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书友人屋壁》阅读答案

文章 2019-07-12 00:09:45 1个回答   ()人看过

《书逸人俞太中屋壁》是宋代诗人魏野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的友人脱离尘俗的幽居生活和闲散安逸的心境,同时点明诗人自己与友人在心迹、志趣上的一致。全诗语言虽然浅显,但意象清奇,境界高远,风格冲淡,笔致空灵。

书友人屋壁

[宋]魏野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8.诗中的“友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友人屋壁》阅读答案

8.诗中的“友人”是一位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隐士。他通达知命,不好名利;生活闲散自由,心情闲逸安宁;随缘自适,听凭自然。

9.尾联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心迹、志趣一致,喜欢远离尘俗的幽居生活的情怀。作者代为友人设想:静着的时候,想想那些有闲暇而来的人,还应当算我最心境偏僻。这种把自己拉入诗中,从自身出发,代友人设想的写法,更突出了自己与友人不好名利、喜欢脱离世俗过隐逸生活的志趣。

拓展阅读:《书友人屋壁》文学赏析

此诗抒写的是淡于功名利禄,远离尘嚣世俗的闲淡之情。诗人以潇洒之笔,写幽居之趣,意象清奇,境界高远。全诗风格冲淡,笔致空灵。

首联就指出这位友人过的是断绝世情、远离尘嚣的隐遁生活。世人多追求禄位,这位达人却视之轻如鸿毛。他结庐在依林傍泉的地方,那里听不见尘世间的喧闹,又得以时时徜徉在深林流泉之间,优战游哉。此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中间二联具体描绘这种生活和心境:友鱼鹤,伴砚墨,品茶赋诗,老之将至而无憾。“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极写幽居之趣。这位逸人到流泉洗砚,就招得鱼儿争先恐后地吞咽着黑黑的墨水。他点火煎茶,熏得那站在炉边的鹤来不及地避开。生活闲散自由,心境也闲逸安宁,令诗人忘了尘世外的一切。但也并不尽然:“闲惟歌圣代”。北宋初年,朝廷对这些清雅隐士颇为爱赏,常有征召。不赴召的人,则予以殷勤劳问,如林逋便曾受宋真宗“诏长吏岁时劳问”(见《宋诗纪事》卷十)。魏野自己,也在真宗西祀时被召过,不过他“抱琴逾垣而走”了(见《古今诗话》)。俞太中也有过此种际遇,因此闲暇之时,也不忘作诗吟咏当时的“深恩厚泽”。隐者清心寡欲,随缘自适,一切听任自然,故而“老不恨流年”。韶华流逝,老之将至,也不觉得遗憾,他是一个无所忧虑、自得其乐的隐逸人。

颔联、颈联中,诗人把友人的隐逸生活勾画得如此细致生动,闲情逸致临摹得如此精微真切,其原因在于,他与这位友人是同道,也是一位隐士。所以末联便把诗人自己也拉入诗中,他从自身措辞,代为友人设想道:静着时,想想那些有闲情的人,还应当算我最偏。偏,即指不好名利、不喜俗人、习静喜幽等等不合世俗常情的心理。魏野就是这样的人:“秉心孤高,植性冲淡,视浮荣如脱屣,轻宠利如鸿毛”(见《巨鹿东观集·序》)。

赵与虤《娱书堂诗话》评价说,魏野的诗“冲淡闲逸”、“警句甚多”。此诗笔致潇洒飘灵,诗境冲淡闲逸,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所作。警句“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语言虽然浅显,但意境却很深;既富诗情,又具画意,是诗中的佳对。[2]

《书友人屋壁》名家点评

宋末元初方回评此诗:“此‘沈砚’、‘烹茶’一 联最佳”(《瀛奎律髓汇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