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与燃灯佛

文章 2019-07-11 14:34:05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是般若系经典。般若经在东汉时期就已传到中国。魏晋南北朝盛行于教界,当时的中国文化界流行玄学,推崇老庄,崇尚虚无,与般若经典所说的空,表面上看上去颇为相似。下面是《金刚经》与燃灯佛,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有这么一段: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也许因为我是江浙人的原故,在我初讲《金刚经的研究》的时候,将‘于然灯佛前’的‘前’字,解释成‘面前’,于是说成‘在然灯佛的时代。’

可是我错了。

后来在读玄奘大师所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发觉他并没有用‘前’字,而是用的‘先、复先’。就是说‘在然灯佛时代之先’,也即是说还没有到然灯佛的时候。

可是我还是没有明白为什么佛陀在比较校量他供养极多数的佛的功德,和后末世受持读诵《金刚经》的所得的功德时,有必要加上‘于然灯佛前’这一句?没有这一句,不是一样可以比较说明吗? ——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尽管多,总是一个有限量的数字;而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则可能达到无限量的境界。因此在后末世,佛法已衰,明师缺乏的时代,能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他所可能得到的功德,是无限无量,因此更大。

所以在后来的《金刚经的研究》的版本中,在引用到这一段经文时,祗强调了功德的校量,而没有提到然灯佛。

可是我又错了!

为什么我又错了呢?

因为我只是重叙了后末世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功德,是大于佛陀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的功德,而没有说出‘所以然’或‘为什么’的一个重要点。

最近因为做佛典电脑光碟化的工作,担任了一部分校对,在校对《佛藏经》到第八品<净见品>时,读到佛对舍利弗讲了许多过去世他是转轮圣王或天王的时候,他曾供养承事极多数的佛,可是没有一位佛给他授记说:‘汝于来世,当得作佛。’

转轮圣王或天王都已具有三十二相,表示他们累积的福报功德,已经近乎圆满,可是为什么没有一位佛给他授记呢?佛陀在《佛藏经》中自己的解释,是因为那时仍存有一个‘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心。也即是说,我做这许多福报功德,是要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想要成佛。这种念头,无论如何微细,还是凡夫之见,因为一是认为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认为有佛可成,有可得可成,能得能成的‘法见’;二是什么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啊?什么人成佛啊?是我,这就有了‘我见’。

祗要心中稍稍生起或存有这种见,则还没有到无生法忍、无相无见的境地,还没有圆满,所以不得授记。

一直到然灯佛(亦译成锭光佛、或定光佛)的时代,他透彻了实在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也无佛可成。所以,《金刚经》中说:‘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相信各位现在已明白,这句‘在然灯佛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这段经文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因为它说明:

在然灯佛之前,佛陀的前身,尚有我见法见;

在然灯佛时代,他明白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无佛可成,所以他我见法见已清净。

在然灯佛之前,因为他尚有轻微的我见法见,所以他的供养承事八百四千万亿诸佛,还是有相布施,所以功德不及后末世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无相修持大。

在然灯佛时代及以后,他已具‘无生法忍’,我见法见已空,则一切布施,都是无相,其功德亦非算数譬喻所能表达。

所以,这几个字实在是校量比较中的一个极重要关键,可是我一直错解或者没有看出其重要性,十分忏悔。

也希望这篇短文,能提醒各位,在修行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关键?

拓展阅读:《金刚经》与西方极乐世界

今天特别高兴能够和各位结增善缘。各位都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报身佛的清净庄严国土。在《观无量寿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说,当阿弥陀佛在未成佛之前是法藏比丘的时候,他发了四十八个大愿。修净土的同修对这四十八大愿,一定都很重视,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换句话说,西方极乐国土就是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所显现出来的。大家都看过电视,当您要看台视的电视节目时,您就必须把电视机的频道转到台视的位置,台视的节目才能显现在画面上。同样的道理,您若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和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及他的悲心相应,才能到达。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没有一愿是为他个人而发的,每一个愿都是为一切众生而发。对于十方所有一切众生,一律平等,阿弥陀佛都希望,都欢迎他们能生到极乐国土,在那里薰习成佛。所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简单的讲,就是要度一切众生。

下面先把我个人的学佛经过向各位报告一下,希望用实际的生活,来说明我对今天这个题目的浅见,还望各位指教。

我的母亲很相信观世音菩萨,常对我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故事,因此我的学佛受我母亲的影响很大。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我们三个年龄相仿的孩子,随著我母亲到山上的观音庙去拜观音菩萨。那时我们很顽皮,不肯随母亲及亲戚走大路上山,三个小孩从庙旁的山坡爬上去。爬到一半,无处可爬,也无路可以下去,我们三个急得要命,这个时候好像听到母亲在身边大叫:‘赶快念观音菩萨!赶快念观音菩萨!’我就拚命的念,结果就这样爬上山。上到山上的时候,母亲还没到,我就先到庙里。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观世音菩萨的庄严圣像,当时我有说不出的感动。庙里有求签的筒子,我也好奇的摇出一支,签中说‘高危安可陟,平坦自延年,守道当逢泰,风云不偶然。’我当时印象很深,如今时隔一甲子,这支签的词句我仍清楚的记在心头。

我的学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未到美国之前,第二个阶段是到了美国之后至一九八八年,第三个阶段是一九八八年到现在。

在第一个阶段里,我的生命曾数度遭受到很大的威胁,每次都是念了观世音菩萨而化险为夷的。例如抗战期间,我受聘在云南昆明设置电话厂。那时国内材料缺乏,我奉命赴印度采购器材。回程中经过高两万六千多英呎的喜马拉雅山。当时飞航设备简陋,也没有像现在的客机有气压调节设备,因为是货机,我们坐在两旁的木凳,没有安全带的设施。那天,天气不好,机长下令叫我们用绳子把人和木凳,层层地绑在一起,以防飞机遇到乱流,可能一下下跌几百呎有撞顶的危险。我们的飞机飞到一万英呎高时,空气稀薄,机上有的人已受不了而使用氧气罩,我自己也感到极难过,就像整个心脏要往外跳一样。因为不能飞高过一万英呎,飞机只好在两个山谷之间飞行。那一天,能见度很低,随时都有碰山的危险,而昆明机场又没有无线电的导航设备,飞机无法和机场连络,盲目的在山谷中飞行,机上的人,个个都非常害怕。那时我和内人结婚年余,她知道我要回来,一定在机场等我,我并不担心自己的死,却是担心我太太单独在昆明,而她的父母亲戚都远在五千里外被日军占领的上海,她一个年轻的女子,孤单一人在昆明,万一我发生不幸,她如何能好好的活下去!情急之下,自然而然地念观世音菩萨。我非常惭愧,在我遇到危急时就想到念观世音菩萨,可是危难一过就把菩萨忘记了。

第二个阶段,是我到了美国之后,很幸运地遇到张澄基教授、印顺导师、西藏DB法王、陈健民居士等,经他们的介绍薰陶,使我对佛法有了较深的认识。

初到美国,我们的生活很苦,我仍然常求观世音菩萨保佑,但在思想上已有了改变。释迦牟尼佛在未成佛之前是人,观世音菩萨在未成菩萨之前也是人,为什么我总是求佛菩萨的保佑?从此我开始认真地学佛。

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修学佛法,都著重修慧而忽略了修福,我也是一样。我的内人居和如却著重修福,我受她的影响很大,后来,我们却一同走上了福慧双修的路。

说到我学佛的第三个阶段,必须要向各位介绍我的内人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一个经验。内人每天早课一定诵持《金刚经》,直到往生,十八年来从未间断。她患的是骨癌。各位都知道,癌症末期是很痛苦的。临终对一个学佛的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关键。因此临终时,如果昏迷不醒,或者疼痛难耐,这都有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我很担心内人在临终时会很痛苦,或因麻药用得过重而昏沉。

一九八八年的七月三日,庄严寺正举行佛学夏令营,安排了我两个小时的课。从我家里到庄严寺,来回要三个小时的车程,加上两个小时的课,我必须离开她五个小时,那时内人病得很重,我想留在她身边照顾她,正好雷久南博士在我家,我想请雷博士代我前往庄严寺演讲,但是我内人不肯,她拉著我的手说:‘你必须要去。’当时我并没有感觉什么,事后才知道,在她讲这句话时,她留在这个世界,已只有短短的数个小时了。

在她往生的前两天,她停止服用止痛药。我从庄严寺回来,和家人及雷久南一起坐在她房间的地上谈话,大约晚上十一点十分左右,她忽然叫我到她的床前,伸出她的双手叫我握著,看著我。我问她‘痛不痛?’她摇头表示不痛。片刻后,忽然发现她的眼珠不动了,这时她的口稍稍张开,接著,轻微的‘浦’的一声,便什么都静止了。接著我们依佛陀的教法,全家和雷博士围绕在她身边念阿弥陀佛,至半夜两点,我请雷博士和孩子先去休息,我继续握著她的手念佛号八个小时。

第二天早上,为她换衣服时,她的身体柔软,就像是睡著了(经过两三天之后,朋友来看还是如此,一如睡中)。换妥她的衣服后,我走进家里的小佛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八年来她念的《金刚经》课诵本。当时我发了一个愿,我要继续她的功课,继续念《金刚经》,并把功德回向给她。从此我每日念诵一部《金刚经》,或者至少用半个小时研究各家注解;尤其是去年在纽约侨声广播电台讲‘《金刚经》的研究’时,更是全心投入研究。我过去虽然陆续念了四十余年的《金刚经》,但远不如我这二十个月来所得到的多。

内人往生后数日,我收到加拿大冯培德居士(笔名冯冯)的快信,信中说他那几天一直在留意我内人的情形。他看到我去庄严寺讲课,也写出我课题的一部分。他说我内人的神识,是在清晨五点多的时候离开的。他看到我内人只有三十几岁的样子,穿著白色的衣服,双手合十,散发著金光,向上升去,金光顶端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也许冯冯所看到的景像我们无法了解,无法证实,但是,最起码内人在往生时没有痛苦,去得这么安详,这是学佛的人所希望的,也是一般人所希望的。

十八年来,内人只是念《金刚经》,她并没有跟我讨论或研究过经义,可是她常提醒我要念《金刚经》。从这里我得到一个很大的体悟,内人往生的情形,可以说和《阿弥陀经》所讲的有密切的关系。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在座的诸位,如果念过《金刚经》,或者受持《金刚经》,并且对其中的一小段,甚至一句两句经文,心生法喜,那么我要先恭喜各位了,因为各位已经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而是在无量千万佛所种了善根,这个善根已符合了《阿弥陀经》中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第一个条件。

现在,我们再来看佛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作一比较,佛对须菩提说:假使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金银珍宝)来作布施,这个人的福德多不多呀?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佛说:倘若有人读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梵文是以偈为单位,四句偈就是一小段之意),或为他人解说,这样的福德,比前面那个人拿了填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还要大。各位,如果您读过《金刚经》,或者向他人解释《金刚经》,甚至是经中的一小段,您的福德已经很大很多,您已符合了《阿弥陀经》中‘善根、福德、因缘’中的第二个条件。

接著我们来看往生西方极乐的第三个条件‘因缘’。这个因缘就是各位常挂嘴边的‘阿弥陀佛’。就是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和阿弥陀佛结缘,持名念佛,各位天天念阿弥陀佛的洪名,可以说已经和阿弥陀佛结了缘。

各位都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九品九生,有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再分上中下三生,(如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等)还有不到下品下生的边地疑城。因此,各位若单单说要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或者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很笼统的说法。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下品下生,或边地疑城,这些都要经过很久的时间(数千万劫)才能花开见佛,才能听闻佛法,还远不如留在娑婆世界,继续修持较易成佛。所以各位若发愿往生西方,愿要发得大,要往生上品上生,并且以此为目标,这就在持名念佛之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和阿弥陀佛的悲心相应,受持《金刚经》,是一个容易做到而收效极宏的法门。

《金刚经》的经文开首时,有这么一段:‘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段经文说,佛每天都是如此生活,外出乞食时,换上整齐洁净衣服,持著钵,赤著脚从给孤独园走到舍卫城(来回约十二英哩),挨家乞食,回来之后和弟子们一起吃饭,饭后还要洗净双脚。这时佛陀已是七十岁以上的人了,佛陀身边有这么多的弟子,有这么多的护法,如果佛陀稍稍摆个师父的架子,他身边的弟子一定很乐意供养他。可是佛陀没有这么做,这是佛陀慈悲,要让众生有机会种福田,并且以身作则,将真理介绍给世人。如果各位念过《金刚经》,并且深深地体会出佛陀的慈悲,这个慈悲心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慈悲是一样的,那么您就符合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第三个条件‘因缘’。再者《金刚经》中的经文‘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是何等伟大的悲心啊!倘若能时时照著这种愿力做人,您就和阿弥陀佛结了很深的缘,您又怎会不上品往生彼国呢?

因此,我说居和如之往生西方极乐,和她十八年来受持《金刚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希望各位在念佛号之余,也能抽出一些时间来念《金刚经》,甚至是其中的一小段,初时念,不懂没关系,日子久了自然能体会其中的意义,进而和阿弥陀佛的悲心相应。

各位,我们既然来到娑婆世界,有生就会有死,对死我们不要害怕。死的只是我们的躯体而已,我们的神识并不会死的。就像我三月三十日离开纽约那天早上,纽约地区下大雪,庄严寺成了一片雪白世界,我坐上飞机睡了一觉,醒来便到了加州,出了飞机迎接我的是蔚蓝的晴空,各位想想,这和我们从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两样呢?所以在别人的眼中这个人已经死了,但是在自己的观念中,并没有死,而是在刹那之间,这个世界换成另外一个世界的影像而已。西方极乐世界虽然相距十万亿国土,事实上就在您自己的心中。只要您的心念一转,西方极乐国土就在您眼前。

各位,我个人五十多年来,学了各式各样的法门,很惭愧都没有什么成就,不过我的一点经验可以贡献给各位的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不管您修密也好,修净土也好,学禅也好,看个人的根基和因缘而定,只要您保持一个悲心,悲心就是您的本性。如何把您的悲心增大才是最重要的,如此,您会逐渐地感受到,这个世界就是清净的庄严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也许有一天,当您睁开眼睛的时候,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在您的眼前。所以我衷诚的恭祝各位,迟迟早早,总有一天,当您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到庄严美丽的西方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及清净大海众菩萨。谢谢各位。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