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舞蹈还是武术

文章 2019-07-12 02:19:41 1个回答   ()人看过

这篇杂文随笔的内容紧紧抓住部分国人急切、急躁,而且盲目崇拜的心理,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的太极拳和综合格斗高手之间的比赛为契机,联系三十年来国人的爱好以及爱好的变化,阐述了“只要是真正有能耐、身怀绝技的人最终都能活得不错,欺世盗名的跳梁小丑终究只能骗得一时”的观点,要求大家都应该相信这一点。

曾经有一段极短的时间,我也是名武术爱好者。

那还要追溯到三十年前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连电视都还不太普及。男孩和女孩的性格差异似乎比今天要分明得多,尚武好斗是几乎每个男孩子共有的天性。

那些年,民间的武术氛围很浓,各种刀枪棍棒、各种气功大师及各种特异功能大行其道。那同时也是个暴力盛行的时代,一言不合抄家伙。你在街上走,经常能看到互殴到满脸鲜血直流,或是几个人拿着铁棍甚至西瓜刀在后面追,一个人在前面亡命狂奔,这些场景会在街头引起一阵骚动,路人忙于自保,并不会觉得多么诧异。至于更壮观的几十人群殴场面,幼小的我也曾亲见。

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似乎都特别好斗,每个人心中都像是有股无法发泄的戾气,所以,习武防身也是现实的需要。那个年代,风靡全国、万人空巷的的电视剧都是《霍元甲》、《海灯法师》一类的风格,《渴望》还是后来的事儿。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积极地加入了学校的武术队。某个年级的语文老师充当总教习,此人仙风道骨,常年在公园练武,与那里的武术高手常以师兄弟相称,可见其辈分与威望。据传此人臂力过人、手劲极大,落在他的手里,稍一用力就能让你断筋蚀骨,但外表却毫发无损。所以,他上课时课堂纪律极好。

每天放学一小时,我们列队踢腿,压腿、蹲马步,腿要踢过头顶,且要绷直不能弯。双腿直立,腰往下压,直至双手够着脚后跟……这些我全都做不到,每天痛苦且乏味,没记得学会过什么招式,后来就放弃啦。

再次关注到这个领域,是上周雷公太极和徐晓冬的公开比武。此二人一个号称是太极高手,一个是综合格斗拳手,先是在微博上互骂,结下梁子,于是决定公开比武。只见赛场上,一个紧身衣配短裤,利索干练;一个白色对襟长衫配灯笼长裤,沉稳淡定。一声哨响,徐晓东眉头紧锁,胸前握拳,步步紧逼,双脚垫步,频频换位;雷雷迈出弓步,举起双手拉开架势,一副标准的迎战姿势。双方绕场两周之后,徐晓冬抓住机会,狠狠进攻,连续出拳,猛击对手脸部,雷雷招架不住,左躲右闪,一个侧倾,身体失去重心,跌倒在地,对手立刻迎上去,又是一阵猛拳……

就这样,仅用二十秒,徐晓冬KO雷雷,比赛结束,估计赞助商立马哭晕在厕所。

看着满脸是血却依旧表情平静的雷雷大师,我想到了霍元甲、陈真,想到了昏睡百年,国人皆一心,想我泱泱中华武术怎可输给西洋功夫!

只可惜时移世易,今天的世界已不是当年的世界,为了一部《霍元甲》万人空巷的景象已无法再现,气功大师上电视表演意念取物的景象更是一去不复返。太极也好,辟谷也罢,无非是和瑜伽、木兰拳、广场舞一样,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手段而已,在大飞机919都已经上天的今天,绝不会有人把太极打不过格斗上升到国将不国、东亚病夫的高度。真正着急上火、捶胸顿足地还是武术界内部,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大师们。

今天的武林也已不是当年的武林,华山论剑,决战少室山之巅。如今的武林盟主、一代宗师满大街都是,办武校,四处开坛讲学,录的视频更令他们声名远播。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学费讲课费也没少挣,顺带还让我们见识了隔空打人之类的盖世神功,就像前几年火过一阵的闫芳——太极经梧派传人,她的浩瀚内力就曾让我折服,有人顶礼膜拜,五体投地,并盛赞其徒弟们的演技。

现如今,那些传统武学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古训,早已被各路大师们“一年五万九千八,全套功夫学回家”的广告语代替,而且包学包会,学不会下期免费再学。如今拜师学武,跟上个蓝翔技校似乎也没啥区别。

总觉得,中国的武术就像是一门玄学——尤其是在我们这些局外人看来。因为我们对武术的了解更多是来自于武侠小说。之前读到过一篇关于武侠小说渊源的文章,从唐传奇到明话本,到民国时期的还珠楼主,再到金庸、梁羽生、古龙这一脉相承的武侠体系,糅合了中国深厚的儒释道传统文化以及铲奸除恶、扬善扶弱的侠义精神。但是武术部分基本都是以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为主,像《易筋经》《洗髓经》确有其书,但绝非那么神奇。

不靠体力靠参悟,不靠苦练靠师父,一次绝世高人的指点、一本神功秘笈的获得,一夜之间即可脱胎换骨、功力飞涨,就连郭靖这样愚钝的人也不例外。

感觉我们每个人骨子里对这套逻辑至今还是深信不疑的,否则长条茄子保健康、拍打拉筋治百病这些类似于巫术的东西就不会隔一段时间就会上一次新闻。而当亲人罹患重疾,公立医院束手无策时,很多人还是会对那些世外高人、神奇疗法或多或少地报些希望。

其实中国自古就有两套评价体系:一个是官方的,授官衔评职称,但是老百姓有时还不信;一个是民间的,可能学都没上过几天,但是在某件事上老百姓能把他吹得神乎其神,深信不疑,挤破门槛。中国自古也一直都有两个江湖:一个是庙堂之内,一个在庙堂之外。这在客观上为某些别有用心的骗子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也增加了官方在很多事情上澄清和辟谣的成本。没办法,国情就是这样。

但是无论如何,不管官方还是民间,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是真正有能耐、身怀绝技的人最终都能活得不错,欺世盗名的跳梁小丑终究只能骗得一时。

我们还是应该坚信这一点。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