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小故事300字

文章 2019-07-12 02:00:34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亲情是一根绳子,用它的身躯,把心与心紧紧地连了起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亲情小故事3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母爱至纯

有一个三口之家,原本过着温馨和睦的日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女人遭遇了车祸,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可留下了后遗症,会间歇性神经失常,隔三岔五做出异常的举动。

一天,女人的精神状态还可以,就去学校接孩子。不料,在学校门口,女人又一次发病了,坐在街上做出各种奇怪的姿势,引得路人纷纷围观。

这时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她的儿子走出了校门,见到眼前的情景,忙一把拉起发病的女人说:“妈,咱们回家。”女人随着小男孩的声音站起身来,但没有停止她的“表演”。就在这时,一阵风儿刮来,穿着单薄校服的男孩不禁打了个冷战。

就在这时,那个发病的女人突然停止了“表演”,她望了一眼孩子,忙伸手脱下自己身上唯一的一件衣服,并套在了儿子的身上。

刚才还在哄笑的路人都愣住了,许多人的眼眶都湿湿的,他们被疯女人对孩子爱的行为所感动。

纸上阳光

儿子从小喜欢看父亲写信,父亲告诉他写信是最好的慰问方式。长大后,儿子去外地上大学,父亲让儿子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

在学校,儿子每月都会写信。父亲回信总是四五千字的样子,父亲的信转化成一种动力,让儿子更加勤奋写信,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后来,儿子留在城市里成了家,有了孩子,由于工作忙,他总是忘了给父亲写信,而父亲的信却从未间断过。儿子怕父亲累得慌,便让人在家里装了电话,父亲很高兴,常拿起电话说个没完。没过多久,父亲又一如既往地写信给儿子,可是儿子开始用敷衍的信搪塞父亲。

有一年,儿子回家了,他远远地看到父亲正在阳光下看报纸,儿子喊道:“爸,我回来了!”可是父亲却一动不动,好像没有觉察儿子的到来。母亲对儿子说:“你爸老了,去年耳朵突然聋了,这也是他一直写信给你的原因。他在电话里听不见你的声音,心里急呀!”

刹那间,儿子说不出话来,他久久地看着阳光下的父亲,眼眶微湿。

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深邃的、伟大的、纯洁而不可回报的,它就是宽广无边的父爱。

一分钟的震撼

这年,中国选派了一批学生出国参加活动。这天晚上,学生们正乘火车前往一个城市,他们将在那里的大剧院观看演出。领队老师忽然把沉睡中的学生全部叫醒,他神情严肃地说:“同学们,就在刚才,一批恐怖劫持了大剧院里的八百多名观众。如果我们不是在参观上一个景点时耽误了时间,按正常行程,我们已经被劫持了!”

听了领队老师的话,同学们议论纷纷,都为自己感到庆幸,这时,领队老师掏出一部手机,对大家说:“现在只有我手中的这部电话可以打国际长途,我叫醒你们,就是为了给你们每人一分钟时间,告诉国内的父母,你们不在那家大剧院……”

可能只有像领队老师一样的为人父母者,才能在第一时间体会到家长对孩子那无时不在的爱吧。

医生的父亲

中午值班,急诊室打电话说:“要收一个病人,头痛,疑似中风,但不肯做CT检查。”我一听头也痛起来,跟旁边的护士说:“不检查怎么治?难道学中医拿脉吗?”

这时,病人已经自己走上来,是位老人,后面老伴大包小包地跟着。把病人安顿到病房,我一问,原来五天前头痛得厉害、走不稳,在医院急诊处理过,自己觉得好了,认为没必要住院,就直接回去了。今天早上再次头痛,晓得不对,赶紧理了住院的东西赶来。

护士插上氧气管和心电监护,我出去拿病历,前脚刚踏出病房,只听身后“咚”的一声,护士和他的老伴都尖叫起来。扭头一看,病人已经直挺挺倒在床上,没有呼吸,小便失禁。赶忙抢救,上吊针、呼吸机。人已经昏迷,好歹血压心跳还支持。

这年头,只要人在医院出的事,不管跟医院有没有关系,医生都非常紧张。我正准备向他老伴交代病情,老太太已经慌了手脚,央我赶紧给他儿子打电话:原来他儿子就是医生,在外地行医。

同行好沟通,我暗暗松了口气。

电话里,儿子很着急但还镇静,询问病情和处理后,我俩一致同意:应该是脑卒中。

六小时后,他儿子便出现在办公室里,一问专业,原来是神经外科医生。我陪这位神外医生去病房看过病人的情况,又请他母亲一起交流病情,正说到多半是脑干病变时,一旁抹眼泪的老太太突然抬起头说:“对,就是脑干。”

我俩都愣住:“你怎么知道?”

一追问,原来病人这次不肯做CT,是因为他五天前已经做过,当时CT室医生就说是脑干问题。但老两口觉得头不痛了,就是病好了,于是没理会,连报告带片子全没拿。怕儿子担心,也没提起。

我急忙和他儿子一道去CT室看片子,电脑图像一显示,儿子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他是神外医生,可想而知,天天就看这样的图像,连我一看也知道:那么大的肿瘤,就长在脑干部位,没救了。

CT室医生正准备和他说什么,还没开口就看他哭成那样,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指指自己的白大褂,又用口型说:“神外。”哦,明白了。都是医生,什么都不用说了。

一时间,CT室鸦雀无声,只听见神外医生压抑的抽泣声,良久良久。我不忍心,上前拍拍他的背,说:“这是没办法的事,你也知道这种情况,就算早发现也什么都做不了。

他强忍住眼泪小声说:”可我是神经外科的呀,我学的就是这个,行医20多年,却救不了我父亲。“

我们默默地一道回病房,出电梯时,我对他说:”你知道吗?我父亲是得肝癌去世的,陪他做超声时我就知道了,但我也什么都做不了,很自责。“我也忍不住哽咽了一下,”他只活了几个月。“

神外医生向我深深一点头,跟我握手道别:”谢谢你的安慰。“

他比我冷静,脸上已经看不出泪痕了。这边父亲的抢救要安排,他自己还要连夜开车回去照应自己的重病号,已经没有时间悲伤。

高山上的小屋

一群来登山的旅友发现了这里,也发现了她。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妇人。衣着破烂不堪,脸上满是污秽,更可怕的是双眼混浊红肿,周边尚有小虫虫在飞。老人身边只有一铺炕,上面还有余温。荒凉的山脉上凄凉的一个小屋,不知道老人家是怎样维持生命。经过了询问,大家才知道,老妇人本来是六个孩子的母亲。三个女儿出嫁,二个儿子倒插门,只有大儿子曾经在身边,也住在这山上的大屋子里。后来儿子搬下了山,却没有带母亲同去。只是定期上山来送一些吃的。老人家早年患了眼疾,去医院检查过一次,听说是白内障,因为没有钱做手术,一直拖到今天,两只眼已经全部看不见了。

老人听到有人来,非常地兴奋,又要抱柴又要烧水,而这些陌生人哪里有心思坐下来喝水。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又无不感到痛心,想要帮助老人摆脱困境。下山之后他们多方联系,四处寻找,终于在半年后有了进展,一家医院的眼科主任,愿意给老人的眼疾提供一些治疗的方便。驴友们筹措了足够的费用,带着医院派来的汽车,接老人下山。

幸亏老人能平安地等到这一天。在医院接受了手术,并且一次成功,右眼重见了光明。驴友们又主动联系了老人的大儿子,他答应母亲出院后就住到山下,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故事到这儿,就算是结局了。没有人说到老人的那六个子女。他们姓甚名谁,为什么一样都不理睬年迈的母亲;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搬到山下的大儿子,能狠下心把年迈失明的母亲一个人留在山上,过着非人道的日子。

他,他们,仅仅是没有钱吗?

十六年后相认的母女

女孩儿叫辛未,从懂事以来就跟着奶奶生活。但是她知道,奶奶并不是自己的亲奶奶。当年,自己被亲生父母遗弃,是这个孤寡老人,把自己收养长大。祖孙俩的日子一直过得很清苦,但奶奶还是想方设法满足她的需求,供她上学,直到她十六岁这年,奶奶觉得身体越来越差,也许支撑不久了,才萌生了帮辛未找亲生父母的念头。很巧,有一位好心人知道了这件事,他决定帮助老人实现愿望。这位企业老板想出了一个悬赏找人的办法。通过媒介发布消息,如果小辛未的父母出现,就拿出一万元现金给他们。经过了几番周折,父母找到了。见面的第一天,却没有出现令人激动的场面。双方当事人并不亲热,还有戒备。特别是当奶奶提出,有生之年需要扶持直到下葬,辛未的父母立刻翻脸,对女儿的态度也成了敌对。

当辛未再次来家里时,她的母亲说了一番更加绝情的话。说,当初我们把她扔了,就当没有她了,一天都没养过,哪来的亲情。你不要回来。当初那个老板说要给一万块钱的话,我们才去认。可是他说话不算,到现在我们也没看见那一万块钱。

此话昭然若揭,一个自私、冷酷、无情女人的真面目。让人瞠目结舌。

小辛未依然和唠唠叨叨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她不可能再奢望有什么父母之爱了。

活着的父母,只能同陌路人一样,相见也不能认。

很奇怪,我们能平静地讲述和倾听这样的故事。而且不是天方夜谭。刚开始我想,这里的根本原因,还是钱在作怪。人穷,无能为力。但是立刻又反驳自己,根本不是,这三个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有吃有穿,活得好好的。钱,不是没有。只不过在可计划的范畴内,没有别人。亲娘,女儿,统统可以不要。不给钱,不给吃的,甚至连一句通情达理的话都不肯说,更不可能有爱和亲近的感觉了。

——简直有些不可思议,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有人在亲情的关怀下再生,有人在无情打击下煎熬,甚至死亡。最令人担心的是,留在孩子心上的烙印,将左右其一生,并传给后代;告状老太太的孙女,曾经对记者说,我认为我爸不该管她,奶奶太过份了,她本来不需要什么。

还有,那个认母失望的小辛未,永远都不会相信亲情还能回来。她会怎样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呢?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