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房小记

文章 2019-07-12 01:58:50 1个回答   ()人看过

本文作者亲历两次得到房子的喜悦,并以细致圆润的细节再现当时的心情和斗志 。这两次分房如意,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因为用一颗平淡的心境去全力争取,在不在乎结果的情况下得到,那份惊喜属于意外也属于意料之中。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居然能分到单位的福利房。

那是1993年的事情了,我所在的单位由于存在大量已婚人员无房住,而房子是由厅机关行政处统一盖房分配,下属各单位根据人员比例分配住房套数,这样的事看起来公平公正,但还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快速发展中的单位新人多,这样就形成了无房户多的现象。

再加上厅机关没钱盖房,所以每一次从筹划盖房到盖好房,从公布分房条例到真正分到房,那是每一个希望分到房子的人时时关心的大事,工作之余,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话题。尽管不合理的分配方案和暗箱操作照顾领导及亲信的事还是有的,但起码还是要编造出说的过去的所谓“道理”,这种事民情民意还是有一定的威慑力——那时的领导还不敢太过分。不像后来单位集资盖商品房,大家都花一样的钱,但在层次、朝向上按职务和职称来分配。

不公平吧,但也只能背地里瞎嚷嚷,没人敢公开质问,因为后来单位是聘任制,事业单位也是三年一聘。如果有人敢于因此犯上,找个茬口就不聘你了,还说你工作不称职,群众有看法等等。即使没让你走人,也要把你挂在那里待分配,停发绩效工资,三个月后还没人聘你就停发基本工资,即使不除名,也要弄你个灰头土脸。所以我们单位很早就有一句顺口溜,就是“屈死不告状”。

我就在这样的单位上班,1993年那时还没有商品房概念。

我是怎样分到新房的呢?关键是天意。

有一天我没什么事干,就想起单位的房子已盖好了,应该快分配了吧,想到此,就去了办公室主任那里打听一下消息。办公室主任是个老前辈,人很正派,也和气,在单位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了。

他对我说:“是啊,要准备分了,我正在起草一个分房方案,这事情比较麻烦,弄不好会引起较大的矛盾。”听到这话,我忽然想起前几天,我去我原来工作的杂志社看望朋友,他刚分了一套新房,记得他跟我说:“这次分房真不容易,主要是单位的老同志和新调来的老同志之间的争执。

分房的条件主要看工龄和社龄,原单位的老同志强调社龄的分数要高,新调来的老同志主要强调工龄的分数要高。”后来经过平衡,我的朋友也免强分到了一套新房,朝向差一些,但也是异常高兴。我就对办公室主任说了此事,并说:“我去那杂志社拿来他们的分房条例,咱们参考一下。”主任说好,干脆你起草个分房条例拿过来我看看。

各位看官,请注意了,这次我们单位的分房条例是我起草的。后来就以我起草的分房条例,经过成立分房委员会——入户走访调查看是不是无房户——三榜公布,基本顺利的分完了五十套新房。事后来看,这是我们单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公平公正的分房条例了,因为这是我起草的分房条例!当然我也从中受益,分到了新房。拿到新房钥匙,招唤亲戚一起看新房,我次第站在新房的前后阳台上,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情不自禁的用力挥一挥手臂,用湖南方言大声高呼:“人民万岁!”

由于我们这座新楼是单位自己盖的,还是参照省委家属楼的设计图纸建造的,设计理念比较新潮,主要是客厅大,卫生间大,还有餐厅,是我们厅机关最好的家属楼了。为了和厅机关的家属院分开,还专门修了围墙和大门,成了独门独院,还建了门房,有人看大门,煞是风光。这次分房比较公正,一些领导和领导的亲信都没分上,就是分上房的领导在层次上也不是按级别,而是以工龄来分配,工龄长的住好层次,所以最好的层次都让没有职务的老同志住了。后来我听到一件好狗血的事,是我们单位的一个科长,领导的亲信,他认定自己这次肯定能分到新房。盖房期间,他就到工地丈量了各房间的尺寸,然后就依此定做了家具。万万没有想到板上钉钉的事它就不行了,就是没有分到,气的多年的老胃病又犯了,这是后话。

那时的人们有老传统,就是星期天早晨打扫家属院内的卫生,也就是扫扫院,一般情况下,星期天早晨一听到院长(我们家属院有院长,每个单元还有单元长)吹哨声,大家就每家出来一个代表,大家说说笑笑,呼吸着新鲜空气,一会儿就把院子打扫干净了。不仅清扫了院内的公共卫生,某种意义上也净化了心灵,起码知道劳动光荣,不鄙夷劳动者,但这种事情现在已成为遥远的记忆。顺带说一下,我们大家星期天的打扫卫生活动,总有两个人不参加,一男一女。

时间长了,大家伙都有看法,但看法归看法,人家就是不爱参加集体劳动,就是懒,还就不要脸面,不知羞耻,不理会有什么不好影响。有一次我和其中一位下班骑车遇红灯时,我下意识的就停下了,他却说:“你等吧,我要走了。”说完,径直穿过来往车流,勇闯红灯拐来拐去的走了。后来这两人都当了官,成了处级干部,没少捞钱,还有标配的小三、面首,人生很是“成功”。

后来我居然又分到了一个新房,这是一个意外。

事情是这样的,1999年,厅机关还有一个盖福利房的指标,是1997年批准的盖三座楼,当时只盖了两座,还剩下了这个盖楼指标。这次厅机关是未盖先分房,而且是最后一次分房,还是最后一座楼,也是五十户房,竟争相当激烈。毕竟是最后一座楼房,随着时代的进步,这座楼房的户型也很好,六层小楼,老式设计,不像现在的高层建筑,外表壮观雄伟,里面隔离墙不隔音,电梯嘎嗞响,楼房外墙的地面开裂、沉降,毛病一大堆。说实话,我情愿在我的小楼里住一辈子,虽然不知道我们这一片儿什么时侯会被当成“棚户区改造”来拆迁。等着吧,日子还得过,还要假装不怕他们来拆迁。还是说说我这次分房的事情吧,刚开始听到这件事情时,我连想都没想,认为我根本不可能分上。你想啊,最后一次分福利房价格每平米八百多,单位还补助一半价钱,这是何等好事啊,所以“抢”的人多。还有,尽管价格低,但那时工薪阶层普遍挣钱少,积蓄可怜,一下拿出几万块钱也有困难,买了新房还要装修,想的就麻烦。我是个喜欢清静且怕麻烦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越来越少,遇到事情也不找人商量,自己思考一下就算了,所以我就没有考虑此事。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