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枚鹅蛋的故事

文章 2019-07-12 06:52:27 1个回答   ()人看过

“什么,我挨了打难道还缺理了?”

“不是缺理不缺理,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们都有过错。”

“我没错。他一个小伙子打我,就是不行!”

“您这是一面之词,难道不是您先动了手?”

“我动手有那么重吗?反正我也不跑不送,你们看着办。”

坐在炕头上的孔大妈一脸的愠色,仍然憋着挺大的火气。民警老毕和小沙坐在炕沿上,也不着急,一条一绺和她讲道理。

几天前,孔大妈老两口在公路边放羊时,羊群上了公路,把正好经过的小轿车司机和妻子吓了一跳,开车的小伙子紧急刹车,因为担心车上怀孕的妻子,自然就没有好言语,双方吵了起来。情急之下,孔大妈动手打了小伙子一耳光,小伙子也不示弱还了手,孔大妈的眼睛出了血。事情闹到了派出所。

老毕和小沙接手这起案子,让他们先到医院体检、看病,随后给双方做了笔录。好在小伙子怀孕的妻子没有闪失,孔大妈的眼睛也没有大碍。老毕和小沙想着把事情给双方调解调解,互相认个错,找补一下看病的花费,来个两全其美。

两人今天找小伙子,明天找孔大妈。可是双方你不服,他不忿,都说自己的理儿,好像就是民警没理。要说扛得劲头大的,还是孔大妈,她要“叫个真章”,非要把小伙子“装进去”,话里话外,孔大娘甚至还流露出民警偏袒对方的意思。这不,说着说着,孔大妈又闹了个半僵。

老毕和小沙对孔大妈的有些话没法解释,但他们心里有底,“出水再看两腿泥”。当然,他们更知道,类似的案子如果走裁决,自己省心省力,可是那样的话,总觉得效果不尽理想。不管双方态度咋样,老毕和小沙一门心思想让双方和平解决,就勤跑腿、多磨嘴,隔三差五来到孔大妈家。有时下乡,见到老两口在路边放羊,还主动下车聊上几句,让他们注意安全,想方设法给孔大妈“破劲”。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晃一个月过去了,孔大妈似乎窥见了俩民警的良苦用心,态度终于缓和下来。老毕和小沙趁热打铁,又经过几次说和,把双方召集在一起,心平气和达成了协议。案结事了,两边都觉得民警“这碗水端得还算平”。

时光飞快,转眼两个月过去了。

一天中午,孔大妈又来到派出所,说自家的羊丢了九只,这天正巧又是老毕和小沙值班。一番了解,孔大妈老两口自制了一辆“排子车”,昨天拉着八十多只羊到离村较远的大沟里放牧。不料车子出了故障,将羊群放开后老伴去修车。晚上回到家,老两口一见数,少了九只羊,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

九只羊少说也值好几千元,这对于老两口来说可不是小数目。老毕和小沙刚刚吃过中午饭,把情况汇报给所长,又和其他值班的同志交代了一番,带着孔大妈来到放羊的现场。两个人一边勘察还一边给附近村的干部打电话询问。

大沟虽然不深,杂草却相当密实,确实是放羊的好去处。只可惜孔大妈年岁较大,又是一个人看管一大群羊,难免照顾不到。

大沟北侧一百多米远有一处将近一人高、十几米长的土壕,老毕和小沙来到这里,隐隐约约发现地上的羊蹄印迹,蹄印一路向北,北面则是另外一个乡。

天说黑就黑下来,老毕和小沙只好先将大妈送回家。回到派出所吃过晚饭,老毕给邻乡的派出所打去电话,细说了孔大妈丢羊的事,之后和小沙一起赶到邻村。一直忙活到晚上十点多钟,终于在一家农户找到了九只羊。

现在来说说孔大妈。她两次和老毕小沙打交道,觉得俩人“还真是那么回事”。想起当初自己的偏见,她总觉得心里“不落忍”,怎么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呢?正好,家里养的鹅开始下蛋了,孔大妈舍不得吃,先攒下五枚,兜着来到三里远的派出所。老毕和小沙说什么也不收,可看着孔大妈着急的样子,又怕伤了她的心,只好收下,放到了派出所的伙房里。

老毕和小沙想得更多的,还是警察的纪律,他们不能白白吃掉孔大妈的鹅蛋。但是直接送回去,又怕孔大妈的面子不好看。想着孔大妈家的日子也不宽裕,两人便买了两桶食油、一兜蔬菜,送到了孔大妈的家里。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