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蓦然回首》

文章 2019-07-12 05:02:58 1个回答   ()人看过

蓦然回首是漫不经心,也引申为忽然发现,忽然明白,顿时悟透;表示一下子回头或突然回头,不经意回头的意思。经历过的事情,再次在脑海里显现。

这儿不是泰安街,没有阔叶树在墙外伸进来。也不是冬天,正是炎热的午后。我的手里少了那个画箱,没有夹着油画,即使是面对那扇大门,也是全然陌生的。

看了一下手表,早到了两分钟。

要是这一回是看望别的朋友,大概早就嚷着跑进去了,守不守时又有什么重要呢!只因看的人是他,一切都不同了。

就那么静静的站在门外的夕阳下,让一阵阵熟悉而又遥远的倦怠再次淹没了自己。

我按铃,有人客气的领我穿过庭院。

短短的路,一切寂静,好似永远没有尽头,而我,一步一步将自己踩回了少年。那个少年的我,没有声音也没有颜色的我,竟然鲜明如故。什么时候才能挣脱她的阴影呢!

客厅里空无一人,有人送茶来,我轻轻道谢了,没有敢坐下去,只是背着门,看着壁上的书画。

就是这几秒钟的等待,在我都是惊惶。

但愿有人告诉我,顾福生出去了,忘了这一次的会晤,那么我便可以释然离去了。门开了,我急速的转过身去。我的老师,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启蒙老师,正笑吟吟的站在我的面前。

我向他跨近了一步,微笑着伸出双手,就这一步,二十年的光阴飞逝,心中如电如幻如梦,流去的岁月了无痕迹,而我,跌进了时光的隧道里,又变回了那年冬天的孩子——情怯依旧。那个擦亮了我的眼睛,打开了我的道路,在我已经自愿淹没的少年时代拉了我一把的恩师,今生今世原已不盼再见,只因在他的面前,一切有形的都无法回报,我也失去了语言。

受教于顾福生老师之前,已在家中关了三年多,外界如何的春去秋来,在我,已是全然不想知觉了。

我的天地,只是那幢日式的房子、父亲母亲、放学时归来的姊弟,而这些人,我是绝不主动去接触的。

向街的大门,是没有意义的,对我,街上没有可走的路。

小小的我,唯一的活动,便是在无人的午后绕着小院的水泥地一圈又一圈的溜冰。

除了轮式冰鞋刺耳的声音之外,那个转不出圈子的少年将什么都锁进了心里,她不讲话。

初初休学的时候,被转入美国学校,被送去学插花,学钢琴,学国画,而这些父母的苦心都是不成,没有一件事能使我走出自己的枷锁。出门使我害怕,街上的人更是我最怕的东西,父母用尽一切爱心和忍耐,都找不出我自闭的症结。当然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只有反抗更重,后来,我便不出门了。

回想起来,少年时代突然的病态自有它的原因,而一场数学老师的体罚,才惊天动地的将生命凝固成那个样子。这场代价,在经历过半生的忧患之后,想起来仍是心惊,那份刚烈啊,为的是什么?生命中本该欢乐不尽的七年,竟是付给了它。人生又有几个七年呢!

被送去跟顾福生老师学西画并不是父母对我另一次的尝试,而全然归于一场机缘。

记得是姊姊的朋友们来家中玩,那天大概是她的生日吧!其中有一对被请来的惨烈战役。于是他趴在地上开战了,活泼的笔下,战马倒地,白人中箭,红人嚎叫,篷车在大火里焚烧……

我不挤上去看那张画,只等别人一哄跑去了院子里,才偷偷的拾起了那张弃在一旁的漫画,悄悄的看了个够。

后来陈对我说,那只是他画着娱乐我们的东西而已,事实上他画油画。陈竽老师便是顾福生。早年的“五月画会”稍稍关心艺术的人都是晓得的,那些画家们对我来说,是远天的繁星。

想都不能想到,一场画中的战役,而被介绍去做了“五月”的学生。要我下决心出门是很难的。电话中约好去见老师的日子尚早,我已是寝食难安。

这不知是休学后第几度换老师了,如果自己去了几趟之后又是退缩了下来,要怎么办?是不是迫疯母亲为止?而我,在想到这些事情的前一步,就已骇得将房间的门锁了起来。

第一回约定的上课日我又不肯去了,听见母亲打电话去改期,我趴在床上静静的撕枕头套里的棉絮。

仍然不明白那扇陌生的大门,一旦对我开启时,我的命运会有什么样的改变。站在泰安街二巷二号的深宅大院外,我按了铃,然后拼命克制自己那份惧怕的心理。不要逃走吧!这一次不要再逃了!有人带我穿过杜鹃花丛的小径,到了那幢大房子外另筑出来的画室里去。我被有礼的请进了并没有人,只有满墙满地的油画的房间。那一段静静的等待,我亦是背着门的,背后纱门一响,不得不回首,看见后来改变了我一生的人。

那时的顾福生——唉——不要写他吧!有些人,对我,世上少数的几个人,是没有语言也没有文字的。

喊了一声“老师!”脸一红,低下了头。

头一日上课是空着手去,老师问了一些普通的问题:喜欢美术吗?以前有没有画过?为什么想学画……

当他知道我没有进学校念书时,表现得十分的自然,没有做进一步的追问和建议。

顾福生完全不同于以往我所碰见过的任何老师,事实上他是画家,也不是教育工作者,可是在直觉上,我便接受了他——一种温柔而可能了解你的人。

画室回来的当日,坚持母亲替我预备一个新鲜的馒头,老师说那是用来擦炭笔素描的。

母亲说过三天再上课时才去买,我竟闹了起来,怕三天以后买不到那么简单的东西。

事实上存了几日的馒头也是不能用了,而我的心,第一次为了那份期待而焦急。这份童稚的固执自己也陌生得不明不白。“你看到了什么?”老师在我身旁问我。

“一个石像。”“还有呢?”“没有眼珠的石像,瞎的。”“再看——”

“光和影。”“好,你自己先画,一会儿老师再来!”

说完这话,他便走了。

他走了,什么都没有教我,竟然走了。

我对着那张白纸和书架发愣。

明知这是第一次,老师要我自己落笔,看看我的观察和表达能有多少,才能引导我,这是必然的道理,他不要先框住我。而我,根本连握笔的勇气都没有,一条线也画不出来。

我坐了很久很久,一个馒头静静的握在手里,不动也不敢离去。“怎么不开始呢?”不知老师什么时候又进来了,站在我身后。“不能!”连声音也弱了。

老师温和的接过了我手中的炭笔,轻轻落在纸上,那张白纸啊,如我,在他的指尖下显出了朦胧的生命和光影。

画了第一次惨不忍睹的素描之后,我收拾东西离开画室。

那时已是黄昏了,老师站在阔叶树下送我,走到巷口再回头,那件大红的毛衣不在了。我一个人在街上慢慢的走。一步一步拖,回家没有吃晚饭便关上了房门。

原本自卑的我,在跟那些素描挣扎了两个多月之后,变得更神经质了。面对老师,我的歉疚日日加深,天晓得这一次我是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决心,而笔下的东西仍然不能成形。在那么没有天赋的学生面前,顾福生付出了无限的忍耐和关心,他从来没有流露过一丝一毫的不耐,甚至于在语气上,都是极温和的。如果当时老师明白的叫我停课,我亦是没有一句话的。毕竟已经拖累人家那么多日子了。

那时候,我们是一周上两次课,同学不多,有时全来,有时只有我一个。别人是下课了匆匆忙忙赶来画室,而我,在那长长的岁月里,那是一周两次唯一肯去的地方。虽然每一次的去,心中不是没有挣扎。有一日画室中只有我一个人,凝望着笔下的惨败,一阵全然的倦怠慢慢淹死了自己。

我对老师说:“没有造就了,不能再累你,以后不要再来的好!”我低着头,只等他同意。

又要关回去了,又是长门深锁的日子,躲回家里去吧!在那把锁的后面,没有人看出我的无能,起码我是安全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