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与抑郁症的故事

文章 2019-07-11 14:15:47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是成佛之经、功德之经、灭罪之经,持诵金刚经的功德连佛陀也赞叹不尽。下面是《金刚经》与抑郁症的故事,一起看一下吧。

从记事起,我就是一个很内向的小孩,当别的孩子欢愉嬉戏时,我却常独处一隅,形影相吊,多思、敏感而悲观的特质,与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如此格格不入。

十七岁那年我更是变本加厉地得上了抑郁症。现在分析起来主要因为有几个诱因:

一是自责心理,平时成绩优秀的自己中考失利,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却不允许自己失败,难以饶恕自己,从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二是孤独心理,离家住校,日夜处于集体环境中,我不擅处理人际关系的劣势更加突出,心情也更加不畅,好像被全世界孤立了;

三是自卑心理,青春期发胖,这种正常现象却被苛刻的我无限放大,如临大敌,从而疯狂节食导致厌食症,从而诱发了抑郁症。

总之,如果说十七岁前我生命的天空是多云间阴,十七岁开始就彻底下起了雨(有首歌就叫十七岁的雨季,很符合我,呵呵)。就是从十七岁那年开始,抑郁症和我既偶然又必然的相遇了,我的眼中失去了色彩,我的心情落落寡欢,无数个夜晚我彻夜难眠、暗自饮泣,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人、多余的人、无能的人,什么也做不成,什么也做不好,我因达不到心中的完美而讨厌自己,憎恨自己、甚至觉得自己是个罪人,没有活着的必要。“世界很少有一种病能让人觉得活不下去,除了抑郁症。”记得有一本书上这么写。我就是这样,年纪轻轻就已感到了无生趣,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只是为了尽孝的责任苟活于世,但内心早已千疮百孔、度日如年。性格因素导致我有事只会自己憋着,不爱宣泄,不爱求助于别人,即使对于父母至亲也是如此,从而致使病情未得根治。

在此后漫长的十七年,经历了升学、工作、创业、破产、结婚、离异、丧失亲人等种种人生坎坷,抑郁仿佛成了我最忠实的朋友,始终与我或远或近,却从未真正离我而去。虽然也有拼搏奋进、欢欣鼓舞的华彩乐章,但更多的还是抑郁,这个贯穿我黄金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与抑郁症并发的除了最初几年的厌食症之外,还有随后十多年的暴食症。由于工作后有很长的独居时间,我平均几天就暴食暴吐一次,有时甚至吐得出了血还停不下来。也曾独自一人默默努力,尝试了一些办法:吃药、锻炼、看书、心理咨询,却均以无效告终。我更加失望了。虽然经历过外伤、疾病、手术等身体上的折磨,但我认为更可怕的还是抑郁症,那种感觉就像置身冬日长夜的荒郊,孤独寒冷,无边无际、无依无靠、只有内心的痛苦弥漫整个世界。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这样了?很多现代医学不是说抑郁是心理癌症,难以根治吗? 不是还说抑郁症发作三次以上,就需要进行终身治疗吗?我无数次地在失望和沮丧中挣扎徘徊。

也许是我的佛缘到了,就在这时,我在网上看到了读诵金刚经治好多种身体和心理疾病的例子(感谢网友们的现身说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几十年唯物主义思想基础的我,自认思想已经定型,本来对一切宗教都敬而远之,更认为念经持咒是和尚才干的事。实在是抑郁症太痛苦了,成功的例子、信佛人不妄语的保证,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像在黑夜中,看到一丝曙光,燃起了希望和信心。而且金刚经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的介绍也令我好奇,真有那么神奇吗?我决定一试。也许我的命运也可以就此改变!我决定上网搜索金刚经全文,然后抄写下来读诵。就在我刚开始抄写的那天晚上,就发生了神奇的事,写到一半我的手中的钢笔不出水了,去拿放在书柜里的墨水,刚打开书柜,赫然看墨水瓶后面一本黄色封面的书很陌生,随手抽出来一看,上面赫然几个大字金刚经。这个书柜与我朝夕相伴,里面的书我都了如指掌,怎么突然多了这么一本?而且不早不迟刚好在我发心持诵金刚经时出现?几年前我游览过寺庙,是那时无意中带回的吗?不记得有这事,而且以前怎么没有留意过?就在我在烦恼大海上漂泊许久,已精疲力竭、寻求救助的时候,佛法也像一艘大船一样也驶向了我。我和我生命中第一部佛经—金刚经就这样相遇了。

后来我常常想,这次偶遇,多么有寓意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被无明和愚痴覆盖,不得显现。就像这本金刚经,已不知在我的书柜沉睡了多少个日月,只是我自己却一无所知,还在攀缘外求。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找出埋藏在心底、我们本就具有的佛性,找出本就属于我们的金刚智慧,不就可以断除一切烦恼和疾病吗?

在我持诵金刚经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多次奇妙的感应事件,如读诵时闻到檀香的气味、听到有和尚敲木鱼诵经的声音、梦中飞升到空中、见到巨大的佛像、已过世的亲人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梦中请我读经、几天后又与我告别……果然是人有诚心、佛有感应呀!很多很多,以往几十年中从未发生、甚至从未想过的神奇感应接连发生,亲身的感受让我难以形容,使我惊讶而又倍受鼓舞。在学习过程中,我又了解到,正信的佛教是明心见性的修行,感应是修行的副产品,对于感应,不应贪著,使我的信心更加坚定,态度也更加理智。

金刚经成了我的人生至宝,我天天虔诚读诵、每天至少三遍、多则六遍、九遍、甚至十余遍。同时我买了很多讲解金刚经的书籍深入研究、又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金刚经讲座的视频来听,又抄写了经文很多遍,不久就能熟练的背诵全文。

这下就更方便了,坐车、走路都可以利用十几分钟背诵或默念一遍,大大提高了效率。越读越学金刚经、我越赞叹佛的思想浩瀚精深、佛的精神伟大慈悲、佛的境界不可思议!以前一篇佛经都没读过的我误认为信佛的人很可笑,其实我自己才是真正的可笑可悲,像地藏经所说的,轻法慢教者,永处恶道。我未接触佛法、学习佛法之前,心中没有正知正见,执着于自己的感情感受,认为自己感觉到就是对的,自作自受、造作了自己心灵的地狱,又能怨得了谁呢?金刚经中“灭度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灭度者”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无私情怀,“无所住而生其心”洒脱的人生态度,“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灵活的处世方法等,无不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若人受持、读诵则为如来”则给我莫大的自信,在我照着这本经做的时候、当我读这本经的时候,我的心就与佛在一起,我的自性就是如来,我可以创造奇迹、实现一切不可能。那我还有什么理由自卑自怜,自暴自弃呢?

金刚经中的字字句句都蕴涵着丰富哲理和智慧,我觉得连思维这部经时发出的脑电波、感受这部经时发出的心电波,和读诵时发出的声波都有一种巨大而神秘的力量,清理和洗涤着我心灵明镜的尘垢。每读一次,我都感到无比舒畅,心灵更加澄清、明澈,头脑更加理智、客观、在佛法无所不在的伟大力量加持下、在金刚经无坚不摧的最高智慧洗礼下,我的抑郁症像厚厚的积雪遇到炎炎烈日,很快就融化了。

坚持读诵金刚经几个月,我就基本没有了抑郁的症状,期间遇到挫折虽有过短暂的反复,但很快就回到了正轨。不久后就彻底治愈了历时十七年的抑郁症,所有的症状、所有的悲观心态和负面思维的习惯几乎全部消失了!而期间我并没有吃过一粒药,看过一次医生!

从读金刚经见奇效后,我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广泛学习的热情,又再接再励,开始研读法华经、地藏经、涅槃经等佛门经典,每一部都让我爱不释手、受益无穷。在对佛法的深入了解中,我像得到了新生,从小我升华到大我、从小爱升华到大爱。不再是一个茫然的人、自卑的人、被命运左右的人,我找到了我的信仰、找到我的力量源泉和永远恒定的安全感。如今我每天的业余时间专修和兼修相结合,除了雷打不动地坚持金刚经定课,就是对其他经典的学习和领悟,对以消遣为目的书刊、电视、娱乐活动彻底失去了兴趣,更不会再沉浸在抑郁情绪中。

我在浩瀚的佛法知识的大海中遨游,在工作生活中验证着佛法精神的伟大,心情充实、平静、愉悦,心态自信而包容,处理问题得心应手。因为学佛开发了智慧,拓展了心胸,我思维敏捷、充满灵感,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还有如神助地完成了多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世界也充满了感恩,对以前看不惯的人和事也充满了悲悯之情,我甚至感恩抑郁症这位已离我远去的老朋友和十七年的抑郁经历,因为这一切从反面教育了我,丰富了我的人生积淀,也使我的心智得到历练,使我更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使我更坚强、更有勇气面对未来。同时我的这一段经历也使我能够更好地从心理上理解别人、帮助别人。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物质文明的成果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多少的思想、理论、技术、产品、手段被淘汰,被丢弃,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佛法为什么能流传几千年,历久不衰?因为这就是宇宙人生的至高真理,而真理总是颠扑不破的啊!就连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都不得不承认: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

谁又能说佛教是迷信呢?只是佛法中包含了已知和未知的科学,其中的未知部分受现代科技水平的限制,尚不能了解和验证罢了。

我发心希望能更好地宏扬佛法精神、更多地帮助得了抑郁症和处于抑郁情绪的人走出来,使他们树立正知正见,不再承受我曾承受过的痛苦。因为抑郁本来就并不可怕,即使像我这样多年的抑郁也可以很快痊愈。佛是大医王,包治百病。相信佛法、学习佛法、运用佛法就可以做到无往而不胜!

拓展阅读: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大悟,佛门佳话,人尽皆知。其后历代圣贤,从金刚经及六祖坛经悟道者,亦所多在,只如近世人诵经者多,悟道者少,其故安在?想与根器及对于经义领悟与持诵方法正确与否有关吧!

我也是诵经有年的人,却是鲜有受用,于经义一知半解,且所解亦非了义。为此数年前专诚拜谒耕云老师请教,承他菩萨低眉,向我说了两小时法,茅塞渐开,谨录精要,提供参考。

一、佛法简要之诀,在‘离分别’。一部楞伽经精义,也只是教人‘离六十二见的分别心’,但必须放下万缘,始能做到‘离分别’。放下万缘,并非意要‘出世’,坛经明示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在家亦得’,‘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放下自己的攀缘心和世情俗虑,就是真正的放下,与工作环境、家庭环境没太大的关系。能离分别,则‘照体独立’,不妨‘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便是十字街头好修行,火中生红莲。

二、佛法舍摩诃般若波罗蜜,其余尽属方便,咸非真实;‘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唯此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又有‘五度如盲,般若作眼’之说。所谓一真不二,非般若而何?离开摩诃般若波罗蜜,即无三昧、正定、正受可得。所以佛说:‘若有人能于此经(金刚经)受持读诵…皆能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如何持诵呢?持诵前放下万缘,以最诚最恭敬最信实的心,不起分别,一气呵成,朗诵一卷乃至一二三卷,且最好持诵不分段的,诵毕合卷,返观自心,当下便入金刚定中:以此为基,善加保任,即保持此刻的安祥无杂念状态,信任此心即是‘觉’,即是正受,莫令其他俗情去扰乱它,它是非常珍贵难得的。这样保持愈久,进步愈快。此一方便,试之障轻者,百试不爽,障重者若持之以恒,亦渐入佳境,功不唐捐,利根者即透初关境界矣。

三、所谓看自心即是观照,观照者,‘念上有无念’也。此境界于朗诵金刚经愈多,愈无分别,保任愈久,进步愈快,古德所谓‘照顾脚下’,意即观照自心而不忽略一念萌生,起码自己每一分秒都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其意在信自心本来清净—无念.无相、无住,如是则实相显。亦即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之意,若向心外作计,则心外有法,显非‘正法’。

四、世人诵经不得力者,病在不能会归自心,而与经对立成二,不契不二法门,焉能悟入?六祖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常御白牛车’,便是最好说明。世人诵经久不明,乃由世情俗虑放不下及知解难忘,致为净业之障。一旦知解销净、俗情淡化,般若立显,益以自肯承当,‘自心是佛,离心无别佛’,不是穷子,当下便了。所以诵经若能一一会归自心,一一印之自心,宁有心外之法?宁有一义可立?经云:‘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又云:‘何以故?如来所说法,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又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又云:‘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从上便知,经中随立随破,无非破除当人我法二执,理事二障。所以诵金刚经不贵分别晓义,而贵朗诵后合经返观自心—-离心意识,久之必获金刚心,其迟疾胥视当人根基深浅、障之轻重、保任工夫久暂而定,起码般若种子‘一入识田,便为道种’,智慧日增,固不待言。

五、金刚经只是写出悟了的人的生活情调而已,毫无理路,是其尊贵之处。注愈多,义愈晦;若看注,以六祖说金刚经口诀为言简理当,令人易晓而不惑,若能同时读六祖法宝坛经,更易显发。倘以佛法作学问知识研究,势必加重理事二执,非佛出世本怀。盖理执不去,难登离执禅定,离执禅定已登无学位矣。

六、悟,原本是人人本来之心,而悟有理事两者,缺一不名圆满。理须到山穷水尽臻于‘众理具万事出’之根源处,始名到家;事即必达‘照见五蕴皆空’之境,方有自由分。以此为基,上上增进,以至时时处处、语默动静,皆定慧等持,始能为人,否则尽名‘体不具’尽名‘半熟’,亦名‘得少为足’,勉之!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