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编写文字的故事

文章 2019-07-11 17:45:24 1个回答   ()人看过

商朝时期,每一个公社农民只有通过其所属的公社才能领到自己的份地。公社所有制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上的收获物就作为交给地主的赋税,所以赵岐《孟子注》云:“藉,借也,借民力而耕公田之谓也。”

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商朝的农夫们黝黑干燥的皮肤上滚下粒粒的汗珠,细瘦的四肢上带着灼伤,他们耕种的背影在自己分来的田地间来回地穿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民在一天之中马不停蹄地劳作着,无暇顾及那简陋的衣衫与耕种的劳累。他们祈祷,希望能有好收成,用来交税;他们祈祷,希望能有好收成,养活妻儿。

已是正午时分,毒日头越发肆虐,一阵阵滚滚的热浪向农民们袭击而来,犹如刀刮皮肤一般的难受。渐渐地,似乎是老天爷在疼惜农民的劳苦,太阳缓缓地躲进了云层之后,刺眼的阳光也被遮挡住了,农民们终于缓下了一口气,舒下心来。

谁知不久,天色越发昏暗,竟有丝丝微风卷起;再接着,四周阴沉沉的一片,乌黑的云朵压得农民们透不过气来,狂风骤虐,似乎在传达着骇人听闻的噩耗——要打雷了!农民们刚刚舒缓的心又开始急速地奔跳,紧张和害怕,又开始席卷着他们的心窝,他们站在田头开始颤栗,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应对。

最终,天公不作美,一场暴风雨拉开了序幕:暴雨在一瞬间倾斜而来,狂风怒吼着、咆哮着,天空中黑压压的一片。闪电一道道划过天际,随之而来的是雷鸣轰轰。农民们在风雨中站立着,他们呆滞了——望望那乌云,看着银光泛起的闪电,听着那一声声如怒吼一般的雷声,再蹲下身子,看了看那被骤雨雷击所侵虐的农作物们。那些农作物早已经被摧打得直不起身子,土地也好似变成了泥浆一般,农作物就倾倒在泥浆土里,这就是雷的迅猛!

田中一片狼藉,一发不可收拾。

抱怨如何?痛哭如何?咆哮如何?农民要怪罪也只能怪罪那大自然,是它赋予了人间一种唤作“雷”的天气,可以让自己辛苦耕种的结果荡然无存,于是“雷”字的祖先,在当年的甲骨文中就这样造字成了“ ”——有田、有闪电、有乌云。

这就是字 ,让田间的农民凄苦,让人们震悚,但人们无法回避它的到来。如今的“雷”也从甲骨文的字逐渐演变成了简体字的“雷”字——雨中之下有一方块田地。我想,或许后世的人们认为“雷”带来惊恐的同时也带来了滋润庄稼的福音,尤其在那些干旱求雨的年代,一声惊雷让人们充满了希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