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阅读答案

文章 2019-07-12 02:49:34 1个回答   ()人看过

做阅读题,考生要处理好理解与速度的关系。答题时要力求情绪平稳,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影响理解的准确性;不要拘泥于一词一句的理解;不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复读,影响阅读速度。

知音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峨峨兮若泰山。 (2)洋洋兮若江河。

(3)卒逢暴雨。 (4)乃援琴而鼓之。

(5)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6)吾于何逃声哉?

2、翻译句子“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3、你有知心朋友吗?请以“知心”或“知音”为题写一段话,记述你们的交往情谊。

《知音》阅读答案

1.(1)高耸的样子(2)宽广的样子 长江与黄河(3)同“猝”,突然(4)拿,拿过来(5)就,马上;穷尽,完(6)隐藏

2.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到:“您欣赏琴曲的能力真好啊!真好啊!您用心想象琴曲中的一切,就跟我心中想的一模一样。我怎么能在琴声中隐藏自己的一切呢?”

3.开放题

拓展阅读:《知音》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