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三年下册《迷人的张家界》教学反思范文

文章 2019-07-12 09:34:25 1个回答   ()人看过

现在各个中小学都在使用新教材,我是最后一届使用旧教材的教师,课文老了点,望各位前辈见谅。

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节课时,当我正在全情投入地和学生们讨论诺尔曼.白求恩是如何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有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之时,有一个男孩忽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白求恩应该听从指挥,离开阵地。因为当时战场上非常地缺少象白求恩这样可以做手术的医生。他应该注意安全,保住生命,为更多的八路军战士动手术。

这位学生的想法和我如出一辙,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我和他们一样做小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来着的。我当时想,白求恩后来因为动手术时感染而牺牲,一定是因为当时很疲劳。如果他活下去,还能为很多很多受伤的战士做手术。

面对学生的提问,如果我肯定他,那么我费那么大的劲和同学们讨论的内容不就成了废话一堆吗?如果否定他,那么学生合理的想法,就被抹杀了,打击了他们积极性。以后课上,谁还愿意积极思考,发表自己个人意见呢?

于是,我首先肯定地说:“**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能从长远作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非常好。不过在当时紧张的战斗形势下,白求恩首先想到的是战场上不断有伤员被抬下来,他们急需救治,所以白求恩不可能先考虑以后的事情。他认为做为一个大夫,救死扶伤是他的天职,所以他不肯离开手术台,离开伤员。”

在课堂上,难免会遇到诸如此类的不在意料之中的事发生。其实,意料外也是意料中的事情,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鲜活的个体,如果每一个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考虑都是一模一样的,那教学未免也太乏味了。我觉得,教师的乐趣,就在于与学生探讨此类突如其来的问题。在探讨此类问题之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想方设法肯定你的学生,哪怕学生的回答再不着边际,答非所问,也应该变着他的肯定他,或者是从某一个方面肯定他,因为你的学生的想法,与众不同。

上课不是生产流水线,一模一样的教案也不可能上成一样的课。因为人是不可复制的,思维是不可复制的,一堂课当然也是不可复制的。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并不是在于他能够按部就班地把他的教案上下去,完成他的课时计划,而是在于他能够随时根据上课的情况,及时地修改他的课时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成性教学吧。于是,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教师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课上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情况和变化。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