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经题解析

文章 2019-07-11 12:45:41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不是单纯用来读的,而是要用心去“读”去领悟的。下面是金刚经经题解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金刚

种类

1.金刚宝,如菩萨宝冠所庄严的。能破一切而不为所坏。

2..世间金刚石之类。世间的金刚,虽不易破坏而还是可坏的。

寓意

玄奘派认为:金刚比喻烦恼,像金刚一样坚固的烦恼,能被般若所断除,所以译为“能断金刚(的)般若”。

罗什派认为:金刚比喻般若,像金刚一样坚固的般若,能破坏一切虚狂妄执,而不被妄执所坏。

金刚本有两类:能破一切而不为所坏的金刚宝,虽坚强而还是可坏的世间金刚石,所以喻般若或喻烦恼,都可通。

般若

三种般若

实相般若:实相指诸法如实相(大乘层面上的“真相”或“本质”),不可以用有无等来叙述,也不可以用彼此、大小等去想像。实相是离一切相(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而无可取著的。因为凡夫的所知所见是被戏论所乱的虚诳妄取相,所以不但不能见如实空相,也不能如实了达如幻的行相。大乘佛法宣说,空寂本相和缘起假相,都是如实的。但是并非凡愚的乱相和乱识所得,必须离戏论的虚诳妄取相,而归于“空无所得”。所以所说的实相侧重於如实空性。

观照般若:观照即观察的智慧。佛教认为,世间凡夫的智慧具有高度和带来便利,但偏於事相且含有杂染,所以并非般若;外道的智慧为邪智邪慧而不得解脱,也不是般若;二乘行者的无我无我所慧能解脱生死,可以称为般若而并非般若经所说的般若。而离此三种,菩萨大悲相应的平等大慧,才是悲智不二的般若。决非二乘的“偏智偏慧”可比。

文字般若:指佛所说的言教的表显形式。凡能表显意义,或正或反以使人理解的,都是文字相。笔墨所写,口头所说,以及做手势,捉鼻子、竖拂、擎拳等,都属于文字。

名字由来

般若是梵语的音译,本来是世间旧有的名词,是指向智慧而言的。大乘佛教所讲的是“正觉现证”的“实相”,认为世间“般若”一词的名义不能恰当定义和概括。但是化导众生又不得不利用世间的文字语言,这需要利用“观慧”作为方便从而达到“如实证知”的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还是采用了“般若”一词。但是佛法不承认“般若”一词完备概括了佛法,而只把“般若”作为权宜。针对这点《大智度论》说:“般若定实相,智慧浅薄,不可以称。”

作用

三乘所共:般若观慧可以作为解脱生死的工具。而“空无我慧”被认为是解脱道的唯一观慧。

菩萨不共:菩萨不但以空慧得解脱,还以大悲的“无所得慧”为大方便,策导普度众生的万行事业,庄严无上的佛果。

证真实以脱生死,是三乘般若所共的;导万行以入智海,是菩萨般若的不共妙用。"

归属

菩萨不共:般若只属于大乘菩萨,是佛为教化菩萨所说。

三乘所共:佛为了熏陶密化二乘,也让他们旁听。从实相和观慧角度上,佛经说三乘都应学般若。

般若是在三乘中是通教的,但只为菩萨。所以般若在一切大乘经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波罗蜜

义解

梵语波罗蜜,译为到彼岸,简译为度。佛法以河流两岸为喻,一边是痛苦轮回的“此岸”,另一边是涅槃菩提的“彼岸”。佛法帮助众生由“此岸”到达“彼岸”,是为度众生。波罗蜜(度)指的是从此到彼的修学过程,不是已经到了。凡可以使得出生死到菩提的,都为波罗蜜。

种类

"佛法中谈到解除苦厄的方法,即关於改造错误欲见的方法,六波罗蜜为主要。六波罗蜜多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前五种波罗蜜,对於苦痛根源的爱见,是不能彻底解决的。般若译为智慧,智慧对于错误的见解可得到纠正,五种波罗蜜也可以得到正当的指导。经上说:“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并以种种功德称扬赞叹。

佛经中或说六波罗蜜,或说十波罗蜜,但真实的波罗蜜只有般若,其他的是“假名波罗蜜”。因为没有空慧策导的布施是一种不清净的布施,所以并非是有助成就菩提的波罗蜜。另外,大乘佛教也同样不承认声闻乘法为波罗蜜。因为声闻乘法并不具备“究尽诸法实相,圆成自利利他”的一切功德,所以不名为波罗蜜。"

义解

梵语修多罗,译为经。本义是线,线有贯穿和摄持不令散失的作用 。如来随机说法,后来由结集者编集起来,佛法才能流传到至今。就像线一样贯穿不散,所以叫修多罗。中文的“经”字,本来也是线,如织布有经线纬线。後人以古代有价值的典籍为经,渐渐附以可依可法的尊贵意思,所以佛典也译之为经。

拓展阅读:《金刚经》仪轨

步骤一:香赞lú xiāng zhà rè fǎ jiè méng xūn

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zhū fó hǎi huì xī yáo wén

诸佛海会悉遥闻

suí chù jié xiáng yún chéng yì fāng yīn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zhū fó xiàn quán shēn

诸佛现全身

nā mó xiāng yún gài pú sà mó hē sà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

步骤二:净口业真言,净身业真言净意业真言,安土地真言,普供养真言

净口业真言

wēngxiū lìxiū lìmó hē xiū lìxiū xiū lì suō hā

嗡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梭哈

净身业真言

wēng xiū duō lìxiū duō lìxiūmólìxiūmó lìsuō hā

嗡修哆利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梭哈

净意业真言

wēng kǒu fù rì luō dá hē hè hōng

嗡口缚日啰怛诃贺吽

安土地真言

nā mó sān mǎn duō mǔ tuó nán wēng

南无三满哆 母驮喃 嗡

dù lū dù lū dì wěi suō hā

度噜度噜地尾 梭哈

普供养真言

ōng,é é nǎng,sān pó wá,fá zǐ là hōng

唵,誐誐曩,三婆嚩,伐日啰斛。

nán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ù ní fó

南摩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步骤三:奉请八金刚奉请青除灾金刚奉请辟毒金刚

奉请黄随求金刚奉请白净水金刚

奉请赤声火金刚 奉请定持灾金刚

奉请紫贤金刚 奉请大神金刚

步骤四:奉请四菩萨奉请金刚眷菩萨 奉请金刚索菩萨

奉请金刚爱菩萨 奉请金刚语菩萨

步骤五:发愿文稽首三界尊 皈依十方佛

我今发宏愿 持此金刚经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云何梵

云何得长寿 金刚不坏身

复以何因缘 得大坚固力

云何于此经 究竟到彼岸

愿佛开微密 广为众生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步骤六: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祗园会上佛菩萨(三称)

步骤七:《金刚经》原文(略)步骤八:金刚经咒那摩把嘎瓦帝,八喇(二合)佳那(二合)八喇密答耶,嗡

那答帝答,依礼悉,依礼悉,米礼悉,米礼悉,彼那阳,

彼那阳。那摩把嘎瓦帝,八喇(二合)达地阳(二合)八

喇(二合)帝,依哩帝,依哩帝,密哩帝,密哩帝,舒哩

帝,舒哩帝,乌舒哩乌舒哩,部育耶,部育耶,莎哈。

步骤九:补缺真言,补缺圆满真言,普回向真言补缺真言

nā mó hē luō dá nà duō luō yè yē qū luō qū luō

南无喝啰怛那 多啰夜耶 佉啰佉啰

jù zhù jù zhù mó luō mó luō hǔ luō hōng hè hè

俱住俱住 摩啰摩啰虎啰 吽贺贺

sū dá nà hōng pō mǒ násuō pó hē

苏怛那 吽 泼抹拏 娑婆诃

补缺圆满真言

wēng hū lū hū lū shè yè mù qì shā hē

嗡 呼噜呼噜社曳穆契 莎诃

普回向真言

ǎnsuō mó luō suō mó luō mǐ mó nǎng

唵娑摩啰 娑摩啰 弭摩曩

sà fù hē mó hē zhuó jiā luō pó hōng

萨缚诃 摩诃斫迦啰嚩吽

步骤十:金刚赞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

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

南无祗园会上佛菩萨(三称)

步骤十一:忏悔文,三皈依文,回向偈忏悔文

弟子某某与累世父母、师长、历劫冤亲债主及法界众生

从过去世乃至尽未来际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三皈依文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能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回向偈

诵经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