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因数的教学反思范文

文章 2019-07-12 02:03:08 1个回答   ()人看过

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它的学习是建立在因数和倍数、2、3、5的倍数学习基础之上的,而启下则是指它是后面学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今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一个字可以准确概括“难”。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即使课前进行了预习,可因为概念太抽象,所以仍旧有许多学生都难以理解。本单元概念多,难度大,我一直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前几课时,教材适时的留白,小精灵及时的点拔性提问以及明显的概念结语,帮助许多学生在预习中就初步理解了新知,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可今天,学生普遍反映看不懂。为什么?原来他们并未按教材要求首先写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缺少找因数的环节,何来后继的观察、比较与分类,概念的形成更是空中楼阁,形同虚设。因此以后再教时,在预习环节一定要明确指出:必须在草稿本上找出1——20各数的因数。相信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后,再阅读教材中的人物对话一定会有所认同,再按因数进行分类,一定有理有据。

二、本课要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的各种概念、知识,如找因数的方法、“2、3、5倍数的特征”……,所以只要某一个知识环节稍稍薄弱,就可能出现判断失误。如:练习中许多学生就将27、57、87判断成质数,这说明3的倍数特征还需进一步强化。在找质数过程中,许多学生只划了2、3、5的倍数就以为可以了,其实还要接着去掉7的倍数,如“49、77、91”。

针对上述情况,准备再加一节练习课,帮助学生对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加以区分,对分解质因数加以补充教学。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