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念《金刚经》

文章 2019-07-11 15:41:15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是中国禅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之一,以般若智慧契证空性,破除一切名相。下面是关于怎样念《金刚经》的解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念《金刚经》,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为什么说老少皆宜呢?年纪渐老,行动不便,外出听经闻法,不易随心所欲;再则佛教经典太难懂,法门又多,明师难求,缺乏经常指导,不知如何修行。《金刚经》译文流畅易读,一本在手,已够修持,所以是老少皆宜。为什么说小大由之呢?因为《金刚经》可以完整全部念一遍,也可以只念一段或其中几句,经中不是常说“乃至四句偈等”,拿一段或几句经文,仔细寻释经义,实在是意趣无穷哩!

这里介绍给各位的,金刚经内的三小段,这三小段已是《金刚经》的精华了。

第一段是佛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在这段中,佛说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这句“众生之类”就是指凡众缘和合而生的都是众生。

各位想一想,宇宙之间那一事物不是由众缘和合而生。有情的人类、动物固然是众缘和合而生,无情的植物、矿物等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有形质的物体是众缘和合而生,无形质的思想事象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一切众生之类是指宇宙间一切的事物思想。因为众生乃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无论是人、是物、是思想,都是瞬刻在变化,并非永恒。如梦如幻,但也不是没有,它们都是不生不灭的本性,在这不生不灭的本性中,生起幻化虚妄的各种相,名为众生。“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这句话好像很难懂,其实就是要使这一切众生都回归不生不灭的本性。所以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是佛陀教我们应发广大的心愿,这正和各位常念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样是发大愿。

第二小段,佛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从现代科学理论,宇宙万物最后的本质都是“能”,然则我皆令入涅盘而灭度之,不但众生灭度,我也灭度。换句话说,一切都是“能”。所以佛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既然一切都是能,还有什么人我众生之分?这就是“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正因为众生都是“能”,本来就是不生不灭,如此那有众生得灭度?这就是佛所教的大智。

第三小段,佛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是佛所教的大行。这几句话含义极丰富,布施有有相布施、无相布施。有相布施所得福德是有相和有限的,也就是所谓的人天小果。无相布施的福德,佛用虚空作比喻,是不可思量。而《金刚经》所着重的是无相布施。通常说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其实不只是以外在为施舍对象才是布施,在自身修行中,还可以有更深入,更广泛的布施意义。如六波罗密中布施舍贪,持戒舍瞋、贪、放逸,忍辱舍瞋,精进舍懈怠,禅定舍散乱,般若舍两边空、有见。舍就是布施,波罗密多就是于法行无所住,亦即对万法的表相不起执着。各位,要知道烦恼及贪瞋痴都因取着相而生,所以于法无所住,实是大行的中心。

为什么劝念《金刚经》

诸位同修,从上面三小段文来看,大愿大智大行,佛法的精华都包含在此。大愿大智大行不但修慧而且修福。在这里我想和各位提一提:知识分子的习性,重视研读书本,因此信佛教的读书人,大都注重修慧而忽略了修福。有的学者更是把佛法作为一门学问,皓首穷经,常有时不我予之叹。佛在金刚法会上一再强调,修慧求解固然重要,修福也同样重要。须知人身难得,久远以来,我们一定做过许多好事,不然不会生而为人;但亦难免做过恶事,恶因会有恶报,修慧不修福者,往往会障碍丛生,多病多痛,而且临终业障出现,可以使一生几十年的修行,毁于一旦。所以修福消业,十分要紧。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各位想一想,你是不是也希望曾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因为有这样的功德福报感应,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劝各位亲爱的同修,将念《金刚经》列入您们日常的课程。

拓展阅读:《金刚经》与西方极乐世界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在座的诸位,如果念过《金刚经》,或者受持《金刚经》,并且对其中的一小段,甚至一句两句经文,心生法喜,那么我要先恭喜各位了,因为各位已经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而是在无量千万佛所种了善根,这个善根已符合了《阿弥陀经》中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第一个条件。

现在,我们再来看佛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作一比较,佛对须菩提说:假使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金银珍宝)来作布施,这个人的福德多不多呀?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佛说:倘若有人读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梵文是以偈为单位,四句偈就是一小段之意),或为他人解说,这样的福德,比前面那个人拿了填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还要大。各位,如果您读过《金刚经》,或者向他人解释《金刚经》,甚至是经中的一小段,您的福德已经很大很多,您已符合了《阿弥陀经》中“善根、福德、因缘”中的第二个条件。

接着我们来看往生西方极乐的第三个条件“因缘”。这个因缘就是各位常挂嘴边的“阿弥陀佛”。就是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和阿弥陀佛结缘,持名念佛,各位天天念阿弥陀佛的洪名,可以说已经和阿弥陀佛结了缘。

各位都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九品九生,有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再分上中下三生(如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等),还有不到下品下生的边地疑城。因此,各位若单单说要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或者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很笼统的说法。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下品下生,或边地疑城,这些都要经过很久的时间(数千万劫)才能花开见佛,才能听闻佛法,还远不如留在娑婆世界,继续修持较易成佛。所以各位若发愿往生西方,愿要发得大,要往生上品上生,并且以此为目标,这就在持名念佛之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和阿弥陀佛的悲心相应,受持《金刚经》,是一个容易做到而收效极宏的法门。

《金刚经》的经文开首时,有这么一段:“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段经文说,佛每天都是如此生活,外出乞食时,换上整齐洁净衣服,持著钵,赤著脚从给孤独园走到舍卫城(来回约十二英哩),挨家乞食,回来之后和弟子们一起吃饭,饭后还要洗净双脚。这时佛陀已是七十岁以上的人了,佛陀身边有这么多的弟子,有这么多的护法,如果佛陀稍稍摆个师父的架子,他身边的弟子一定很乐意供养他。可是佛陀没有这么做,这是佛陀慈悲,要让众生有机会种福田,并且以身作则,将真理介绍给世人。如果各位念过《金刚经》,并且深深地体会出佛陀的慈悲,这个慈悲心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慈悲是一样的,那么您就符合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第三个条件“因缘”。再者《金刚经》中的经文“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是何等伟大的悲心啊!倘若能时时照著这种愿力做人,您就和阿弥陀佛结了很深的缘,您又怎会不上品往生彼国呢?

因此,我说居和如之往生西方极乐,和她十八年来受持《金刚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希望各位在念佛号之余,也能抽出一些时间来念《金刚经》,甚至是其中的一小段,初时念,不懂没关系,日子久了自然能体会其中的意义,进而和阿弥陀佛的悲心相应。

各位,我们既然来到娑婆世界,有生就会有死,对死我们不要害怕。死的只是我们的躯体而已,我们的神识并不会死的。就像我三月三十日离开纽约那天早上,纽约地区下大雪,庄严寺成了一片雪白世界,我坐上飞机睡了一觉,醒来便到了加州,出了飞机迎接我的是蔚蓝的晴空,各位想想,这和我们从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两样呢?所以在别人的眼中这个人已经死了,但是在自己的观念中,并没有死,而是在刹那之间,这个世界换成另外一个世界的影像而已。西方极乐世界虽然相距十万亿国土,事实上就在您自己的心中。只要您的心念一转,西方极乐国土就在您眼前。

各位,我个人五十多年来,学了各式各样的法门,很惭愧都没有什么成就,不过我的一点经验可以贡献给各位的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不管您修密也好,修净土也好,学禅也好,看个人的根基和因缘而定,只要您保持一个悲心,悲心就是您的本性。如何把您的悲心增大才是最重要的,如此,您会逐渐地感受到,这个世界就是清净的庄严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也许有一天,当您睁开眼睛的时候,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在您的眼前。所以我衷诚的恭祝各位,迟迟早早,总有一天,当您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到庄严美丽的西方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及清净大海众菩萨。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