门寺,云居山,鼓山。他盖好了一座,就把庙交给他的弟子,然后自己又去兴旺另一个庙。从来不执着。这就没有痛苦了。

所以金刚经不是给一般凡夫讲的,可以说给大福的人讲的。比如天人,金刚护法,大力鬼王,转轮圣王,国王讲的。因为他们福报越大,善业越大,痛苦也跟着越大。恶业会带来痛苦,善业也同样会,因为善业的能量太大,你就会越执着,就会越痛苦。那金刚经,就能解脱这种善业执着所带来的痛苦。所以祖师大德的了不起,就在这个地方。那这时你就能明白,在和其他教派比,其他宗教的,包括道教,基督教,都会承认金刚经的伟大。他就超越在这里。

拓展阅读:《金刚经》中最精华的十句话

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3.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见性,一旦觉悟,法也就不不再需要了,何况那些与佛法相背的非法呢?

4.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5.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无任何执著的升起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6.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如果菩萨在心中还有对自我的执着、对他人的执著、对众生的执著、对生死的执着,那他就不是菩萨了。

7.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8.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9. 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10.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众生本具的如来本性,不停住于任何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离一切分别妄念,即是如来清净本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