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杀蚩尤故事翻译

文章 2019-07-12 03:26:52 1个回答   ()人看过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黄帝杀蚩尤故事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一、《黄帝战蚩尤》翻译:

蚩尤发动军队攻打黄帝,黄帝于是命应龙攻打蚩尤的冀州的郊外;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刮起大风下起大雨。黄帝于是派下天女说魅收雨,雨停了,于是杀了蚩尤。

二、厡文: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喷水,蚩尤请来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选自《山海经大荒北经》)

三、黄帝涿鹿之战打败蚩尤统一华夏的传说:

炎帝神农氏管治后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战乱不止。黄帝便乘时而起,打败不同的部族,其余部族的首领亦纷纷归附,于是形成炎帝、黄帝、蚩尤人鼎足而立的局面。黄帝居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

蚩尤是九黎君主,居东方。炎帝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走,向黄帝求救。黄帝在三年中与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获胜

最后黄帝集结在涿鹿上与蚩尤决战,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终于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

建都在涿鹿。战后,黄帝率兵进入九黎地区,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显现大蚓大蝼,色尚黄,于是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

四、黄帝战蚩尤故事影响

黄帝战蚩尤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最早在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中有记载,《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杭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中华象征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凡是中华儿女,都把黄帝和炎帝并称为自中华民族的始祖,即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鲁迅先生也把黄帝作为伟大的民族象征。他在一首诗中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说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每逢清明节,中国人民纷纷来到黄帝陵,以崇敬的心情,拜谒这位民族之祖。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来到大陆,差不多也都要到这里来寻根,表示后代对祖先的敬意。人们都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悠悠五千年过去了,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作出更多的贡献。

联盟首领

用人类科学的观点来解释,黄帝约是属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公社时代的一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还是部落时期。仅黄河中游至汾水之间,就有大小一万个以上的部落,当然人数不一,原始氏族社会都是群居的,阶级和国家还没有产生。黄帝的部落聚居的地方,历史记载各有不同。有的说,黄帝曾居住在浙江杭州,史书上叫做“涿鹿之野”。也有的说,名曰“轩辕之丘”。

人文之祖

在上古传说中,黄帝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物。他既会推算天文,制定出中国最早的历法,又会发明对人有用的东西。他还精通医术,和神医岐伯一起研究出一套诊治方法。他和岐伯关于医学的对话,被后人编成中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黄帝的妻子嫘祖也很能干,她教人民养蚕,总结出一套喂蚕、缫丝、织帛的经验。从此,人们既会制衣,又会作冕,还能制鞋,从上到下都装束起来,彻底改变了上古时代穿树叶兽皮的原始习惯。古代的人受饮水限制,居者靠河流,牧者逐水草,很不方便。黄帝发明了井,人们才有可能到远离河流的地方去开发。当时的人还不会盖房子,穴居野处,构木为巢;又是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黄帝手下集中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文字学家仓颉,造出了象形文字,音乐家伶伦分出十二音阶,配成乐曲;精通数学的隶首,制定了各种度量衡等等。

发明时代

黄帝王朝时代是个发明狂的时代,上古的这些发明当然都是真的,只不过后世为了彰显黄帝的神通广大,把黄帝时代的所有发明都归功于黄帝。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是个普通人,一下子发明了那么多东西,人们当然不会相信。这时伟大的中国神话学者们诞生了,给黄帝加了若干神性。黄帝王朝强大的人渐渐多了,洞穴明显不够用了,黄帝就发明了教人筑屋;看到冬天没有树叶,小孩光着不说,连许多大人都光着,于是黄帝发明了衣裳;黄帝要打仗,要攻击邻近小部落,就发明了兵器和指南车;征服了若干小部落后又开始教人种地,于是又发明了器具和井田。他已代替了那位开天辟地的英雄盘古,成为所有中国人的祖先。稍后的中国历代帝王们,甚至包括匈奴人鲜卑人,也都自称或被称为姬轩辕的后裔。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国人仍以“黄帝的子孙”自傲。[2] 黄帝,因为是古代学者一致承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就把一切中国古文明制度都归功于他,被誉为华夏的“人文之祖”。黄帝是人不是神,只不过被奉上了神坛。

桥山黄陵

纪元前二十六世纪的前二五九八年,黄帝姬轩辕一百五十二岁,但他仍仆仆风尘离开他的首都,四出巡查。这一年他到了桥山(陕西黄陵),在山下铸了一个大鼎。鼎是一种巨大的锅,可能他想用以请各部落酋长大吃一顿,但大鼎铸成的时候,天忽然开了,降下一条黄龙迎接他。姬轩辕跟他的随从人员和宫女,共七十人,一齐跨了上去,然后,黄龙冉冉起飞。一些没有福气的人,赶来的太迟,只能抓住已经飞离地面的黄龙的胡须,胡须脱落,他们也掉下来。所以姬轩辕的结局不是死亡,而是白日升天,成仙而去。那些掉下来的人,懊丧而悲痛地把姬轩辕遗留下来的衣服,埋葬在桥山之下,位置在陕西黄陵的黄帝衣冠冢。以上是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里的说明。

中国的专业书籍则是这样介绍的:陕西省中部,有个黄陵县,黄陵县城北有座桥山,桥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墓(衣冠冢),人们称它为黄陵,因此把这个原称为“中部”的县,改名为黄陵县。黄帝陵壮丽威武,古书记载说,它座山环水:“其山势如桥,沮水环绕之”。黄陵的周围是峰峦起伏的陕北高原,山上古柏成林,郁郁葱葱,参天耸立,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挺拨、苍劲。这座黄帝陵汉朝时就已存在了。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说:“黄帝葬于桥山”。(仙居)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