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与极乐世界

文章 2019-07-11 16:03:30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是中国禅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之一。下面是金刚经与极乐世界,一起来看一下吧。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在座的诸位,如果念过《金刚经》,或者受持《金刚经》,并且对其中的一小段,甚至一句两句经文,心生法喜,那么我要先恭喜各位了,因为各位已经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而是在无量千万佛所种了善根,这个善根已符合了《阿弥陀经》中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第一个条件。

现在,我们再来看佛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作一比较,佛对须菩提说:假使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金银珍宝)来作布施,这个人的福德多不多呀?须菩提说:很多,世尊。佛说:倘若有人读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梵文是以偈为单位,四句偈就是一小段之意),或为他人解说,这样的福德,比前面那个人拿了填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还要大。各位,如果您读过《金刚经》,或者向他人解释《金刚经》,甚至是经中的一小段,您的福德已经很大很多,您已符合了《阿弥陀经》中“善根福德因缘”中的第二个条件。

接着我们来看往生西方极乐的第三个条件“因缘”。这个因缘就是各位常挂嘴边的“阿弥陀佛”。就是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和阿弥陀佛结缘,持名念佛,各位天天念阿弥陀佛的洪名,可以说已经和阿弥陀佛结了缘。

各位都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九品九生,有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再分上中下三生(如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还有不到下品下生的边地疑城。因此,各位若单单说要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或者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很笼统的说法。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下品下生,或边地疑城,这些都要经过很久的时间(数千万劫)才能花开见佛,才能听闻佛法,还远不如留在娑婆世界,继续修持较易成佛。所以各位若发愿往生西方,愿要发得大,要往生上品上生,并且以此为目标,这就在持名念佛之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和阿弥陀佛的悲心相应,受持《金刚经》,是一个容易做到而收效极宏的法门。

《金刚经》的经文开首时,有这么一段:“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段经文说,佛每天都是如此生活,外出乞食时,换上整齐洁净衣服,持着钵,赤着脚从给孤独园走到舍卫城(来回约十二英里),挨家乞食,回来之后和弟子们一起吃饭,饭后还要洗净双脚。这时佛陀已是七十岁以上的人了,佛陀身边有这么多的弟子,有这么多的护法,如果佛陀稍稍摆个师父的架子,他身边的弟子一定很乐意供养他。可是佛陀没有这么做,这是佛陀慈悲,要让众生有机会种福田,并且以身作则,将真理介绍给世人。

如果各位念过《金刚经》,并且深深地体会出佛陀的慈悲,这个慈悲心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慈悲是一样的,那么您就符合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第三个条件“因缘”。再者《金刚经》中的经文“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是何等伟大的悲心啊!倘若能时时照着这种愿力做人,您就和阿弥陀佛结了很深的缘,您又怎会不上品往生彼国呢?

因此,我说居和如之往生西方极乐,和她十八年来受持《金刚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希望各位在念佛号之余,也能抽出一些时间来念《金刚经》,甚至是其中的一小段,初时念,不懂没关系,日子久了自然能体会其中的意义,进而和阿弥陀佛的悲心相应。

各位,我们既然来到娑婆世界,有生就会有死,对死我们不要害怕。死的只是我们的躯体而已,我们的神识并不会死的。就像我三月三十日离开纽约那天早上,纽约地区下大雪,庄严寺成了一片雪白世界,我坐上飞机睡了一觉,醒来便到了加州,出了飞机迎接我的是蔚蓝的晴空,各位想想,这和我们从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两样呢?所以在别人的眼中这个人已经死了,但是在自己的观念中,并没有死,而是在刹那之间,这个世界换成另外一个世界的影像而已。西方极乐世界虽然相距十万亿国土,事实上就在您自己的心中。只要您的心念一转,西方极乐国土就在您眼前。

各位,我个人五十多年来,学了各式各样的法门,很惭愧都没有什么成就,不过我可以贡献给各位的一点经验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不管您修密也好,修净土也好,学禅也好,看个人的根基和因缘而定,只要您保持一个悲心,悲心就是您的本性。如何把您的悲心增大才是最重要的,如此,您会逐渐地感受到,这个世界就是清净的庄严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也许有一天,当您睁开眼睛的时候,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在您的眼前。

拓展阅读:金刚经神奇感应

降伏湖神的经师

晋朝时,扬州江畔有一座亭湖神庙,传说湖神非常严峻凶猛。

当时有位婆罗门僧,名叫法藏,善持神咒,辟除邪毒,颇有灵验。有位小僧跟随法藏学咒,数年有成,也能降伏种种邪毒。

小僧仗恃神咒有验,来到亭湖庙投宿,准备诵咒以降伏湖神,却不料忽然暴毙。法藏获悉爱徒死于庙中,非常忿怒,立刻赶到亭湖庙去,不料也死于庙中。

与法藏住在同一寺内,有一位平日专持金刚经的和尚,听说他们师徒都先后暴毙,特地来到亭湖神庙,黄昏时分,开始诵金刚经,到了夜半,听到呼呼风声,出现一个高大魁伟的怪物,眼光如电,长牙利齿,状甚狰狞恐怖,并且不时现出种种神变,作势唬人。

但是,和尚神色泰然,仍旧不停地诵经,毫无畏惧之色。

怪物慑服于和尚的威仪,右膝著地,双手合掌,非常恭敬的跪在和尚面前,聆听和尚诵经。

和尚诵毕,开口询问道:‘檀越是什么神?刚才凶猛异常,现在为什么又如此恭敬?’

神说:‘弟子是湖神,因恶业所感,故得如此凶猛的形相,平日非常敬信经师。’

和尚又问道:‘你既然敬信经师,为什么使两位法师暴毙?’

神回答说:‘他们不持诵大乘经典,只是怀著嗔恨之心诵咒,他们见到弟子,便开口谩骂,想要降伏弟子,由于弟子的形相凶恶,使他们惊怖而死,并非弟子弄死他们的。’说完后向和尚顶礼而退。

住在附近的人因两位法师死于神庙,都以为经师也难以活命,第二天一大早相约前往看个究竟,想不到经师竟然平安无恙,而且仪态安然自若。

和尚将全部经过告诉他们,大家无不赞叹道:‘般若威力无穷,如来一代圣教果然名不虚传!’此事传播远近,闻者皆称不可思议,因此发心持诵金刚经的人很多。

诵经须专心

明朝嘉靖年间,少保戚继光,平日持诵金刚经,在行伍间仍不稍停辍。他担任副总时,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位阵亡的士兵向他说:‘明天叫我的妻子到您这儿来,请您为我诵金刚经一卷,以便度脱。’

第二天早上,那个士兵的妻子果然前来,一如梦中所说。戚继光当天早上就为他诵经,夜里梦见那位士兵向他致谢道:‘感谢主帅您亲自诵经,因为中间杂夹有“不用”二字,我虽然可以脱离痛苦,但尚不能超生。’继光深感惊讶,他回忆诵经的时候,夫人曾命婢女送茶饼来,他挥手拒绝,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意思是‘不用’。

继光再度闭户虔诵,又梦见士兵向他致谢,说已经超升了。

他时常将此事告诉幕客,终于被传扬开来。

冥府敬重金刚经

杨炎,宋朝人。有一天梦见父母向他哭泣,他问父亲说:‘佛家及道士超度的功德及冥纸金箔有没有用?’他父亲说:‘有用,但是冥间最重视金刚经,若是能够为我们印一千本施送,功德最大。’杨炎于是就遵嘱印经施送。

诵经度蛇

唐朝元和十五年,越人吴可久,住在长安,他和妻子都信奉摩尼教。过了一年多,妻子暴死。

三年后,吴可久梦见亡妻托梦告诉他说:‘我因为邪见堕落为蛇,在皇子陂浮图下,明天就要死了,希望你延请僧众到那里去诵金刚经,使我能够脱离恶趣。’他在梦中不信,还叱责她一番,妻子大怒,吐唾沫在他的脸上,他惊醒以后,感到面部肿痛难忍。

他的亡妻又托梦给他哥哥说:‘你弟弟的面肿,可以摘取花园中的龙舌草捣敷,就可痊愈。’他哥哥将梦中的话告诉他。他到花园拔来一试,果然立刻痊愈。

翌日早晨,他兄弟俩一同前去延请僧众诵念金刚经,过了一会儿,看到一条大蛇从塔中出来,昂起头来看一看塔,诵经完毕,蛇就死了。可久从此信佛,并且经常持诵金刚经。

任五娘杀生遭恶报

唐朝龙朔元年,洛州景福寺有位比丘尼,她的侍僮名叫任五娘,死后家人为她立了灵座。经过一个多月,她的妹妹和弟弟在夜里听到灵座上传出呻吟的声音,觉得很奇怪,追问何故?

她说:‘我是五娘,生前犯下五种重罪:一是不应在寺中胡作非为。二是喜吃牛肉。三是作贱五谷。四是浇泼羹汤,误杀虫蚁。五是将活鱼烹煮,又杀螃蟹涂疮,杀生无数。被我所杀害的众生,都向冥府投诉,要我逐一偿报。我被冥王判入刀山、剑树地狱,一日一夜之间万死万生,受苦无量!现在我身上插了七把刀,痛入骨髓。’

说到这儿,她又痛苦地呻吟了几声,才继续说下去:‘我请问鬼吏,有什么办法可以免除这些痛苦?鬼吏告诉我说:“你生前所造恶业深重,故受地狱之苦,若想脱离,必须有阳间孝顺的子孙,为你写金刚经七卷,藉此功德,才可以出离地狱。”我说:我没有子孙,家中只剩弟妹,恳求让我回去探望他们。后来特蒙冥司允许,求你们念在骨肉之情,把我生前遗留的衣物变卖,将所得的钱财舍入净土寺,恳求宝献大师为我写金刚经七卷,并亲自在佛前,替我忏悔杀生及种种无边重罪,使我早离地狱之苦。’

她的家人依照她的嘱咐去做,宝献大师刚写得一卷,就听到她欣喜地说:‘冥司狱吏已禀奏冥王,抽出插在身上的一把刀。’写经七卷圆满,身上插的刀就全部抽离。

最后一次来报时,她说:‘现在藉此七卷金刚经的功德,所有向我索债的生灵,均得解脱,已托生善道。我的罪业消除,已出离地狱,亦将托生善道,特别来向你们拜谢辞行。’

此事是吴兴人沈玄法所说,与净土寺智整和尚所说相同。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