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诵金刚经的作用

文章 2019-07-11 22:26:20 1个回答   ()人看过

金刚经》中住就是著的意思,执著会生厌烦心,所以我们不要执著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了。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念诵金刚经的作用,更多内容请关注文学佛学经文栏目。

金刚经的作用有哪些?

沈家楨居士述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裡存着阿弥陀佛普度眾生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我想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普度眾生的不可思议无边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弥陀佛相应,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如此,念经也如此,所以如果我们念金刚经时,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刚经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刚经裡讲的道理相应,更能得到好处。

「金刚经的功德」这个题目,说得完整一点,应该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所谓「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进一步,换句话说,了解了一个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诚心接受,这是「受」的意义。「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后,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土。所以受持金刚经,简单的说,就是明白了解金刚经的道理,有了信心,诚心接受,而且忆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样才可以叫「受持」,这样的受持读诵,或為他人解说,并不一定要全部的经文,经中一再地说「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几句经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难以想像了。

佛是一位非常细心、非常慈悲的老师,他担心我们的心量大小,容纳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刚经有这麼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别在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我若具说者」就是说,我如果将这种功德统统讲出来,或者有人听了,心裡会起狂乱,狐疑不信甚至生起毁谤,造意业、口业,这样反而害了这个人,所以佛说,我实在还没有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在金刚经裡统统讲出来哩!

那麼,佛在金刚经裡已经讲出来的功德、福德,究竟有多少?佛用了好几种譬喻说明。首先拿布施七宝的福德来比较。「七宝」简单的说,就是金银珍宝。「布施」就是帮助他人。「七宝布施」是拿金银珍宝来帮助他人。在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拿了装满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这个福德大不大呀?叁千大千世界是很多很多的世界,好比现在的天文学家说的「银河系裡有很多很多的星球」。你想若以装满了这许多世界的珍宝来帮助人,这样的福德大不大呀?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佛又说:倘若另外有一个人,他受持金刚经,甚至只有一小段,或几句经文,解释给别人听,这个人的福德,要比前面那个人用七宝去帮助别人的福德更大,这已是大得不可想像了,可是这还只是一个叁千大千世界而已。

再看经文,佛用恆河的沙做比喻,恆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很细,是出名的多沙的河。佛说如果我们有像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再把这许多恆河的沙加起来,这麼大的数目,如果装满了这麼多的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你说大不大呀?须菩提说:那真是大得无可比喻了。可是佛又说倘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希望各位听到这裡,不要怀疑不信,心即狂乱,因為佛是不说谎话的。各位请想一想,,佛如果将福德说得小一点,又有什麼关係呢?他又何必骗我们?所以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实在是非常大的。

不仅如上所说,在金刚经的最后一段,佛用无量阿僧祇世界来比较。「阿僧祇」是印度梵文「无数」之意。换句话说,是拿无量无数的世界的金银珍宝来助人,这样的福德,还不及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為人演说的福德。

佛在金刚经裡又说,他从前还未成佛,在做大菩萨的时候,有一位佛名叫「燃灯佛」。他在燃灯佛的时代,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的佛,他一一供养,没有漏失过一位。照理来说,他供养了这麼多的佛,其功德应该是大得无法想像,可是佛说,他供养了这麼多佛的功德,还不及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大。

各位听到这裡,千万不要心即狂乱,狐疑不信,佛就是担心我们的心量太小,不肯相信,而错失一良机,所以在金刚经裡,非常恳切地说:「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誑语者,不异语者。」佛以他自己亲证的经验,知道金刚经的功德是这麼大,他殷切地希望我们这些后世凡夫,能用最小的精力,获得最大的福德,不要浪费宝贵难得的人身,不要走修行的冤枉路,所以一再的强调金刚经的福报功德。其实金刚经的福德,还不止如此哩!佛又以用身命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做一比较。

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说,其福甚多。」

佛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中午又以像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晚上也以像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如此不断地布施了八千万忆劫,而他所得到的功德,还不及另外一个人,他一听到金刚经,就生起信心,并且相信金刚经的道理所得的功德多,更何况他相信了。之后又能书写,能念,能受持,能為他人解释。所以佛做了一个结论,他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為发大乘者说,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金刚经是佛在般若法会上讲的。般若是佛亲证的空性体验,是不着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刚经中,这样一再强调受持解说金刚经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细心体会其中的含义。

金刚经能消业障

在这裡,诚心诚意的再贡献各位一点意见,在多生多劫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种下很多善因,今世才会投生為人,而且能看得懂、听得懂中文的金刚经。鳩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文金刚经,流畅美丽,我看过数种英文的译本,但都不及中译本的好。换句话说,各位实在太幸运了,就如同开经偈中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一样,有这麼好的机缘在一起研究金刚经,希望各位能好好珍惜,不要错失良好机缘。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到了相当的成就之后,往往会体验出业障的重要。无始以来,多生多世,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不然是不会投生為人的,但也难免积了很多的罪业,这种往昔所造的恶业,尤其是结怨的怨业,往往会在紧要的关头来障碍我们。

从前有一位老居士,他修净土修得很不错,在他临终时,大家在旁為他助念,他也很欢喜,说他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此时,忽然「呯!」的一声!门应声而开,一个披头散髮的女子跑进来,这就是他的姨太太。这个女子哭啼着:「老爷子!您怎麼可以走!您走了我靠什麼人过活啊!您不能走啊!」经这麼一叫,这位老居士双眼一白,脸上现出很难看,狠痛苦的样子,阿弥陀佛不见了,西方净土也不见了,这就是业障现前,前世的业在这紧要关头现出来了。

造业要受报,往往受报的时候,就会障碍我们,不但是障碍修行,也可以障碍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如何能消罪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佛教裡有很多消业障的方法,如拜大悲懺、拜八十八佛等。在金刚经中,有这麼一段:「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这是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金刚经,如果受他人批评、侮辱、辱骂,或者生病、破财等,这些都是先世的恶业,原本应该投生到恶道去的,现在因為受持金刚经,恶业取消,重报轻受,所以念金刚经有这样的无边功德。上面经中这句「若為人轻贱」,「為人轻贱」这句话含义很广,例如:凡是被人侮辱、被人打骂、生病,或者有不愉快、不如意的事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这种不如意或不愉快的事,就要记得这句话的含义。

「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恶道」就是叁恶道,也就是畜生、饿鬼、地狱。简而言之,就是此人过去的罪业,本应投生在恶道中,现在因受持金刚经,或者為人解释金刚经的不可思议功德,而将他应该投生至恶道的罪业消灭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大德解释為「重罪轻报」,重的罪可以消,轻的业当然更可以消了。一个人,如果过去的罪障能消得愈多,不但来生会更好,就是现世的生活情况都会改善的。所以就这一点来研究,如果有人能精进地念金刚经,研究金刚经,为人解说金刚经,不论是一句两句或是很短的一段经文,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是可以将他要成熟的重罪消灭的。在这种情形之下,有一部份罪障往往表现在为人轻侮,或者不如意。所以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各位如果遇到这种情形,要将欺侮你的人,或是要加害于你的人,视如帮你消灭重罪的朋友或善知识,甚至是恩人。

拓展阅读: 藏传《金刚经感应录》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金刚经感应录第一:静处诵经、增长寿命

昔时,在雅瓦地方一寺庙内,有位僧人对佛法非常精通。他受沙弥戒后,与朋友们结伴去向一精通相术之相士卜问吉凶。相士为他们看相后,一一告之结果,特别对精通佛法的沙弥说:“虽然你非常聪明,但你的寿命却很短暂,只能活到十八岁。”过了两三年,相士之预言在沙弥的朋友身上一一应验了,他不禁忆起相士对自己的预言,非常害怕,于是就对上师说:“听说寂静处有许多佛经,请师允许我去彼处。”经师许之。他到寂静处后,从诸多佛经中取出一本《金刚经》,他便发愿: “愿我以念诵此经的功德,能闻到寿命增长之声。”他依照自己的誓言,昼夜精进念诵。一天下午,他诵经的地方充满光芒。这时有两位罗汉比丘手持经函来到他的面前说:“这就是你所念诵的《金刚经》,你的寿命、福德和诵经之功德,除佛以外他人无法衡量。愿你断除三恶道之门,具足获得悉地之缘份。”二圣者说毕,顶礼沙弥后,忽然不见了。

二十年过后,沙弥离开寂静处,又来到相士面前。相士见到他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的相术不准,万分恐惧地问:“你究竟造什么善业,令寿命延长的?”沙弥回答:“我唯有念诵《金刚经》,除此以外什么也未做。”于是众人对《金刚经》的功德生起很大的信心,并广作宣扬,众多人都发愿念诵《金刚经》。沙弥活到九十五岁,死后转生兜率天。

金刚经感应录第二:诵经僧人调伏非人

古代印度的某一地方有个凶残毒辣的非人,常给当地人们带来狂风暴雨、干旱冰雹等灾难,且时常派阴卓鬼(一种障碍善行、使人遭遇不幸的魔鬼)损害道人,令其无法得到悉地。这是一个具有超常能力的非人,他所居住的区域无人敢去,他附近的树木、花、草、水果无人敢碰触,乃至飞禽飞入他的领域内,也会立即坠地而亡。

当时,印度有一具极大威力的密咒师,仅凭念诵咒语就能降雨,并能束缚龙王,支配魔众就如同国王使唤奴仆般随意。密咒师想调伏那个非人,就来到经堂念诵咒语。午夜时分,非人将密咒师的头碎为几半。密咒师死后,他的一位具有很大能力的上师得知此事,到此处把弟子的全部资具拿出来,又在自己身上薰香涂药后才进入经堂,以极其忿怒的形象念诵密咒。正在念诵的过程中,非人进入其心,致使这位上师也吐血身亡。

有一位持诵《金刚经》的年轻僧人,目睹了两位密咒师的不幸遭遇后,从自己家中取出香炉准备前往经堂。友人劝他:“你最好不要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僧人未听劝告,毅然独往。一进经堂,他就专心致志地念诵《金刚经》。当天下午,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地震动,许多大树被飓风连根拔起。在波浪汹涌的雨幕中,那位非人的身体象大山般高大,身边围绕着众多执持各种兵器的眷属。但见他面目狰狞,口中燃火,鼻孔冒烟,发出刺耳的怪音,气势汹汹地冲入经堂,欲害僧人。但僧人置若罔闻,不失正念,一直专心念诵《金刚经》。非人听到念诵《金刚经》的声音后,内心便寂静下来,嗔心也消失了。不久风停雨止,天空转晴。非人的眷属全部畏惧而逃,仅留下非人独自恭敬合掌,右膝著地,对僧人说:“我本来想取你的性命,但刚听到您诵读《金刚经》的声音,我的威力即失,嗔心息灭,野蛮狂乱之心也没有了。我愿以您为上师,今在上师前发露忏悔罪业,祈请身心得以清净。”如是请求后,僧人问:“你为何杀害两位密咒师?”非人回答:“因我的内心不调柔,性格残暴,故二人不能抵挡我的威力,而被我诛杀。不应时的密咒绝大多数只是造恶业而已,几乎无不成损害众生之因。”

由此可知,如果对《金刚经》的真实功德生起信心,若有人抄写、听授、读诵、为人宣讲、或作种种供养,则其福德、寿命、地位等方面的功德不可思议。

金刚经感应录第三:病中获启示,抄经得解脱

一寺院内有位比丘名达玛嘎巴。他修建了一座殿堂,并特意设置了佛堂、客厅、关房、仓库等,在殿堂的旁边又修建了一座供养殿。他又发清净心,把世间所有的经、论全部抄写一遍后,准备陈放供养于殿中。到春季时,比丘患了重病。正在痛苦难耐之际,他的境界中出现一座金银制成的经堂,有许多以各种珠宝严饰的天人,其中一僧人形貌庄严、具足威仪、手持经函,来到他面前说:“你一生中虽然造了许多善业,但因享用三宝财物,善恶混杂,现将马上堕入无间地狱。若欲清净诸罪业,应以抄写《金刚经》作忏悔,这样,你的全部罪障很快会得以清净的。”比丘听后,忍痛起床,回忆僧人之忠言劝告,恢复了正知正念,立即用自已的财产作为抄经的费用,抄写了一百部《金刚经》。这以后的很多年中,他的财富圆满,而且寿命也延长了。寿终后转生于弥勒佛的刹土。

金刚经感应录第四:从地狱中获得解脱

一施主病死后来到阎罗世界,看见众人中有一比丘。阎罗王问比丘:“你入佛门后造过什么善业?”比丘回答说:“我读诵过《金刚经》。”阎罗王听后,立即从法座下来,向比丘合掌顶礼,并说:“您是真正的具德天子,来此辛苦您了。”此时,空中出现五颜六色的彩云,云中显出一个有许多珍宝所严饰的宝座。比丘坐上宝座,徐徐升入空中。

这时施主又看到阎罗世界里有很多狱卒,各各执持锐利的兵器,如凶神恶煞一般。其中有人喊他的名字问道:“你在人间做过什么善业?”施主答言:“我学了很多文学、历算等世间法,为人取恶名,靠经商牟取利润,但有时也念诵《金刚经》。”那人说:“你学了世间的文字,给人取恶名,以经商牟利,因你所作恶业过重,善恶互抵,故你所做之善根全无。”阎罗王也告诉施主:“此处与其他地狱不同,这里有极大苦受。不信你看看背后的那个众生吧。”施主转身一看,在沸腾的大铁水池内,有一众生,身长五百由旬,长着各种各样千百万个飞禽走兽的头。在人头说话时,其余的兽头就饥笑他。他的眼珠滚落入盛燃的铁水中,口中发出凄惨的哀嚎。

阎罗王继续说:“此有情前世为人时,精通世间法,依靠秤斗短斤少两,骗人钱财,常对他人讥讽毁谤,取恶名,故感受此果报。本来你所造的罪业果报与此人相同,但因你写《金刚经》之福德,故免受此果报。现派你到人间,劝人行善断恶,信奉三宝,读诵大乘,不依世间的邪慧而造诸恶业。”施主回到南瞻部洲后,劝人远离取恶名等不善业。他一心一意念诵《金刚经》,死后转生三十三天。

金刚经感应录第五:疑惑堕地狱,讲经得解脱

一座佛堂内有位老比丘,他从十岁至一百岁间不中断地诵读《妙法莲华经》,但他的疑惑心极为严重,致使其他比丘也常起疑心。某日下午,有个人进入他的房间内,对他说:“阎罗王派我召你前去。”说毕,老比丘的神识随之而去,肉身则如同死去。但胸口有股温热,七日不失,故他人未动尸体。

老比丘在中阴境界中,见到有位比丘未断疑惑,在拜见另外一位比丘的路途中,被一群青面獠牙、凶相毕露的猛兽撕扯吞食。诸如此类的恐怖景象令老比丘心生畏惧,提心吊胆地来到阎罗王面前。岂料阎罗王反向他顶礼祈求道:“我因造恶业而感招此阎罗王之身,恳请您为我念诵七遍《金刚经》。”于是,老比丘于七日内为阎罗王讲授《金刚经》。到第七天,阎罗王供养他百匹绸缎。老比丘携带绸缎返回人间,肉身恢复了知觉。他精进修持禅定,又活了九十五岁,之后在夏季末月某日,老比丘金刚跏趺座,示现涅槃。于七日中,肉色未变,骨节也未脱散。

金刚经感应录第六:大臣由王法制裁中获得解脱

某国王制裁一大臣,被株连者有两千多人。大臣的四肢被绳索牢牢地捆绑着,行将毙命。大臣对《金刚经》的功德起信而发愿:“若能脱离此苦,我将念诵一千遍《金刚经》。”念头刚起,绳索自断落地。看守将此事详细禀告国王,国王甚觉希有,于是下令释放所有的犯人。大臣脱离怖畏。从此世间众人对《金刚经》的功德生起信心,恒时书写、讲说,便能遣除今生、来世所有不吉祥之事。

金刚经感应录第七:老妇人身涂妙香而获解脱

某地有位老妇人,经常饮酒、吃肉、食用葱蒜等物,不能守持清净的戒律,但她喜欢诵读《金刚经》,且每次诵读之前必先漱口,以妙香涂身后才开始念诵。以此福德,老妇人死后,她的周围出现了天人的种种芬芳香气,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化生,面见阿弥陀佛。

金刚经感应录第八:杀生堕地狱,抄经生净土

某地有一好杀生之人,听说读写《金刚经》可清净一切罪障。他为净除罪业,就抄写了一部《金刚经》。他死后前去见阎罗王时,阎罗王喝问:“你在人间造过什么善业?”他吓得不敢说话。顷刻间,地狱中所有的山崖、树木等全部变成非常锋利可怕的宝剑、木剑、水剑等武器。阎罗王令诸狱卒将此人带入有六重铁门的大铁室中。第一层门内漆黑无光;入第二道门后,铁门立即关闭;过第三道门,在黑暗中被炽热的火焰灼烧其身。他恐惧万分,在地上翻滚着,发出悲惨的呼喊声:“救救我吧!”狱卒呵斥道:“你在人间时不信因果,造了极大恶业,现在哭有什么用!”这时,他面前的虚空中出现了一位以种种宝饰严身的大菩萨,悲音入耳:“在此堕入十八大地狱的所有众生中,若有在人世间曾诵读、书写《金刚经》的人,现在请出来。”菩萨话音未落,此人就从地狱的痛苦中获得解脱。他走到菩萨前,跪着说:“我曾抄写过《金刚经》。”狱卒听后,禀告阎罗王。阎罗王打开金箧,看到里面显现出此人的名字及其所书写的《金刚经》,就说:“你本有此善根,却被我误判入地狱,真是很抱歉。”接着将他释放了。同时有八万众生也从地狱的痛苦中得到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阎罗王对他合掌顶礼,令其返回人间。这时,他以前所杀害的那些绵羊、山羊、猪、鱼、鹿等许多众生威胁说:“这人不仅杀害了我们,又吃了我们的血肉,如若不偿还这笔债,我们决不放他走!”阎罗王说:“此人生前曾抄写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具有殊胜的福德因缘,你们不能伤害他!若伤害他,则你们都不能得到解脱。”这些众生听后都不相信。于是阎罗王就在杠杆的一端挂《金刚经》,另一端悬挂很多众生。结果《金刚经》的重量远远超过它们的总和。这时它们才觉得《金刚经》很稀有,对佛法深信不疑,并很欢喜地放了此人。

此人在返回人间的途中,遇见一位身戴枷锁铁链的犯人问他:“你不认识我吗?”此人细看,惊异地说:“我认识你,你不是我们已故的国王吗?为何来到此处?”国王回答说:“我因生前不信佛法,毁谤佛法,故感受地狱的苦报。你若返回人间,请告诉我的太子,让他为我念诵《金刚经》,这样我才可脱离此苦。”此人返回人间后,肉体恢复知觉,便将此事告诉太子。太子念诵了七遍《金刚经》,国王即从痛苦中得到解脱。此人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化生后,亲睹无量光佛(阿弥陀佛)之尊颜。

金刚经感应录第九:供佛求经,消除病苦

某地有一施主,患了疾病,以种种方法治疗都不见效。他的妻子到寺中清扫地面,遍洒香水供养佛前,然后祈祷:“请十方一切诸佛,为我开示一个治疗夫病的方法。”此时,空中传出声音:“若念诵《金刚经》,可治好他的病。”她闻声四方寻找,但未得此经。回到家中后,打扫卫生,洒香水,以宝伞、胜幢、天冠作装饰,用沉香薰屋,并发愿:“愿我恒时听闻到《金刚经》。”这时,有位威仪如法的比丘,将手中所持的《金刚经》送与施主。施主恭敬顶礼比丘。其因念诵《金刚经》,疾病很快痊愈。

金刚经功德传第十:诵经之人,天神佑护

某地发生内战,死伤许多人。有一位常诵读《金刚经》的人,恐遭杀害,从屋顶跳到外面,遇见一人手持宝剑欲杀他。他因害怕而跳入深渊。半空中,忽有天人相助,得以平安落地。这时,空中传出一声音:“你以念诵《金刚经》之福德,故有天人相救。”此人在有生之年,身体常发出天人的妙香。

金刚经感应录第十一:杀生堕地狱,诵经得解脱

某施主有个孩子,颇通工巧。他杀害了无数鸟类、野兽等众生,但也常诵读《金刚经》。他死后,七天内身体温热未失,停尸在家。阎罗卒引其神识至阎罗王面前,阎罗王问他:“你在人间曾造何善业?”他回答:“我读过《金刚经》。”阎罗王告诉他:“杀生之人当感受此等地狱之苦——”于是,他看到在一片烧燃炽热的铁地上,有很多体大如山的众生,其身每一支分(骨节)均被插入一百个铁钉,四肢被牢牢固定在铁板上,他们的口中不断地倒入滚烫的铁水,惨不忍睹……

阎罗王接着说:“本来你当感受此地狱之痛苦,但因你曾念诵三世诸佛之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故免受此苦,可返人间。”这时,他以前所杀害的鸟类、野兽等众生不放他走。阎罗王告诉这些众生:“莫害此人!因其曾诵读金刚经,具有殊胜的缘份。放了他,对你们也有好处。”他们听后生起信心,并作忏悔,放他返回人间了。他回到人间,恢复知觉,对亲朋好友详述了地狱的亲身经历,并说:“现在我对这个幻化的世间生起极大的厌离心。”本来他非常贫穷,便借他人的钱财抄写了一百部《金刚经》,分送给一百个人,要求他们好好受持、诵读《金刚经》。因作了如此法布施,此人于多年中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死后往生阿弥陀佛的刹土(即西方极乐世界)。

金刚经感应录第十二:阎罗重经典,闻者得超升

某地一施主有个女儿,嫁人后不久就死去。她的神识来到父母身边。父母在梦中见到女儿,就问:“你需要什么?”女儿回答:“我一生中没有造什么恶业,但在办婚事时宰杀了很多山羊、绵羊,以此恶业感召如今的大苦受。阎罗王非常崇拜受持大乘经典的人,若有在人间念诵《金刚经》的人,阎罗王会将其置于由金银珍宝所严饰的宝座上,并对他说:‘净除诸罪恶,圆满诸福德。’以此便获得善趣之安乐。父母若为女儿念诵《金刚经》,我定会脱离此苦。”于是父母为女儿诵读了《金刚经》。七天后的夜晚,父母在睡梦中见到了世尊,世尊告诉他们:“因你们诵读《金刚经》之福德,女儿从阎罗界的痛苦中得到解脱,现已转生为人。”

金刚经功德传第十三:牧童于虚空中抄写《金刚经》获感应

某地施主有一子,聪明伶俐。施主送他去学习文字和历算,并派一书僮随行。他学习文字时,书僮亦学会了。于是老师得机会令书僮去打渔。后来书僮做错事,需要赔偿。因无钱,只好以身作抵押为人放牧,在房舍外宽阔的土地上当了二十年牧僮。他与许多牧民一同放牧时,想起以前在学习文字时所听闻《金刚经》之功德,于是对《金刚经》生起信心并发心抄写。

他借了一本《金刚经》,又用自己的工钱买了墨汁,却无钱买纸张。他想:若将此经书写于树叶或地面上,则会有许多众生因脚踩经文而获罪,堕于恶趣,我自己也以此恶业,于生生世世中转生为恶劣种性,长劫不能解脱,因此只好发清净心观想在四方供养《金刚经》。他对着天空说道:“我本想发心抄写《金刚经》,却因贫穷,无钱买纸,只能写在虚空中。”他发大信心,以笔墨抄写《金刚经》于虚空中。写完后又以香花和净水供养,并发愿:“若经中所言真实不虚,则以此真谛力,愿我呈现瑞相;以诵读缮写《金刚经》供养诸佛菩萨的福德力,愿我获得大福德。”不久,以《金刚经》之加持力,粗糙的地面变得平坦如掌,恒时盛开天人芬芳鲜花。此后,该地从未出现过冰雪、暴雨、干旱等灾害。

金刚经功德传第十四:捧经行七步,往生极乐国

某施主迎请一本手抄的《金刚经》,请回家中供养。回家后,赶紧打扫卫生,摆放佛经,但经书还戴在身上。他想:若扫地时随身携带佛经,至不洁净处,来生会转成恶劣种性。他的七岁幼女一直随父身后,于是他把经典交付女儿。女儿手捧《金刚经》仅走了七步,即以此功德而转生三十三天,于莲华中化生。此后七世中获得圆满人身,最后一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化生,证得菩萨之果位。

金刚经功德传第十五:诵经比丘,肉身不坏

有父子二人出家,同为比丘,不具净戒,衣着破烂,常食鱼肉等物,依种种邪命养活假合之肉身,但常读诵《金刚经》。死后尸体所在的周围出现天人的种种香气,悦意芬芳。四年中肉色未变,骨节未脱。地方寺院的僧众为其尸体涂香。他们的不坏肉身,至今仍保存于印度。众天人常对其肉身作供养,附近的人们也过着安宁的生活。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