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文明的模糊地带

文章 2019-07-12 02:23:11 1个回答   ()人看过

个体文明是公共文明的基础,个体文明的质量决定群体文明的质量;“修身”、“养性”,是公共文明的基石。

把文明研究定格在公共文明之上,并进行跟踪调查与思考,是一个有趣的研究维度。通过整理与分析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公共场所林林总总的行为带有某种“过程性”,不文明与文明既相斥又相叠,呈现为一种文明的模糊地带。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个体还是由个体集合而成的聚群,都会产生对不文明的排斥,这常常是促使行为转向文明的动因。从这个意义出发,“不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概念就可作为公共文明研究的一种解释工具,以表示“不文明”常发生在每个人身边又在时刻改变。

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语境去审视国人的不文明行为,或可对比有更好理解。长期以来,我们的公共生活处于封闭状态,随着社会逐步走向开放,人们越来越方便地实现出游乃至出境,从而在不同的文化差异中,让不文明现象有了更加鲜活和立体的呈现,映衬出一些人对公共文明的知识匮乏与教养不足。这种境况,让一些人不停遭遇困窘,心生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也未尝不是推动我们走出文明模糊地带的动力。

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非自今日而始。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人在见到外国人时显得呆里呆气、不知如何自处,与陌生人交往时不会微笑,不讲究礼仪。当年出国留学的学子,不知费了多少功夫,才不让自己在公共生活中显得格格不入。

而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在大庭广众下的豪购及狂妄,则暴露出炫富的无知与浅薄。时至今日,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现象虽已有明显改观,但诸如“组团式过马路”这种聚群行为仍然难以根除,“红灯停、绿灯行”的文明规则并没有在一些人的心中落地生根。

公共文明研究所涉及的聚群现象,最早为法国社会学家勒庞所注意,并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予以解释。勒庞对法国大革命风暴做出了历史性解剖,对席卷当时社会的群体心理进行了精到的心理分析,证明了研究群体心理的重要。公共场所的聚群,是群体现象的一种形态。聚群(也包括网络空间的集合)由个体构成,人们相互间虽不认识但却聚集在一起,可以共同行动但不能持续不散。

聚群现象往往伴随着情绪非理性,可能群情高昂,也可能一哄而散、溃不成军,置身其中的个体容易失去个性和理性。聚群的出现和存在有必然性,因为聚群内部具有相互理解、相互解释、相互推动的力量,满足了某种心理需要。例如,“组团式过马路”即体现出典型的不文明行为聚群性,闯红灯过程中大家各自匿名、相互壮胆,又相互依赖而分散责任。

个体是文明的承载者,文明也可视为公共交往对个体修养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公共生活范围的扩大,个体之间的关系组合不断变化,衍生出各类形态的群体。如果从“元”层级上思考个体修养及其后果,个体文明就是公共文明的基础,个体文明的质量决定群体文明的质量。正因如此,“修身”、“养性”,是公共文明的基石。

网络时代的公共文明,愈益深入个体及细节,丑陋行为“无人知晓”的心理与观念,正逐步失效。一个人的善恶美丑,随时可能曝光于公共平台,不得不接受审视与评判。有理由相信,互联网技术演进所带来的“透明”,将倒逼不文明行为转向文明。

拓展阅读:文明与无知模糊的界限

十七八世纪,现代科技文明起源于西方欧洲列强,骄傲的欧洲人也认为自己的文明是出类拔萃的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大航海时代促成了欧洲人殖民地的不断扩张,带来的结果自然免不了需要宣传先进的文明成果以及唠唠叨叨的神灵宗教。

他们使用优秀的科技武器统治了落后的亚非拉社会,所谓的文明状态与半文明状态一相遇就没有什么坦诚相待的意愿,抗争接踵而至。

在欧洲人眼中,亚非拉这些人的落后与野蛮总是可以画上一个完美的记号。反抗的集体事件虽然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但最后也都被收拾的井然有序。

坂卖黑奴,烧杀抢掠,打打砸砸被写在文明的历史书中,倘若这群人还能找出一大串理由来宣传自己正义的话,那他们真的和野蛮人没有什么区别,然而事实是他们也确实寻找了数量繁多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的所作所为。

国人在经历了艰苦的年代,从拮据的日子跳跃至如今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时代,出国探寻一下外面的世界,没有什么会被嗤笑为奢侈腐败的行为。

然而绝大多数的国人还是很清楚自己的地位与使命,能够很讲究个人的言行举止。

不凑巧的是人们能记住你不是因为你谦虚谨慎的态度,也不是你比其他人热情大方的行为,更不是你打扮地富丽堂皇的外表,而是那些吵吵闹闹的公共场所总是因你而不得安宁,而是清新优雅的环境里总能寻找到标有你特殊气味的垃圾,而是商场扫荡式的购买货物方式会勾起蛰伏在周围的起嫉妒之心。

野蛮人的行为被一大群媒体与愤青吐槽的无地自容,但是花在评论与指责这些人的行为上的时间真可谓白白浪费,毫无作用。文明要是能再向前跳跃一个台阶,说不定野蛮人会寻找不到安身之所,但如今野蛮人却并没有因为寻找安身之所而抓耳挠腮。

曾经在A股里摸爬滚打或者如今还身陷泥潭的股民一定很熟悉野蛮人究竟是哪些人。那些机构或者集团拥有数目惊人的财钱很喜欢在一只股票上快进快出,对散户扒皮吸血的行为统称为野蛮人行为。

A股月K线趋势可以寻找到这类人激进的行为留下的足迹。一边大喊打击、严查此类人的恶劣行为,一边偷偷摸摸、东躲西藏寻找最佳良机。这些西装革履的文明人掩饰的很不像野蛮人,但他们激进的行为实在也没有办法欺骗上过小学的孩子。

生活在文明时代,大家也都觉得自己和原始人一点也不能相提并论,不管是言行举止还是衣着外表的的确确和原始人不一样,但是野蛮人的品质还是毫不客气地保留了下来。尽管周围的人们不喜欢讨论自己依然还保留了猴子的气味,但是越掩盖,就越容易被路人知晓。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