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经典故事

文章 2019-07-12 07:05:22 1个回答   ()人看过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佛教的经典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佛教经典故事

南天竺国有个男子皈依佛法,出家修道。这本是好事,但他有一种习气,喜欢经常洗澡,用酥油等物满身涂抹,一定要使身体十分洁净、香滑。在其他吃穿方面也十分讲究。总之,一句话,他非常珍惜他的肉体。可是佛门修持方法最要紧的是,必须把一切幻色妄境看清楚、看透彻,知道那些都是虚幻的、幻妄的。不能被这些引起爱憎、好乐的情绪,因为这种情绪会缠缚正智慧,令人迷而不悟。这位比丘因为有色身的爱缚,所以修了好久,竟不能证得圣道,他自己还不明白是什么缘故。

后来他听说,摩娑罗国有一位优婆笈多尊者是已经得道,他便登山涉水跑去请教。到了那里,见到尊者,照例礼了足,然后请问圣道。

尊者见到比丘前来顶礼求法,看到比丘的病根由于色身的爱缚未除,便道:“你若能听我的话我便教给你圣道。”比丘很欢喜的答应了。

尊者便带他走入山中,用神通变出一株大树来,叫比丘爬上树去,比丘努力爬上去。依据尊者所指,爬到一株横伸出的树枝上,静静地等候着尊者第二道命令。

尊者用神通在树下变出一个大陷坑,有一千节胳膊那么大,一千节胳膊那么深,比丘在树上看到,吓出一身冷汗!心想早知道树下有这么大的坑,我是绝不敢爬上来,可是师父为什么要我冒这个险呢?他正吓得战战兢兢时,只听得尊者在树下厉声喝道:“把你的两脚放开!”比丘虽然害怕,但自己刚才说过,听从师父的话,没办法只得把两脚慢慢放开,那两手自然把握得更紧。怎知尊者更喝令放开一只手,比丘也勉力放开右手,单靠左手吊牢树枝,尊者又喝:“把另一只手也放开!”比丘再不能无条件的服从了,苦着脸哀求道:“师父慈悲,弟子若再放手,这身子会立即掉入深坑,准会跌成肉酱。”

师父道:“咦,你刚说听从我的话,怎么一刻儿就违拗起来了呢?”比丘心想:只要得闻圣道,这个身子便跌烂,也算不了什么,只这一个念头已消灭了他色身的爱缚。

他闭着眼、咬紧牙,准备摔下去,可是身子并不觉得飘荡,许久还不曾摔到坑底。等他微微睁开眼睛看时,奇怪,还不是好端端的站在师父旁边,什么树啊、坑啊一概不见了。于是比丘恍然大悟:原来树和坑都是幻化出来的,虚妄不实的,再进一步推究,那我这色身不也是幻化的吗?想到这里色身爱缚就被解除了。

尊者的神通力一一看得明白,就给他说法,比丘十分用功地听受思惟,不久就证得了罗汉果。

篇二:佛教经典故事

从前有个国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安定。邻国的国王对这块富饶的土地早已垂涎三尺,就派军营前来攻打。消息传来,国王连忙组织军营,准备抵抗。他下令,凡是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一律自备武器、粮食,参加军营,抵抗敌人的入侵。

这个国家有个老织布匠,将近六十岁,也应征入伍。他的老婆比较年轻,长得又漂亮,平时总瞧不起自己的丈夫,认为他没出息,经常发点小脾气,刁难丈夫。

老织布匠很爱自己的小媳妇,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样样顺着她。这次接到应征入伍的命令,就来与她商量:“我要去参加军营和敌人打仗,按规定,必须自备武器、粮食,以及一切必须物品。请你把东西都准备好,好让我按时出发。”

他老婆的脾气又犯了,交给他一个能盛五升米的水桶,用来放粮食。又给他一个织布用的大梭子,有一丈一尺长,气呼呼地对他说:“家里哪有什么武器?什么放粮食的东西?你就拿这两件东西去打仗!我告诉你,要是你把木桶弄破、把梭子弄丢了,你就别回来见我,我再也不和你一起生活了。”

老织布匠没办法,只好拿了这两样东西,告辞出门。一路上他一点也没考虑到打仗有多么危险,也许会有死伤,一心想的是:“千万要保管好这两件东西,不能出丝毫差错,否则对老婆无法交代。”

战斗开始了,两军混战在一起。他们的军营渐渐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老织布匠唯恐这两样东西受到损失,到时候连老婆也丢了,所以别人都向后逃脱时,唯有他不逃,把两样东西高举在头顶上,面向敌人,独自站着。

敌军本来正要追击,但见老织布匠这个样子,搞不清楚他手里拿的到底是什么武器,不敢贸然前进,反而向后退去。

国王趁这个机会,把败退的军营全部收拢,重新整好队,合力并进,又投入战斗。这次大家同仇敌忾,敌军抵挡不住,终于兵败如山倒,被杀得落花流水,尸横遍野,老织布匠他们的军营,取得彻底的胜利。

战争胜利了,国王十分高兴,召集全部军营,要论功行赏。大家都说这次战斗之所以获胜,老织布匠的功劳最大。

国王把老织布匠叫过来,夸奖他说:“你可真勇敢!胆子真大!独自一个人抵挡、击退敌军。”

老织布匠老老实实地说:“我不是武士,更不会打仗。只因我要从军时,老婆交给我这两件东西,说如果这两件东西有所损失,她就要和我离婚。我怕失去她,所以宁愿死,也不能让这两件东西受到损伤,没想到因此而击退敌军。说实在话,这是我们国家的运气,而不是我有多么勇敢!”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对大臣们说:“这个人因为怕老婆,而解救了国家的危难,应当给他记头功。”随即拜他做大臣,赐给他许多财产,还有房屋、使女等等,地位只在国王一人之下。

老织布匠的老婆见丈夫衣锦荣归,喜出望外,再也不嫌丈夫没出息了。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篇三:佛教经典故事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户人家的妻子生下一位具有十八种丑相的女孩,她的父母都很忧愁,父亲说:“这样难看的孩子,干脆趁晚上,把她溺死,再丢出去喂狗。”

母亲说:“您不要这么说,杀人是天理所不容的,毕竟她是我们俩的孩子。起码等到她长大,能自己独立生活的时候,再把她赶出门。”丈夫想一想,也同意了。

从此以后,他们把她关在家中偷偷地养着,不让任何人知道与看见。等到她能独自行走时,这对夫妇便把她赶出家门。她流浪街头,四处行乞,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相貌本来就够丑的,却又染上严重的麻疯病,她实在是痛苦难忍,便在街道上乱喊乱叫了起来。

阿难尊者看到她惨叫的情景,生起无比的悲悯心,于是上前温和地问:“女孩,你是谁呀?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她的神智还算清楚,悲伤地对尊者祈求说:“尊者啊!一定是因为前世恶业所感召,我才变成现在这副模样。求求尊者,消尽我的恶业吧!”

尊者悲悯地安慰她:“你不必担心,我教你行善,以善业的力量,来消尽你的恶业。”

于是,阿难尊者从别的地方找来一些芝麻油、供香,把她带到佛的发塔和指甲塔前作了香、灯、涂香、鲜花等的供养。这时,给孤独长者正好也来到这里,看见这一情景,过去询问,尊者便告诉长者事情的经过。给孤独长者看见丑女没穿衣服,生起慈悲心,于是送给她一件衣服。

佛陀已观知这位可怜的女子,便亲自来到塔前。丑女见到佛陀三门寂静、相好庄严、圆满严饰的金身,马上生起很大的信心,她想:“我供养发塔、指甲塔的功德已经很大,今天若能再亲自供养佛陀,功德更不可思议。”想着想着,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供养佛陀。她无比欢喜地在佛前合掌祈祷,接着,就在这欢喜心中去世了。

她转生到当地的一户商主家,生下来时非常端庄秀丽,全身肤色金黄,因此取名“金色”。金色刚满七岁时,对佛法生起信心,在求得父母的同意后,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出家后,她昼夜精进,很快地就灭尽烦恼,获得阿罗汉果位,成为具足大神通的阿罗汉。

证果之后,她用神通观察自己的前世,知道是阿难尊者把她从十八种丑相的贱种人中救拔出来,所以她对阿难尊者特别感激,天天恭敬供养阿难尊者。

比丘们看见这一情景,前去请教世尊:“世尊,金色罗汉以什么样的因缘生在富贵之家,全身肤色金黄?又为什么年纪还小,就对佛法产生信心,出家证果呢?希望世尊为我们开示。”

世尊说:“你们还记得舍卫城曾有个十八种丑相的女孩子吗?”

“记得,记得,她真是丑得可以。”

“当她正在供养我的发塔时,我亲自到她的面前,她见我之后,生起大信心及欢喜心,并在充满欢喜心及大信心中去世。因此她转生到大商主家,一出生肤色就是金黄。”

比丘们又问:“那么,请问世尊,她造了什么恶业,而成为十八丑相的贱种人呢?”

世尊说:“这是她过往业力成熟的缘故。早在人寿两万岁迦叶佛出世的时候,印度鹿野苑有位施主的一位女儿,长大后对迦叶佛具足信心,还祈求父母同意她出家。出家后,她个性刚强,恃财好胜,常常恶口骂人‘人贱’、‘丑人’等。后来,她一生中修持清净梵行,在临终前发愿:

‘我一生中出家修持梵行,虽然没有什么成就,就以这出家功德,希望能于释迦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获证阿罗汉果,而且希望恶口骂人的恶业不要成熟。’

但是,因果不虚,这个骂人的恶业最先成熟,使她成为具有十八种丑相的贱种女。后来,善愿成熟,得以遇到我,并对我生起信心及欢喜心,由此转投生为商女,最后出家获证阿罗汉果。这就是她的前后因缘。”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