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爱国故事有哪些

文章 2019-07-12 06:21:45 1个回答   ()人看过

钱学森是我国的“导弹之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钱学森的爱国故事,欢迎来参考!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一):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位姓钱的人物: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人称“三钱”。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十分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但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明白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之后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

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之后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最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天安门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必须能回来,此刻最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二):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然后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能够放下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下祖国。我就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回到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学森是”间谍”。其实,这些书籍和笔记本,然后一部分是公开的教科书,其余都是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员每一天晚上隔10分钟进室内开一次电灯,使他根本无法入睡。钱学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学院中坚持正义的同事和学生的同情,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状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他租房子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家里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能够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然后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状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到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必须能回到祖国。此刻,我最后回来了!”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下了这一切。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这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然后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三):

钱学森以前说过,这一生当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另一个是他的岳父蒋百里。

蒋百里以前留学日本士官学校,被誉为“现代兵学之父”,有人说他以前两次打败日本陆军。在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蒋百里靠着优异的成绩打败了所有的同学,包括之后的日军名将,例如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山本五十六。

蒋百里获得了象征日本军界最高荣誉、裕仁御赐的樱花宝刀。然后在1937年抗战初期,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首次提出了持久抗战的观点。曰本战败之后,很多日本军官吃惊的发现,大日本皇军几乎是在老老实实地按照蒋百里的指挥,由东到西进军,然后陷于湘西战场’最后以失败告终。

蒋百里为钱学森做出了两件影响颇大的事,一件是婚姻,还有一件是专业选取。

蒋百里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是莫逆之交,蒋百里在日本留学期间以前和一个日本女人结婚,并生下了5个女儿。他明白钱学森是钱家独子,而且没有结婚,于是有意将自己的第三个女儿蒋英嫁给钱学森。钱学森和蒋英两人在父辈的安排下,很快产生了感情。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到欧洲留学。两人之间虽远隔万里,但仍然互通书信,感情在分别中愈加的深厚。直到1947年,钱学森才回到上海和蒋英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一齐回到了美国,感情甚笃。在被美国扣押、迫害的日子中,两人始终相濡以沫,相互扶持。

钱学森赴美留学之前,父亲钱均对儿子选取航空科学专业十分反对。钱均认为,中国的航天工业基础十分落后,还是将飞机研制好才是当务之急。但是钱学森却坚持认为,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落后西方一大截,只有从航空理论基础上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赶超西方。父子俩人都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还出现了争执。

蒋百里先生听说钱家父子二人的争持后,便去当和事佬,他向钱均仔细介绍了西方航空行业的发展,跟他说航空工业是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产业,工程实践是要跟着理论走的,没有理论,任何实践都是空话。蒋百里的话让钱均茅塞顿开,钱均最后不再阻挠儿子学习航空理论。

钱学森回忆往事的时候,对岳父为自己说服了父亲很是感激,同时也感谢蒋百里将女儿交给他,给他一个好妻子。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四):

钱学森的一生,可谓是历经风雨。他出生于中国内忧外患、被人宰割的时代。他是中国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的爱婿。钱学森为了挽救危亡中的祖国,他先是赴美留学’求取知识,等到归国的时候,却被美国强行扣留。兜兜转转数年,他最后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建设,然后在二战中立下赫赫功勋,也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的发展立下不小的功劳。

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

晚清的中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时代,当时列强瓜分中国,中国迈上了屈辱的路程。个性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期,庚子之难就在这个时候爆发,这场战役让那些不平等条约再次落在中国人民的肩上,加重了中国人的负担,使中国完全的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在武昌发动了灭亡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从此拉开了中国民族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钱学森就在武昌起义的两个月后出生,出生地是在上海。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中国大地烽火四起,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百姓困苦,民不聊生。钱学森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完了他的童年。幼年时期的钱学森就意识到中国积贫积弱的现象,他立下壮志要改变中国的现状,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星光大道。

1923年9月,钱学森12岁,他进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六年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钱学森取得清华大学第二届赴美公费留学生的资格。1935年8月,钱学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国邮政船,离开了动荡不安的祖国,望着白浪翻滚的黄浦江面,钱学森思绪如潮,他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道:“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你此刻是豺狼当道,我要到大洋的彼岸,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你早日在东方复兴!”

同年九月,钱学森到了美国,顺利进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五):

1949年5月20日和1949年5月14日,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负责人葛庭燧、曹日昌教授分别写信,他们劝说钱学森回国参加祖国战后建设。同年10月1日,然后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钱学森下定主意,立誓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

1950年7月,钱学森准备将整理好的八百公斤的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祖国,但遭到美国移民当局的强行拘留,并扣押了所有的资料和书籍。美国海军部高级次长表示:“钱学森参加了美国很多机密科研机构,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步兵师,我宁可将这家伙击毙,也不让他回到中国!”

钱学森在美国遭到强行拘留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丨国内多位科学家纷纷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太过极端。新中国公开指责美国在违反个人意愿的状况下强行扣押钱学森,这是完全不贴合美国所谓的人权、民主、自由等口号。

中国为了让钱学森早日回国,也在时时刻刻地想着法子。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表示,中国能够释放在朝鲜战场上被俘的美国十一名高级将领,为了表示诚意,中国会先释放4名美国的王牌飞行员。然而,美国坚持不让步,声称并没有证据表示钱学森想要回国。

就在谈判无以为继的时候,然后全国人大副常委陈叔通忽然收到钱学森的来信,信中的资料是要求祖国帮忙他回国。原先钱学森透过美国的报纸看到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陈叔通’而陈叔通正是他父亲钱均的好朋友,于是便决定给他写信。钱学森先是摆脱美国特务的监督,在写给比利时的亲戚家书的夹层中留下了这封写给陈叔通的信件。

陈叔通接到信后,立刻将信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以此作为美国当局扣留钱学森的铁证,美国只得以“驱逐犯人”的名义放钱学森先生归国。1955年9月17日,然后钱学森先生最后得偿夙愿,携带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踏上了归国的路途。当年10月8日,钱学森先生最后回到中国广州。

但是,对于美国政府以驱逐罪犯的名义将他放回,钱学森异常愤恨,他坚决表示,如果美国不就此向他道歉,他就永远不再去美国。果然,在钱学森回国后的生命中,然后他再也没有前往美国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