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和地藏经一起诵读的好处

文章 2019-07-11 17:23:27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读、诵、书写或帮人解说《金刚经》,可以得到很大的功德利益。金刚经和地藏经一起诵读会有什么好处呢?

金刚经与地藏经—--合则两美,分则俱伤

金刚经是不停的在破一切相,甚至把空性也要破掉。

地藏经是在建立轨则,一点一滴,善恶因果分明。

地藏菩萨本愿经最后结尾是虚空藏,表一切法同入法性,空性能生一切法,空性能满一切愿。

地藏十轮经最后结尾也是虚空藏。可见地大坚实之极,即是虚空。

记得十几年前我读虚空藏经,经里写,虚空藏菩萨来的时候,极强烈的法性光明笼照大众,无眼耳鼻舌身意,一切菩萨天龙鬼神皆大惊恐,都急向佛求救。佛就说:不要怕,这是虚空藏菩萨的法性光明。

我当时看了就不以为然,心想,这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吗?不就是强光吗?我要在场,肯定是不会害怕的。

后来我专修地藏经,求地藏经里面说的那个多闻灌顶,有一天晚上,睡在床上,一阵极强烈的光明就出现在头部,就如同虚空藏经里写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我害怕极了,心里狂念:不要,不要。于是那个光明就消失了。只三秒的样子,却如同经历了一个小时一样可怕。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这一句最为经典,与前面一句《“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正反碰撞,能生出无数种的解读法。后面那一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也是亦正亦反,又可以生出无数种的解读法。一切因果轨则从此而建立。

所以,我常常劝人把金刚经与地藏经合起来读。

每天可以读一遍地藏经,然后读三遍金刚经。

几年来,我都是劝别人金刚经与地藏经合修,并没有感觉不妥。

《金刚经》的三种境界

《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等等,那个“住”字,我也理解为执著。因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三心”都不可得。在这种状态下,你就有可能找到真心。当然,一定要多亲近善知识。没有善知识的点拨,你就会错过认知真心的机会。

诵经的目的主要在于体悟“三心不可得”的那种状态,并在日常中保持如如不动的真心。诵读《金刚经》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理上明白了,但体悟上没达到那种境界;二是座上修时可以安住真心,但是不能把那种状态贯穿到生活中去。

如何将那种状态贯穿到生活中去呢?就是记住《金刚经》中的三种境界,精进修行,见到真心后,在行住坐卧中,让真心生起妙用。

第一,要明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因为一切眼前的东西都像梦幻泡影一样,很快就会消失,它们都是因缘聚合之物。比如我和你今天见面了,过几天你就走了,虽然看上去有这个现象,但它本性是空的,不是永恒不变的。你一离开,这眼前的场景就消失了,像梦一样,不会永恒的。再比如, 这所房子,你看起来很坚固,但大地震之后,城市都被毁掉了,可别提这楼房,即使不毁,几十年之后它也会被拆掉重修。所以一切都没有自性,都了不可得,那么就不要执著它。这是第一个境界。

第二个境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就是执著心中的念头。“无所住”就是任其来者自来,去者自去,不跟念头走。“生其心”就是真心的妙用。真心不是顽空,而是智慧。只有空而没有智慧,就不可能解脱,还有可能会堕入无色界。所以,要在真心的观照下做事,用行为去体现那颗真心。

最后一个境界:“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如果行者说“我证得了大手印”,那么他还执著于自己证得的那个东西,就没有真正成就,因为最后的一关还没有过。

要把你证得的那个名相也抛掉,不要执著。换句话说就是,当你将空性打成一片的时候,如果你还执著于那个空性,就是著法、著相。这是你的另一种执著,像给自己捆上了另外一道绳子。只有一切都不执著时,才是究竟解脱,有执著必无解脱。当你证得了大手印,而执著于大手印的“明”时,就堕入色界;执著于空性,就堕入无色界;执著于大乐,就会堕入欲界。真心是超越一切名相的。

所以说,《金刚经》是了义的经典,当你不但道理上明白其中的这三种境界,身体上也能体验到这三种境界的时候,也就解脱了。不过还有人说,《金刚经》太深奥,不适合现代人的根器。

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修炼之法相当于药,有多少种烦恼就有多少种对治的方法,你不能说只有这种法才能对治烦恼,其他的就不能。比如,你不能说六味地黄丸是个好药,但不适合现在的人吃。同样的道理,既然有这种法,就肯定会适合一些人的根器。

还有一些修行人总爱在事相上打转,总是讲一些诸如弹酒的时候要在什么位置,打坐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哪里,是前面一尺,还是更远之类的东西。其实,酒往哪儿弹都能证得空性,因为无论你怎么弹,心中的那个东西是不会变的。要明白如何见性,如何解脱,这才是关键。

有一天,有几个老太太来找我,她们把世间的一切都抛下了,什么都不要了,修行了很多年。我问她们:“你们修的是什么?”她们说不知道。我又问:“你们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吗?”她们也说不知道。我再问:“没有人给你们讲过吗?”她们说:“没有。”像她们这样的人有许许多多,有些人已经没信心了,有些人已经死了,死时他们仍然不知道自己在修什么,该怎么修。所以,那时候我觉得如果我再沉默的话,就对不起这些人。后来,我才开始接触了一些人,告诉了他们解脱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修行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才能解脱,等等。

单纯只在形式上修炼是绝对解脱不了的,比如水的颜色不是水的本质,水的本质是另外的东西。如果仅仅在形式上玩弄一些技巧,肯定是不可能解脱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