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烫

文章 2019-07-11 23:02:36 1个回答   ()人看过

《麻辣烫》大部分笔墨放在人们在老市区下了暴雨出现堵车现象之后清理淤泥的细节和对话描写上,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劳动者和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同情,对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不同待遇的点滴思考。

这个只有几十万人的北方小城市,因地理条件的限制,被绵延的丘陵阻隔成了两个区域,即北市区和南市区。

因棚户区改造搬迁,在南市区,我便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家是有了,但离上班的单位却远了将近三十公里。连接南北市区的,有一条国道。这条国道,往北延伸至哪里,不知道,往南一直可抵达省会。既然是国道,不用多说,便知这国道上车流的繁华与拥挤。好在多年前市政府也从北市区迁到了南市区,南市区这些年方逐渐沸腾起来,并增开了一趟连接南北市区的公交班车,平均十几分钟一趟。每天清晨,早早起床,踩着东面天空鱼肚白洒在地面的光,匆匆去赶公交车,前往北市区上班。

为了在公交车上能有一个座位,我有时会舍去最近的一个站牌,尽量迎着公交车驶来的方向往前多走一站或两站的路程。南北市区虽然相距不到三十公里,但公交车却要行驶将近一个半小时。一旦堵车的话,在公交车上滞留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在车上能有一个座位,就是一种奢侈,可以靠着车座的后背,小睡一个多小时……

昨天晚上,有朋友在微信圈里发了个视频,老市区下了暴雨,还给这个视频起了一个很别致新颖的名字:站在北市区看黄河。从视频上可以看到,天没有黑,雨是下在傍晚,下的很大,也很朦胧。滚滚的黄泥水沿着穿越北市区的公路,由北往南一泄而下。那些停在路边没有开走的小车,半个车身都在黄泥水中浸泡着,马路边一些地势较低的店铺也进了水,只好用沙袋把店铺的门堵挡着……

这场雨下在炎热的七月二十六日,这已经是第二次下暴雨了,比十一号那场暴雨似乎还要来的迅猛。

早上,公交车刚驶进北市区不远,便被堵了。透过硕大的公交车窗可以看到,一群身穿橘黄色上衣的人们在用手里的铁锨清理公路上雨水过后留下的淤泥。淤泥里裹挟着不知道从何处冲来的树枝和断砖烂瓦。看到这场景,不免让我想起每天下班后在南市区回家的路上,总是会看见三五个、七八个人在路边围着桌子吃麻辣烫的景象。眼前被泥水浸泡的树枝残叶和断砖烂瓦,很像麻辣烫锅里堆放的各种蔬菜,只是颜色不同罢了。

麻辣烫属于哪个菜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烹调里面有一种制作方法叫“烩菜”,烩菜的特点是蔬菜品种很丰富,但是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色彩和形状。尽管都掺杂在一起,但绝不会把白菜变成萝卜味,也不会把豆腐当成猪肉吃。在烩菜当中,每种蔬菜的确有了很大变化,各种蔬菜彼此吸收了对方的精华,取长补短,更新了自己的品味,色味相连。

烩菜在我看来,它是一种团结,一种和谐。

麻辣烫我也曾吃过几次,只因不符合营养科学,再加上电视里的宣传,属于垃圾食品,打那往后,我就不再吃麻辣烫了;即便有朋友相约吃饭,但要说吃麻辣烫,我会找很多理由谢绝。麻辣烫虽然和烩菜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把各种蔬菜置于锅中,但味道完全不同。“烩菜”甜咸适中、温和,营养丰富,老少皆宜。麻辣烫就另有一番口味了,除了麻,就是辣,口中的味蕾彻底被麻辣所俘虏,完全感觉不到蔬菜自身的味道。

烩菜吃完,汤也喝了,这营养都在汤里。没有一个人愿意把锅里的麻辣汤喝点,好东西其实都在你离开后,被服务员倒掉的锅里。

身穿橘黄色衣服的人群不停地忙着。看着这些忙碌的人,我惊讶了,她们竟然都是女人,年龄也参差不齐。黄泥在铁锨与地面的撞击下,溅起很高的泥点,并向四周射去。

“你能不能慢点,泥都溅到我车上了。你们这些吃‘低保’的人也真是的,没有一点素质……我看你是不想吃‘低保’了,不想拿‘低保’的说一声……”

声音像是来自一辆白色的私家车里面,声音有点不男不女的味道,让人听后感到恶心。

清理淤泥的那个中年妇女,看上去有五十多岁了,在听到这话的一瞬间,身子和手中的铁锨急忙转向了另一面,背对着白色的小车,唯恐自己的面孔被车里的人看到。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