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是圣诞节的故事

文章 2019-07-12 03:51:13 1个回答   ()人看过

圣诞节在每年12月25日。下面一起看看每天都是圣诞节的故事吧~

每天都是圣诞节的故事【1】

从前,有一个小姑娘非常喜欢过圣诞节,她想每天都是圣诞节就好了。因此,感恩节刚过去,她就给圣诞节仙女寄了一张明信片,她问仙女是否能够让她实现她的愿望。

几个星期过去了,她还没有收到回信。但是在圣诞节的前夜,她收到了圣诞仙女的一封信,信中说她的愿望可以实现了,从此以后,每天都会是圣诞节。那时小姑娘正在忙着为第二天的圣诞节作准备。她太兴奋了,因此圣诞仙女的信没有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只是决定这件事暂时不告诉任何人,当每天都是圣诞节这事真的来临时,她要让每个人都大吃一惊。不久她就把这件事给忘记了。

那天晚上她很早就上了床,以便让圣诞老人在她的长筒袜里放进礼物。第二天早晨她第一个起了床,发现袜子里放满了各种糖果、橘子、泡泡糖和各式各样的小礼物。她的爸爸和妈妈的长筒袜里装满了用薄纸包好的土豆和煤块,他们总是在圣诞节开这样的玩笑。

小姑娘第一个冲进了起居室,看到书桌上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礼物,有书、文件夹、文具、手镯、洋娃娃、小炉子、小雪橇、溜冰鞋、小雪锹、镜框架、糖果等等。当然还有一棵大圣诞树放在房间的中央,树上亮着灯,挂满了各种装饰物。

这一天,小姑娘过得非常愉快。早晨她吃了许多糖,连早饭也不想吃了。然后她又忙着到处去给别人送礼物。回家后她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有火鸡、果子酱、甜土豆、布丁、干果、葡萄干、橘子和许多糖果。饭后她推出了她的小雪橇玩去了。当小姑娘回来的时候,她肚子痛得哭了起来。她父亲说,明年再也不弄那么多东西了。所以晚餐他们都吃得很少,全家人很早就上床睡觉了。

小姑娘睡得很熟很香。当醒来时,她看到一群孩子手里拿着礼物正围在她床前蹦跳着。

“怎么了?”小姑娘说,她揉揉眼睛疲倦地坐了起来。

“圣诞快乐,圣诞快乐!”他们大声喊叫着,挥动着手中的礼物。

“别瞎说了,昨天才是圣诞节。”

孩子们大笑起来。“那我们不管,反正今天是圣诞节,不信你去起居室看看。”

这时小姑娘突然想起了仙女已经同意了她的要求。每天都是圣诞节的一年开始了,她虽然感到很疲倦,但是仍然像只云雀那样,从床上跳了起来,冲进了起居室。书、文件夹、文具和手镯等礼物仍然放在那儿。圣诞树在闪烁着灯光,一家人正在拿他们的礼物,但是他们看上去都很疲倦。小姑娘的爸爸对这件事感到迷惑不解,她的妈妈快要哭出来了。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来处理这些东西,”她的母亲抱怨说。她的父亲说,好像前天刚拿到过这些礼物,他想自己可能是在做梦。小姑娘感到这好像是个有趣的玩笑。她吃了很多糖果,不想吃早饭了。午饭时她吃了烤火鸡,然后出去滑雪,回来后又肚子痛得哭了起来……

第三天,又是圣诞节,但是每个人的脾气都变得很坏。一个星期之后,许多人的脾气都变得更坏了,你到处可以遇到发火的人,这使大家都非常不愉快。

小姑娘开始有点害怕保守这个秘密了,她想告诉她的母亲,但是她不敢,她又不好意思要求仙女收回给她的礼物。这样做会使她显得不懂礼貌和没有教养。因此她想设法应付下去,但是她简直不知道如何才能度过这一年。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圣诞节还在继续下去,情人节、华盛顿诞辰纪念日都变成了圣诞节,甚至连愚人节也成了圣诞节,当然在那一天什么都是假的,但这反而使人得到了一些宽慰。

过了不久,煤和土豆都变得稀少起来,因为有那么多的人都用纸包着煤块和土豆去跟父母开玩笑。火鸡已很难得到了,每只鸡的价格高达1000美元。

他们把任何东西都当做火鸡,甚至连没有长大的蜂鸟也被当做火鸡来吃了,因为真正的火鸡太少了。

另外每只浆果需要用一颗钻石来交换。树林和果园里所有的树木都被砍掉用来当做圣诞树了,原来的森林只剩下了一片树桩。又过了一些日子,人们都变得很穷。因为他们每天要买圣诞礼物互相赠送。他们买不起新的衣料,只好穿旧衣服,他们变得那么穷困,以致每个人都不得不到贫民院去。只有做糖果的商人,制作礼品的商人和邮递员是例外,他们都变成了富人,他们财大气粗,当顾客来购买东西时,他们几乎不愿意接待他们。这多么可怕啊!

三四个月之后,小姑娘早晨起来不论走到哪间房间,都可以看到那些难看的大袜子挂在火炉旁,到处都是令人作呕的礼物。她常常一见到这些东西就坐下哭起来。到了第6个月,小姑娘已经筋疲力尽,她甚至再也哭不出声了。她只是躺在沙发上,气喘吁吁地转动着眼睛。大约从10月份开始,她无论走到哪儿,只要一看到洋娃娃,不管他们是法国洋娃娃还是别的洋娃娃,

她就坐到娃娃的身上。小姑娘再也不喜欢看到他们了。到了感恩节,她把礼物丢得满地都是。在那时,人们已经不再好好地互赠礼物了,他们把礼物扔过篱笆,或者扔进窗子。他们也不再花力气写问候信或者送圣诞卡了,人们就定这么一句话:“收下他,让人讨厌的东西。”

几乎每个人都不得不修建木棚来堆放礼物,但是不久棚子里都堆满了,人们只好把他们到处乱扔,任凭日晒雨淋,有的时候,警察来叫他们把礼物从人行道上铲掉,否则就逮捕他们。

“你不是说人们都到贫民院去了吗?”琼打断了他。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是去了,”她父亲说,“但是不久贫民院都住满了人,人们不得不把人们都送回他们自己的家。”

在感恩节的前一天,每天都是圣诞节的原因泄露了出来,原来是小姑娘吃足了苦头,在睡觉时讲梦话泄露了这一秘密。在这之后,简直没有人和她一起玩耍了,人们都蔑视她,因为要不是她如此的贪心,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这时小姑娘陷入了痛苦之中,她开始给圣诞仙女写信,然后又打电报,要求仙女停止这种无休止的圣诞节。但是她去找她,出来开门的小姑娘不是说,“仙女不在家,”就是说“她正在吃饭,”等等。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又到了原先的一年一次的圣诞节的前夜,小姑娘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了。

全国的人民知道了这个消息,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他们见面的时候都互相接吻欢呼。城里的垃圾车来来回回地收集糖果,葡萄干和胡桃,然后把他们扔进了河里,在全国各个州,人们燃起了篝火,孩子们把各种礼物都扔进了火里,他们感到这是最高兴的时刻。

小姑娘去感谢圣诞仙女,因为她使圣诞节停止了。小姑娘说希望她保持她的诺言,永远不要再让他们过圣诞节了,他们再也不要圣诞节了。

但是仙女皱着眉头问小姑娘,她是否仔细考虑过讲的这些话的意思。小姑娘仔细地想了想,她说那么就一千年过一次圣诞节吧,然后说一百年过一次,之后她又说十年过一次,最后她认为还是一年过一次好。

仙女说,这是个很好的老习俗,自从圣诞节开始以来,人们都喜欢这样,她同意一年过一次圣诞节。小姑娘很高兴,她告别了仙女,蹦蹦跳跳地回家去了。

每天都是圣诞节的故事【2】

盛小代是个古灵精怪的丫头。

我们第一次相识,是在食堂里排队买饭。她看一眼长长的队伍和在队伍最后面、饿成排骨的我立刻眯眼一笑,道:美女,你只要站这里不动,我保证你立刻就会买到想要的美味。

我奇怪地看了看这个头发微卷、眸子明亮的美少女,还没有反应过来,她就跑到队伍前面一声大叫:天哪,师傅,这菜里怎么落了两个大苍蝇啊?!只这一句,便一下子删除掉了我前面所有的人。盛小代朝我妩媚一笑,立刻在食堂师傅的一声叹息里,自动粘贴在了我前面的空格处。

几天后,文理分班,盛小代又坐在了我的前面。我见识过她的诡计,先在心里对这个成绩比我高几个名次的伶牙俐齿的丫头设了防。她歪头要看我画的漫画,我从来都是哗地一下用手遮住,然后默不作声地继续画。她虚情假意地说参考一下我的作业,我便冷淡地说我自己的错误我自己最清楚,不用你再提醒。她屡次给我要QQ,我都白她一眼,说:整日在学校里听你吵嚷还不够啊。盛小代从来不怕冷嘲热讽,她自己的名言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嫉妒吧。

盛小代就是这样,自以为是,脸皮也超厚。她看超女选拔赛,自己喜欢的美女出局,立刻郁闷说:哼,看我盛小代明年不把半壁江山夺过来!她上课自作聪明地抢白老师,好几天都被老师冷淡,她便自我安慰说:看,老师也是要面子的,知道错了不好意思给我来道歉呢。对于坐我后位的嘉南,她每每看我微红着脸,将作业本放在他课桌上时,都会悄声在我耳边道:你这个导体效果真佳呢,这么快就把我心底的秘密传给了嘉南。

很多的女孩子都喜欢嘉南,她们下课后,总爱有事没事地聚到走廊的第五个窗口边,装作若无其事地朝教室里看。视线所能及的最佳位置,便是嘉南的课桌。她们很张扬地高声谈着嘉南喜欢的音乐和文学,常常便因为其中的漏洞,被一旁的盛小代揪住了得意嘲笑一番。

女生们因此都不喜欢盛小代,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能和嘉南每天坐同一路公交么,可惜人家连位都不愿让给你。我因此劝盛小代收敛点,别搞成了孤家寡人。盛小代便嘻嘻笑说:怎么会呢,有你和嘉南这样忠贞不贰的朋友在,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孤单哦。

盛小代的马屁,我和嘉南早已习以为常。三个人一块挤公交回家,从来都是盛小代一个人喋喋不休,我和嘉南则一人捧本书,悄无声息地读,偶尔眼也不抬地应付她一句。有时候趁盛小代抢座位的间隙,嘉南会突然地回转身,说:这次你的作文,写得真好。我看着人群里因为被人踩掉了鞋子而大惊小怪叫着的盛小代,想:如果没有盛小代,两个人的公交,该是会发生一些故事的吧。

我想要的故事,始终没有发生。知道嘉南欣赏我的才情,但,也仅仅如此。他的优秀和骄傲,让他对所有的女生,都有淡淡的距离。即便是我和盛小代这样每日都同乘一辆车的朋友,也一样在相交的时候,淡如白水。但是能在不被盛小代打扰的片刻,与嘉南作片刻只有彼此才能懂的交谈,这样的秘密,还是让我有初恋般的羞涩和温暖。但,盛小代是多么聪明的女孩子啊,任是什么样的秘密,都是可以被她看穿的。

记得那是枫叶正红的秋天,嘉南的生日,树叶一样,翩翩旋转而至。盛小代的生日,也恰好在同一个星期。尽管知道嘉南崇尚简单,盛小代喜欢繁复,但我还是为了盛小代口中的“公平”,做了两件一样的十字绣。只是,没有人知道,我在盛小代的十字绣的左下侧,用英文绣了“朋友,珍惜”,在嘉南的上面,却是绣了更小的一行英文,说:等你,在大学的校园。我去精品店里买来漂亮的彩纸,将盛小代的礼物包装成星星的模样,而后一脸绯红地,把嘉南的折成温柔的心形。

我是在公交快要到站的时候,才鼓足了勇气,将两件礼物掏出来。盛小代眼疾手快,还没等我开口,就过来一把将礼物全都夺了去。看我上去抢,她便高高举起来,嬉笑道:老实交代,真的是一样的生日贺礼么?我在外人的注视里,涨红了脸,没说话,只是艰难地点了点头。怎么也没有想到,盛小代竟然在我的尴尬里,脱口而出:那这个心形的,我就要定了,我要做你的唯一,而不是满天的繁星。这样的解释,引来一车人的笑声。余光里,我看到嘉南,若无其事地接过盛小代丢过来的礼物,微笑着放进书包里,开始准备下车。

命运就这样不负责任地,将戏剧性的转折,漠漠然地扔给我。我便转身,在一阵疲惫的脚步声里,下车走开去。

一个我从来不愿与人分享的秘密,就这样被盛小代轻而易举地窥了去。我突然地有些怕放学后同乘一辆车回家,在几次找理由说无法同行后,嘉南似乎就把我这个路友给忘记了。而装作没心没肺似的盛小代,却依然不到下课,便做好往外冲的准备。有许多次,我看见她和嘉南在站牌下等车,不知盛小代说了句什么,一向表情淡然的嘉南,竟是笑弯了腰。我便突然地想起盛小代种种稀奇古怪的计策,盛小代是多么精明的一个女生呵,她不过是略施小计,便将我一把推出三个人的公交车。

我自此不再和盛小代主动地说话,无论她怎样地拿小吃来贿赂我,都无济于事。甚至有一次她让我将作业本传给嘉南,我张口便伤她:既然你已经把我这个导体利用完了,麻烦你以后就不要再来烦我!盛小代没像以前那样嬉皮笑脸地耍赖,而是呆愣了片刻,便默默转过身去。

没有人知道我和盛小代就这样形同陌路。已是高三,功课开始紧张,嘉南为了理想中的大学,开始住校苦读。三个人的关系,似乎是瞬间,就淡得了无痕迹。生活像这个北方的小城,一阵冷似一阵,直到雪花飞扬,高中里的最后一个圣诞,寂然降临。

当学弟学妹们正为圣诞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高三的教室里,似乎依然是一片沉寂。贺卡纷飞,唯独忘了我们这群特殊的群体。老师们说,允许春节晚会,放半天的假联欢,至于圣诞,就免了吧。没有人提出异议,只有盛小代,低声一句嘟嚷:为什么?无人回答她的疑问,大家又全都埋头到书本中去,为黑板上倒计时的醒目牌子,争分夺秒。

圣诞节终于来临,除了走过低年级教室时,看到门口摆放着的挂满糖果的圣诞树和里面张灯结彩的喜庆模样,这一天,对于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区别。直到夜晚降临,窗外开始飘雪,第一节晚自习快要下的时候,一个身上落满雪花的“圣诞老人”,抱了一大堆的贺卡,出现在教室门口。

当她开口对第一个同学说出“圣诞快乐”的时候,我便知道,这是盛小代。我看她一个一个地将礼物分发下去,每发一个,便给人一个大大的拥抱。教室里死寂的气氛,像她身上的雪花,瞬间消融。许多人开始主动地过来讨要礼物,而后给她一个热情温暖的拥抱。那样许久没有见过的温情,突然地让我们嗅到了离别的伤感。圣诞之后是春天,之后便是离别,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这样一日少似一日的时光里,像盛小代一样,学会珍惜和宽容?

盛小代是最后走到我和嘉南身边的。她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大大的圣诞袜,而后晃晃,调皮地说:嘉南,这里面装满了我们三个人同乘一辆公交的快乐时光,记住哦,半年后,我和小美是要赖着与你同乘一辆校车的。嘉南没有言语,却是给了盛小代一个结实的拥抱,有女孩子,稍稍地起哄,但只有我才真正清楚,这一个拥抱里,包含了多少的留恋与真情。

盛小代送给我的,也是一样的圣诞袜,上面亦是绣了同样热烈如火的一颗心。我抱着盛小代,说:死丫头,为什么你非要把每一个人都弄哭才肯罢休呢?不必再说什么了,我想盛小代明白我的眼泪,就像我明白她给我和嘉南的拥抱,是同等的温柔一样。这个粗心大意的丫头,她其实有着怎样一颗柔软敏感的心呵!

雪花,一片片地,在天地间绽放。我们三个人,伏在阳台的栏杆上,看这冬天的精灵,漫天飞舞。嘉南说:圣诞之后便是春天。我说:之后便是离别。盛小代嘻嘻笑着接过去,可是离别之后,我们三个人,便可以同乘一辆校车,这样的时光,该有多美。

原来,青春,如果你真正懂得,它便可以一直美好。

每天都是圣诞节的故事【3】

1954年她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区一个“低保户”家庭。父亲是一名只有小学三年级水平的电焊工,母亲在一家戒毒所当护士。那时候,在美国,这样的底层家庭混个“小康”就是最大的梦想。

她9岁那年,积劳成疾的父亲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全家重担一下子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为了让她和弟弟接受更好的教育,母亲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把孩子送进学费低廉但学风涣散的公立学校,而是把他们送到一所昂贵的私立学校读书。为了支付不菲的学费,母亲每天下午要去一家洗衣店做第二份兼职。

圣诞节快要到了,班里不少同学都穿上了漂亮的皮鞋,她多么渴望收到一双红色的皮靴作为圣诞礼物啊!脚上的那双鞋还是去年的,都有点小了。妈妈似乎看不懂她的心事,依然每天忙到很晚才回来,好像已经忘记了即将到来的盛大节日。

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她和弟弟到离家很远的山上砍来一棵小松树自己做圣诞树。圣诞节的早晨,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下午,她和弟弟把装饰好的圣诞树搬到屋里,等妈妈回家。傍晚了,雪还没停,风更大了,外边的树枝都白了,妈妈还没回来。街上的灯亮了,别人家都点上了漂亮的圣诞树……

终于,妈妈裹着一股冷风进了门,肩上落满了雪。她身后还跟着三个人,每个人手里都抱着一个沉甸甸的大纸箱。她和弟弟兴奋地把那些箱子打开,惊喜地雀跃起来,那是一套做梦都不敢奢求的《大英百科全书》。精美的书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定价高达899美元!相当于妈妈四个月的工资。原来,母亲为了准备这份圣诞礼物,每天加班到很晚。

这一套30卷的《大英百科全书》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它让年少的她找回了自信,渐渐地从一个沉默内向的女孩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也为她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后来,她考入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取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2009年,她左手放在白发苍苍的母亲手中的《圣经》上,宣誓就任美国最高法院第111位大法官。她就是尼娅·索托马约尔。

当各路媒体蜂拥而至时,尼娅·索托马约尔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抚摸着那套跟随了自己46年,已经有些破损的《大英百科全书》说:“贫穷能让一个孩子跌入黑洞,一份昂贵的礼物能让他重获被尊重的感觉并找到自信,自己很荣幸,在11岁那年收到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它照亮了我的一生。”

每天都是圣诞节的故事【4】

利奥·帕克是一个6岁的男孩,最近,他搬到了格洛斯特郡赛伦塞斯特附近的新家里。房子是新建的,有四层,帕克再也不用跟哥哥一个房间了,他分外开心,每天跟在爸爸妈妈的后面,帮忙拿一些小东西或者自己的玩具,他还亲手把自己的小房间漆上了绿色。

忙碌完,帕克又到了屋顶上,他要把烟囱也刷上颜色,这样更容易让圣诞老人看见,不会忘记给自己送礼物。去年圣诞节,爸爸妈妈照顾生病的奶奶,袜子里可是什么也没有。妈妈说,可能是天太黑,圣诞老人没有看见。

他认真地忙活起来,一遍一遍地,不放过一丁点的砖墙,转角的地方也仔细地刷上一层。几个小时后一个黄色的烟囱耸立在房顶上。看到自己的成果,帕克很开心,今年,圣诞老人一定可以看得见了。突然,帕克发现了一个问题,以前家里烟囱的一面是五块砖,现在这一个,数了几遍,都只有四块。他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少了一块砖,烟囱的面积就小了很多,圣诞老人背着礼物,从烟囱进入家中时会被卡住啊:这样,自己今年又收不到礼物了。

帕克哭着跑下楼去,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陪着他一起上楼顶,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最后确认烟囱真的少了一块砖。可妈妈也没有办法,就劝导帕克,圣诞老人可以变形,圣诞老人不胖,并且保证今年他可以收到礼物。但无论怎么解释,哭泣的帕克认定了圣诞老人进不来。最后,妈妈想到一个办法:你为什么不写封信给杰里米·帕克斯顿请求帮助呢?

帕克斯顿拥有英国科茨沃尔德的豪华度假屋开发企业,是帕克新家的建筑商。于是,晚饭都没吃,帕克就进了书房,他用歪歪扭扭的字在信中写道:“亲爱的帕克斯顿先生,你给我建造的新家很漂亮,我很喜欢。但我很担心房子没有一个足够大的烟囱。圣诞老人进来时可能会卡住。请你帮帮我吧。”

第二天一早,帕克把信给了邮差,就在家中等待着回信。

两天后,信到了建筑商帕克斯顿的手里。他立即召开会议,商讨是否要为这个孩子改建烟囱。当初施工的工人说,烟囱是用一种新砖建造的,看似比原来少了一块,但因为砖的长度增加了,实际上烟囱是一样大小。设计师也反对重新改建,因为按照要求拆除现在的烟囱,重新用老式的砖建造一个同样大小的,成本包括现有的建造费用、拆除费用、新建费用,将高达2万英镑。

最终,帕克斯顿还是决定去帮助帕克。他动情地说:能够帮助到一个孩子的请求,比2万英镑更能让人快乐。

一天后,帕克斯顿带着一名数学家、一名设计师、三名建筑工人,赶到了帕克家。重新为圣诞老人设计烟囱,帕克分外开心,他的妈妈更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设计过程中,烟囱的尺寸是要考虑的关键问题,需要确保圣诞老人在通过烟囱时不会感到很挤。为此,设计者综合考虑圣诞老人的腰围和他进入烟囱的风险因素,借助一个数学公式计算出烟囱的尺寸,整个过程中,多次征求了帕克的意见,包括外观、颜色。

经过几天的努力,烟囱改建成功了,长1。75米、宽1米、高7米。帕克斯顿对帕克说:“我可以保证这个烟囱足够让最胖的圣诞老人带着礼物进入。”为了让帕克相信,公司还请来吊车,让人装扮成圣诞老人,演示如何从这个新烟囱进入客厅。

当圣诞老人到达客厅的时候。帕克兴奋地向“圣诞老人”竖起拇指,跑过去拥抱他,并邀请他在节日的时候来家里吃饼干。

完成了所有工程,帕克斯顿要走了,他握着帕克的手说:“我会给圣诞老人打电话。保证你今年能够收到比过去都要好的礼物,我保证。”

每天都是圣诞节的故事【5】

利奥·帕克是一个6岁的男孩,最近,他搬到了格洛斯特郡赛伦塞斯特附近的新家里。房子是新建的,有四层,帕克再也不用跟哥哥一个房间了,他分外开心,每天跟在爸爸妈妈的后面,帮忙拿一些小东西或者自己的玩具,他还亲手把自己的小房间漆上了绿色。

忙碌完,帕克又到了屋顶上,他要把烟囱也刷上颜色,这样更容易让圣诞老人看见,不会忘记给自己送礼物。去年圣诞节,爸爸妈妈照顾生病的奶奶,袜子里可是什么也没有。妈妈说,可能是天太黑,圣诞老人没有看见。

他认真地忙活起来,一遍一遍地,不放过一丁点的砖墙,转角的地方也仔细地刷上一层。几个小时后一个黄色的烟囱耸立在房顶上。看到自己的成果,帕克很开心,今年,圣诞老人一定可以看得见了。突然,帕克发现了一个问题,以前家里烟囱的一面是五块砖,现在这一个,数了几遍,都只有四块。他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少了一块砖,烟囱的面积就小了很多,圣诞老人背着礼物,从烟囱进入家中时会被卡住啊:这样,自己今年又收不到礼物了。

帕克哭着跑下楼去,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陪着他一起上楼顶,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最后确认烟囱真的少了一块砖。可妈妈也没有办法,就劝导帕克,圣诞老人可以变形,圣诞老人不胖,并且保证今年他可以收到礼物。但无论怎么解释,哭泣的帕克认定了圣诞老人进不来。最后,妈妈想到一个办法:你为什么不写封信给杰里米·帕克斯顿请求帮助呢?

帕克斯顿拥有英国科茨沃尔德的豪华度假屋开发企业,是帕克新家的建筑商。于是,晚饭都没吃,帕克就进了书房,他用歪歪扭扭的字在信中写道:“亲爱的帕克斯顿先生,你给我建造的新家很漂亮,我很喜欢。但我很担心房子没有一个足够大的烟囱。圣诞老人进来时可能会卡住。请你帮帮我吧。”

第二天一早,帕克把信给了邮差,就在家中等待着回信。

两天后,信到了建筑商帕克斯顿的手里。他立即召开会议,商讨是否要为这个孩子改建烟囱。当初施工的工人说,烟囱是用一种新砖建造的,看似比原来少了一块,但因为砖的长度增加了,实际上烟囱是一样大小。设计师也反对重新改建,因为按照要求拆除现在的烟囱,重新用老式的砖建造一个同样大小的,成本包括现有的建造费用、拆除费用、新建费用,将高达2万英镑。

最终,帕克斯顿还是决定去帮助帕克。他动情地说:能够帮助到一个孩子的请求,比2万英镑更能让人快乐。

一天后,帕克斯顿带着一名数学家、一名设计师、三名建筑工人,赶到了帕克家。重新为圣诞老人设计烟囱,帕克分外开心,他的妈妈更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设计过程中,烟囱的尺寸是要考虑的关键问题,需要确保圣诞老人在通过烟囱时不会感到很挤。为此,设计者综合考虑圣诞老人的腰围和他进入烟囱的风险因素,借助一个数学公式计算出烟囱的尺寸,整个过程中,多次征求了帕克的意见,包括外观、颜色。

经过几天的努力,烟囱改建成功了,长1。75米、宽1米、高7米。帕克斯顿对帕克说:“我可以保证这个烟囱足够让最胖的圣诞老人带着礼物进入。”为了让帕克相信,公司还请来吊车,让人装扮成圣诞老人,演示如何从这个新烟囱进入客厅。

当圣诞老人到达客厅的时候。帕克兴奋地向“圣诞老人”竖起拇指,跑过去拥抱他,并邀请他在节日的时候来家里吃饼干。

完成了所有工程,帕克斯顿要走了,他握着帕克的手说:“我会给圣诞老人打电话。保证你今年能够收到比过去都要好的礼物,我保证。”

每天都是圣诞节的故事【6】

9岁那一年,我急于赚钱,去问我家附近的报纸经销商米塞里先生能不能让我放学后兼职送报。他说,如果我有脚踏车,就给我一条派报路线。

当时我们住芝加哥,爸爸身兼4职。他白天在一家金属薄板工厂制作霓虹灯招牌,傍晚替人送花到8点钟,然后开计程车直到午夜,还在周末挨户推销保险。他给我买了一辆二手货脚踏车,但接着他就因肺炎住进医院,没办法教我骑。幸而米塞里先生没说要看我的骑车技术,而只是要看看脚踏车。因此,我推车走到他那里,让他看看,就此上了工。

最初,我把塞满了一卷卷报纸的派报袋挂在脚踏车把手上,推车沿人行道走路送报。不过,推着满载报纸的脚踏车实在别扭,几天之后我就把脚踏车留在家里,另外借用妈的双轮钢丝篮购物车。

骑着脚踏车派报可不容易。你每投一份报只有一次机会,假使报纸扔歪了,没有落在门廊或台阶上,那就糟了。我的办法是把妈的购物车留在人行道上,把每份报送到适当的地方。假如要送到二楼的前廊,而第一次没有投中,我就把报纸捡回来再投。

星期天的报纸页数多,分量重,我便一步步上楼去送。假使下雨,我会把报纸放到纱门里面;如果是公寓大楼,就送到门口。碰到下雨或下雪,我拿爸的旧雨衣盖在购物车上面,让报纸不会湿。

推购物车派报比骑脚踏车要多花很多时间,可是我不在乎。结果我认识了每个街坊—意大利裔、德裔、波兰裔的劳动阶级,个个都对我很好。假使我步行派报看到什么有趣的事物,例如一条狗带着一窝小狗,或者潮湿柏油路面上油渍映出的彩虹光影,也会停步观赏一阵子。

爸出院回家后,白天恢复工作,却因身体太弱,不能再兼别的差事。如今家里需要能够筹到的每一分钱来应付开支,因此卖掉了我的脚踏车。我反正还是不会骑,所以也没反对。

米塞里先生一定已经知道了我没骑车送报,对我却绝口不提。他其实也很少跟我们这些报童讲话,只在我们派报漏掉了哪一家,或是把报纸投在一滩污水里的时候,会痛骂我们一顿。

8个月下来,我送报路线上的订户从36户增加到59户,主要是因为老订户一知道有哪个邻居想订报,就介绍我给人家。也有人在街上把我拦住,叫我把他们列入我的订户名单。

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我每派一份报赚1美分,星期天则每份赚5美分。我每星期四晚上去收报费,大多数订户会多给我5或10美分。不久我从小费赚的钱就几乎与米塞里先生付的工钱一样多。那很好,因为爸还是不能够多做工,我必须把工钱大部分交给妈。

1951年圣诞节前的那个星期四晚上,我去按我第一个订户的门铃。屋里灯亮着,却没有人应门。我到另一家去。也没人应门。下一个订户,以及再下一户,情形都一样。没多久,我已经敲遍了大多数订户的门,按了他们的门铃,但看样子是没有一个人在家。我很着急,因为明天星期五就是交报费的日子了。圣诞节就在眼前,我却没想到大家都会出门买礼物。因此,我沿着走道挨近戈登家、听到屋里有音乐和人声的时候,心里非常高兴。我按了门铃。大门应声而开,戈登先生几乎是把我拖进门去的。

我的59位订户几乎全部挤在他的起居室里,房间中央有一辆崭新的脚踏车,深红色,有一盏电动车头灯,还有车铃。把手上挂着帆布袋,里面鼓鼓地塞了五颜六色的信封。“这是给你的,”戈登太太说,“我们大家都凑了一份。”

那些信封里是圣诞卡,另附那个星期应付的报费。大多数信封里还有一笔丰厚的小费。我愣住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终于有位太太要求大家静下来,温柔地领我到房间中央。“我们从没有过像你这么好的报童,”她说,“从来没有一天漏送报纸或者迟到,报纸从来没有一天是湿的。我们都看到过你推着那辆小小的购物车雨天送报,雪天也送。因此我们认为你应该有一辆脚踏车。”

我只能够说一句“谢谢你们”,说了一遍又一遍。

回到家,我点了点小费,超过100美元—这笔意外财使我成了家里的英雄,也让我们家过了一个欢愉的圣诞假期。我的订户一定是打了电话给米塞里先生,因为我第二天到他的车库去拿报纸时,他已在外头等我。他说:“明天10点钟带你的脚踏车来,我教你骑。”我欣然应命。

我骑车送报才刚感到得心应手,米塞里先生便要我多派送一条路线,一共42户。我骑脚踏车派送两条路线的报,比推着购物车派送一条路线还快。

下雨时,我还是下车把每份报送到干燥的安全地点。如果朝高处投报失手,我就停车,把车放好,再投一次。

我高中毕业后从军,那辆脚踏车给了弟弟。我不记得车子后来怎么样了。可是我的订户还给了我另一件礼物—在圣诞前夕给我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使我永远记得,即使是做最低微的工作,我也要敬业自重。

每天都是圣诞节的故事【7】

初中毕业后,我很幸运地来到了澳大利亚卡尔古利中学留学,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班主任——娜维耶芙·戈曼。她是个黑白混血的女教师。四十多岁,和蔼可亲。在她的帮助下,我很快便融入了新环境。

转眼到了圣诞节。人们格外重视这个节日,它是澳大利亚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我也一直盼着过节,因为我很想送戈曼一份礼物。平时找不到借口,可在圣诞节,没有人会拒绝礼物。

最终,我从网上选了一顶红色圣诞帽,是来自中国的手工艺品,上边镶有蜡染的花朵和金丝的边。据说。澳大利亚人在圣诞晚上戴上圣诞帽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温暖外,第二天人们还会发现在帽子里有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主角,无论你去哪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红帽子,有的是帽尖发亮的,有的是金光闪闪的。内心里我为选这个礼物欣喜不已。

父母得知我的心意,马上帮我从国内订了货,寄了过来。在澳大利亚,这类物品要比在国内贵上数倍。从学校通讯录查到戈曼的家庭住址,便把圣诞帽直接通过邮局寄了过去。

圣诞节过后,开学第一天,廉政公署的车突然停在了校门口。

他们来这儿干什么?调查谁?大家议论纷纷。不久,有消息灵通的学生说:“他们来找戈曼!”有一个同学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她因为受贿正在接受调查。”

这消息让我吃惊不已。“戈曼是多么好的老师,怎么可能受贿?”正在我疑惑不解时,校长板着脸孔把我叫了出去。我忐忑不安地进到校长室,看到两个警察正坐在那儿等我。

过了很大一会儿,我才弄明白,戈曼的受贿案竟与我有关,我已经成了廉政公署的“行贿嫌疑人”。原来,澳大利亚政府有规定,为了防止学生受到不公平待遇,教师接受学生礼物不能超过5澳元,并且应该回赠相应价值的礼品。而戈曼不仅接受了相当于25澳元的圣诞帽,并且没有给我任何回赠的礼品。这一行为分明是行贿、受贿!

听完警察有板有眼的叙述。我急得快要掉下泪了。我反复向他们解释:“这圣诞帽在中国只卖26元钱!而且,我是在戈曼不知情的情况下寄出的,事先她并不知道。”

“还好!也许她真的不知道此事。”一个警察咕哝着说。

此刻,戈曼休假刚刚回来。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详细调查,戈曼因为回南方同家人一起过圣诞,刚刚接到这份礼物,还不知道这份礼物的具体价值。

警察找到她,她解释道:“我正打算今天课后和那个学生沟通。”

看着一边站着的我,她认真地表示:“我应该付给你25澳元。”

圣诞帽风波过去了,结果我送老师礼物,最后我却赚了她大约一百多元人民币。

这件事过去之后,我才了解到,在澳大利亚,人人崇尚公正廉洁,每个公民都有监督和执行这一社会体制的责任。在澳大利亚人看来,“公心即私心”。我想,澳大利亚人尊尚的公正廉洁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正标尺。

每天都是圣诞节的故事【8】

在19世纪初,一个叫约翰的14岁男孩住进了英格兰的一家孤儿院。那时的孤儿院生活是很可怕的,孤儿就意味着没人喜欢、没人疼爱。这座孤儿院的院长对孩子们少有爱心,这里也没有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没有同情,没有理解。

孩子们一年到头都要劳动,他们每天天一亮就起来干活,一直干到天黑。一年之中,只有圣诞节这天孩子们不用干活,而且还可以收到礼物——只橘子。约翰到孤儿院后,每年都盼望着圣诞节,还有这只橘子。

在英格兰,无论是对约翰还是对他的同伴来说,橘子都是稀罕的东西。孩子们每次拿到橘子时都视若珍宝,他们把宝贵的橘子保存几天、几星期,甚至几个月——守护着、闻着、摸着、欣赏着这只橘子。通常他们都要保存很久,等他们剥开橘子皮时,却发现它已经烂了。

每当圣诞节快到时,孩子们都会有很多想法,他们会夸口说:“我要把我的橘子存得最久。”约翰睡觉时喜欢把他的橘子放在枕头边,他把橘子贴在鼻子上闻它的香味,拿在手里时都不敢用力,生怕蹭破了橘子皮。橘子能给他带来一种安全感、富足感,让他心里能暂时离开眼前的贫苦,产生—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年的圣诞节,约翰心里特别高兴,因为他马上就要成年了。他知道自己将会变得更强壮,而且不久就可以离开孤儿院了。他高兴地想象着自己的未来,他还想把橘子留到明年他生日那天。如果保存好,不摔不碰,他也许就能在生日这天吃到它。

圣诞节终于来了,孩子们兴奋极了,撒着欢跑向餐厅。约翰闻到了一股与平日不同的香气,他快步奔跑着,因为他太过兴奋,而且鞋也不合脚,他跌倒在地上,这引起了一阵混乱。约翰刚从地上爬起来,就听到院长严厉地吼道:“约翰出去,今年没有你的橘子了!”约翰大哭起来,他飞快地跑回到寒冷的宿舍里,躲在床角,以免别的孩子看到他的痛苦。

过了一会儿,房门打开了,他的伙伴们回来了。伊丽莎白走到他的跟前,眼里含着眼泪,把一个布包递给了约翰。

“拿着,约翰。”她说,“这是给你的。”

约翰伸手掀开布包的一角,看到里面是一只大大的橘子,只是橘皮上有好几条切痕。他明白了,是伙伴们每人从他们的橘子上切下一瓣,拼成了这只又大又漂亮的橘子,约翰感动极了。

约翰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年的圣诞节他的朋友们给予他的关爱。他的幼年是在冷酷的环境里度过的,然而在长大成人的这一年,他收获了友谊和关爱。

后来约翰有了自己的事业,但他从没忘记这只橘子,每到圣诞节来临时,他都会买很多橘子送给孤儿院的孩子,因为他从没忘记自己的梦想,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圣诞节享受橘子的香味。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