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厨房》的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2 06:11:58 1个回答   ()人看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学会制定研究计划,知道计划包括的基本内容;学会正确分工,并能说出理由,初步提高判断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能够表达个人思想和观念,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及自己,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整体来说,教学目标全部达成。具体来说,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指导了计划应包括: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小组分工、具体的活动安排和预期成果五部分,并在他们初步制定的计划里面体现了出来;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合理的分工,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判断能力,还给其他同学提供了一个评价的机会;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充分的与他人沟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设计环节是合理的,对学生的评价也比较到位,能够抓住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和关键词,把握住课堂生成,对学生的指导比较到位有效。

由于对三年级学生不太熟悉,对课堂的调控不太到位,致使在教学的同时还要维持纪律,另外受到了“展示课”的限制,每个环节都没有砸实,没有深入进去,给人一种飘在表面上的感觉,环节与环节之间交代不清,就急于进入下一环节,这就导致了在课的最后部分,学生对于表格不明不白,问出:这是啥的问题。

引导学生去修改表格的目的是好的,但是由于交代不清,没有给学生一个必要的解释,目的没有达到。

自己一直任教高年级的科学课,对三年级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不够了解,很多语言不够贴近学生,学生听不明白,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教学心情也影响了教学有效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教学对象,选择适合的教学语言,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这里有一个比较迷惑的地方,对于研究计划可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范文,如果提供了会不会给学生领入一个瓶颈的范围内,怎样避免这个问题;如果不给提供,学生对计划没有直观的印象,很抽象,这样制定起来就感觉很费劲。关于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仔细研究,反复实践。

总之,备课备课,不光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这是上好一节课的最基本的前提,虽然这节课基本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