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神话有点冷

文章 2019-07-11 23:31:13 1个回答   ()人看过

《这个神话有点冷》讽刺了一个以教育改革者面目示人的人,却以收入多少论成败。他们不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而是在金钱上巧立名目谋取私利,这样的教育培训班,堂而皇之疯狂揽财,其中的“学问”深浅和培训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上帝要你灭亡,首先要你疯狂。谁漠视达摩克里斯之剑,那把剑就会戳谁的屁股,悬在头上,进去就是一种必然。

“课改之父”进去了。

“进去了”是什么意思,都懂。原因不过依然是捞钱,从网上的材料来看,不少于几百万吧!

一个以教育改革者面目示人的人栽倒在金钱下,似乎让人感到可惜。改革最大的难处在于改革者自身不坚定,似乎是个魔咒,屡见不鲜。毕竟人都有个七情六欲,在利益面前把持不住,功亏一篑的人也不在少数。打破人事壁垒,完全放权给主教练的排管中心主任潘志琛就是一例。他几乎是中国女排崛起乃至于夺冠的最有力的推手,连郎平都很客观地评价过他,但是他就是栽倒在贪腐的泥坑里。我们怎么办?谴责?愤怒?同情?遗憾?都说不上,只能说每一个人都会为他付出的所有埋单,谁都不会例外,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不是自信,这是自觉。谁漠视达摩克里斯之剑,那把剑就会戳谁的屁股!

但是,这个“课改之父”还不是这个情形,所以,对于他的结局我连诸如遗憾可惜等等的纠结都没有,只有拍手称快,只有短暂快感之后的悲凉。

这个笑话有点冷,准确地说这个神话有点冷。

李炳亭,《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很多人眼中的"课改疯子",著名教育记者,高效课堂首倡者,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实践者,高效课堂行动研究代表性人物,他是第一个解构“高效课堂”概念、理论、实践,并形成系统性研究论述的人。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以上条目来自百度百科,绝对的教育大咖!

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大师、大咖、精英等等,我们一众人等就像是在混沌中踟蹰前行,就在等指路的明灯,巴望着有一个教育界的摩西连拉带拽给我们领出埃及。所以,这么多年来,“摩西”频繁出现,以众多“摩西”为标识的各式各样的改革一轮又一轮,教育家、教育改革家、课改大师、课改狂人等等如雨后春笋版席卷教育大地,论文堆满了全世界,专著塞满了卫生间(不好意思,这些东西进我家卫生间的资格尚待考查),口号换了一箩筐,一线教师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时候,只要想学,每天足够给你学得盆满钵满。

知识就是生产力,那么教育的问题解决了吗?或者说解决了部分吗?再或者说看到了解决的希望了吗?我当然不会一棍子打死,但是容我把课改之父的精彩阐述完毕之后,再做答案。

从出事之后的披露来看,李炳亭,山东人,曾做过几年的小学代课老师,到过海南经商,因经营无道,导致其血本无归,后成为《中国教师报》记者,在其过人的商业天赋支撑以及一众人等共同运作之后,他打造出了杜郎口这个“品牌”,从一个失败的小投机者一跃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杜郎口成了“中国课改的圣地”,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名利双收,登峰造极。

一度时间以内,只要是个教师都知道山东有个杜郎口,中国有个李炳亭。

这帮人是在挣钱还是在搞教育?先看看他们的收入吧!

1、门票。2005年时60元/人,2012年已经上涨到260/人,近3年来已经有50多万教育从业者到校考察学习。

2、培训。成立《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杜郎口)基地,十日培训费2000千元/人,每年受训至少两千人次;

3、成立“中国名校共同体”(2008年5月),由杜郎口发起,波及全国22个省市、40家核心校、400家成员校“共同”组成,“聚义”在“高效课堂模式”大旗下的“中国名校共同体”。李炳亭任秘书长,入会可是每年需交28万;2012年又推出了“区域课改样本”,让整个县市用一个模式,加盟费每县市200万/年,目前至少有30个县市参加。

还要继续算吗?还能算吗?

钱当然不是进了李炳亭一个人的口袋,但是这些钱出去了是事实,这些钱换了什么,换来了一个神话的再次升起和再次跌落。

我希望换来的是更多人能不能就此找回一些理性,找回一些常识。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这个事件都不应该成型。

首先看人,我不是唯学历论者,也没有学历。但是,如果了解李大师的基本经历之后,一个仅仅做了几年代课老师的人能够占据中国课改的最高峰,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一点点怀疑,恐怕也是有违常理。

再来看看现象,很多去过杜郎口的人回来之后都瞠目结舌。

“课堂上乱哄哄的,学生们都在嚷嚷,不时有参观者进进出出,简直像个菜市场”“0作业,0考试,100%升学率”。

而且,据说他们给老师下了死任务,一堂课老师讲课不能超过五分钟,如果超过,学校就要处理老师,要不怎么是高效课堂呢?

这还是个学校吗?还像个学校吗?学生能学得下去吗?他们的答案是能。途经是提前的预习,教师要制定导学案,让学生自己来——导学要先行、预习是关键。学习当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他们的潜力,自然无往不胜了。

你不信?那你去参观啊,你去培训啊!参观和培训所呈现的状态自然会让让你由不信到相信。

但凡神话的制造者最大的共性就是,他们过人的能力就在于他们必定有一副伶牙俐齿还有就是有惟妙惟肖的表演天赋,就怕你不去,只要你去了,他就能把你拿下。就拿李大师等等的课改来讲,先是在语言上侵略公众,通常的模式就是先彻底踩死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是什么?是填鸭式,是满堂灌,是死记硬背,是应试教育,扼杀了小孩的天性,是在葬送祖国的未来!痛心疾首啊!瞎扯,人的潜能还有百分之九十多没有挖掘出来的,只要一激活,人人都是天才,他所做的就是彻彻底底地将学生解放出来。至于我们这些相对传统的教师简直就是尸位素餐,是摧残人性,于是负罪感油然而生,脊梁骨冒冷汗,只能可怜巴巴地看着他们怎样妙手回春。

洗脑的步骤继续进行,再看他的“名人名言”:

“我能把自来水变成油”。

“我能伸手从空中抓一把银子”。

“你给我30万我能把一个婴儿“培育”成爱因斯坦”。

“你参加我的“想象力培训班”我可以把你的孩子变成神童”。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你信不信?起初当然不信,可没事儿,不信你来亲眼看看啊(当然不能免费)!你不看怎么知道不行呢。

然后就是进入表演模式。面对全国蜂拥而至的慕名参观者,在杜郎口的课堂上,果然发生了如同传说中一模一样的情境,小孩子们自主性完全调动起来了,老师果然只上个四五分钟,然后学生们相互讨论,小组学习,老师似乎成了一个调控大师,一切都把老师预设的情境生成为现实,你不得不信,转而诚服,并如同唐僧取经版回去推广,开花结果。

真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那原本就是一个寄宿制学校,每天晚上都是上晚自习的,白天对付参观者的课堂情境早已经过几轮训练了,这就是一次次表扬的二次呈现,只要不是傻子,学生们自然会表现得很好。

常识哪儿去了?水能变成油?30万就能培养一个爱因斯坦?恐怕连傻子都不信,可是为什么大家都信?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