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有关粮食日的主题是什么

文章 2019-07-12 02:37:23 1个回答   ()人看过

2016年10月16日是第36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我国第26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关粮食日的主题吧。

世界粮食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2016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

2016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主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

世界粮食日产生的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FAO 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地进行了五次“世界粮食调查”。从这些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联合国人口的活动基金80年代初的一份报告中估计,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球有4.5亿人挨饿。当时世界只有45亿人左右。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增加到10亿。

从19世纪以来,一直存在两种粮食观,即盲目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粮食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悲观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到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世界粮食形势的好转,悲观主义思潮也逐渐被盲目乐观情绪所取代。到70年代初,发生了世界性的干旱,粮食歉收,爆发了粮食危机。严峻的现实又把盲目乐观情绪一扫而光。“世界粮食日”的诞生说明人类对粮食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各国开始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有了足够的重视。

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

基于人们对全球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和了解,以及过度追求粮食生产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或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世界粮食日主旨目的

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

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

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

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

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2016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方案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日益增多,给粮食和农业领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我省由于耕地条件差,淡水资源匮乏,农业及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对粮食生产的刚性约束愈发突出,加之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态势,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粮食的生产、收获、储藏、加工、包装、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推动构建能够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供应保障体系,以应对粮食安全中面临的消费刚性增长、生产硬性约束的双重挑战,促进粮食减损增效,保障我省粮食安全。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要求,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引领,按照省委提出的“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着力在全省范围内树立爱粮节粮意识,形成爱粮节粮的良好氛围,科普气象防灾减灾和农业科技知识,促进粮食减损增效,增强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实际效果。根据国家粮食局等六部门的要求,山西省粮食局会同省农业厅、教育厅、科技厅、气象局、妇联等部门,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粮食减损增效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

二、活动主题

2016年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的主题是:“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

2016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10月16日—10月22日)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

三、主办单位

山西省粮食局 山西省农业厅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省科技厅 山西省气象局 山西省妇女联合会

四、活动组织

山西省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制定省级活动方案,策划并组织主会场活动,协调省级媒体宣传报道,制作下发主题宣传册、宣传品,指导各市活动的开展。

市级粮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本地区主会场活动及粮食减损增效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以下简称“三进”活动),协调地方媒体宣传报道,准备本地区宣传展板、资料及物品,指导本地区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

县(区)级粮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市级活动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本地粮食减损增效“三进”活动,协调当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五、活动内容及方式

(一)活动内容

1、粮食减损增效进农村。活动周期间,各市、县(区)粮食、农业部门会同科技、气象等部门,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农业科技专家、气象专家等,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宣传活动。由粮食部门负责宣传国家粮食生产、收购政策,科学储粮技术,调研秋粮收获收购工作开展情况;由农业部门负责讲解科学种植、农业防灾减损知识;由气象部门负责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讲解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并向农户发放“气候变化与粮食减损增效”主题宣传册、宣传品,其他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2、粮食减损增效进学校。活动周期间,由各市、县(区)粮食部门牵头,教育、气象部门配合,面向学生举办各类“气候变化与粮食减损增效”主题讲座,宣传讲解粮食安全形势、粮食供给状况、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等科普知识。由各市、县(区)教育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组织开展学生主题宣传作品征集活动,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为重点,结合当地实际征集评选各类主题宣传作品,加强优秀作品宣传运用,力争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营造“珍爱粮食、从我做起,积极促进粮食减损增效”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学生爱粮节粮意识和粮食减损增效知识水平。

联合国粮农组织正面向5至19岁之间的儿童、青少年举办主题宣传品征集比赛,征集世界粮食日主题宣传画(5至19岁之间)和视频作品(13至19岁之间),各地可组织本地区符合条件的儿童、青少年积极参加。2016年9月30日前提交作品。

3、粮食减损增效进家庭。活动周期间,由各市、县(区)粮食部门要会同农业、科技、气象以及妇联等部门,深入社区、街道组织开展社区主题科普讲座、社区互动交流、爱粮节粮倡议等活动,向公众宣传讲解节粮减损、粮油营养以及健康饮食等知识,发放“气候变化与粮食减损增效”主题宣传册、爱粮节粮主题宣传品。各地还可结合实际,由妇女联合会组织,走家入户,开展以促进粮食减损增效为主题的节粮主妇评选、节粮小窍门征集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

(二)活动方式

各市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成立活动指导组,做好对本地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每个县(市、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成立1-2个活动宣传组,深入当地农村、学校和人口聚集的社区进行宣传。全省拟组织不少于120个活动宣传小组,出动宣传人员不少于600人(次),入村、入校、入家庭总计不少于300个 (所),为不少于10000名群众进行宣讲及科普。宣传期间要悬挂“爱粮节粮宣传‘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周”横幅,设置展台并发放相关宣传资料,扩大宣传活动的影响力。

六、活动安排

(一)准备阶段。各市级粮食部门要会同市级农业、教育、科技、气象、妇联等有关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市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实施方案(含本次活动联系人),并于10月13日前报省粮食局备案。

省粮食局于9月30日前将主题宣传品、宣传手册、宣讲资料等(宣讲资料发放电子版)发放到各市。各市可开展走访调研,根据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完成本地区活动宣讲资料的编纂,同时做好宣传手册、主题宣传品等活动物品的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世界粮食日当天(10月16日),省粮食局等主办单位将在太原举行世界粮食日新闻发布会,宣布我省的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暨“粮食减损增效‘三进’”活动启动。同时,由省粮食局会同有关单位,深入太原市居民密集的社区开展“粮食减损增效‘进家庭’”活动;各市也要按照活动方案要求,组织开展“粮食减损增效‘三进’”活动启动仪式,并做好宣传周期间各项活动的组织实施。

(三)总结阶段。各市要在活动结束后,认真进行总结,将活动开展情况(含总结报告、统计情况表、活动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电子版)于10月31日前报省粮食局办公室。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发挥部门优势,密切协调配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做好人员和经费的保障工作,切实把本次活动抓好抓实。活动周期间,由省粮食局将会同省农业厅、教育厅、科技厅、气象局、省妇联组成工作组,分赴粮食主产市、小杂粮主产县,实地督促和指导宣传工作。

(二)积极宣传报道。各市要紧扣传播规律和公众关切,充分融合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体优势,不断丰富和完善宣传报道的思路和手法,将宣传报道与粮食减损增效“三进”活动整体推进,及时编报信息和稿件,综合运用纸媒、电视电台、网络媒介等多种宣传渠道,扎实开展宣传报道,切实做到服务“三农”、服务消费、科普大众。

(三)严肃活动纪律。各市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勤俭务实。严禁铺张浪费、大讲排场和形式主义。

(四)落实安全保障。各市要高度重视安全防护工作,同步部署消防、交通、防踩踏等安全防护措施,严格进行排查,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应急预案,严防活动期间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