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神话背后是一种文化

文章 2019-07-12 09:49:30 1个回答   ()人看过

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兼创办人之一,于2011年10月5日因癌症辞世,享年56岁。

创新天才乔布斯辞世,媒体上有人总结乔布斯的创新成就,有人分析其个性与创新的关系,有人解读其“工业美学”,还有人号召向乔布斯学习。

美联社说,他“是一位CEO,一位科技奇才,一位未来学家,一位革新者,一位铸造者”;对于乔布斯的成就,《华尔街日报》也作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解读。如果我们把乔布斯的成功归功于美国的“制度”,为什么有着相似“制度”的日本、欧洲没有产生乔布斯?甚至在美国,乔布斯式创新者也为数极少,甚至有人认为他是“绝版”。这说明,个人的经历、理念、个性对于创新的决定性作用,其中有很多因素对企业家个人是有启发意义的。

但乔布斯式创新仍然需要某种土壤,这就是制度性、文化性的前提。这种前提作为“因”,并不必然产生创新的“果”,但没有这个基础,我们就盖不起高楼大厦。在美国,资本在市场上获利的利润率已经平均化了,垄断暴利不存在了,而投机又伴生着巨大风险,结果也难言暴利。有希望获得暴利的,就是技术创新。创新使企业进入那些没有竞争对手的领域,结果就是暴利。苹果的700亿美元现金储备,就是这样赚来的。

在中国,亿万富翁主要是一些房地产商,他们需要的是过硬的政商关系,不太需要创新。据媒体报道,近两年中国商界刮起一股“回归体制内”热潮,也就是下海者重回国企,因为国企员工“朝九晚五”,收入既高,声色犬马又能列入公款消费。而中石化、中移动、四大银行等国有企业,虽然没有多少创新,但垄断暴利滚滚。

要说某些国企,它决不仅仅是获取垄断暴利这么简单,它实际上是在磨灭从业者们的创新意志,甚至干脆就是在阻止企业家的出生和成长。石油、电力、电信、公交等行业的国企,一直有内部职工集资办企业,选择那些利润丰厚的国企业务介入,寄生在国企业务上发财。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电力总公司职工曾创办4家企业,去年底被国家电网收购,股东一下子分红6亿元,很多人突然成了千万富翁。既然“体制内”意味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谁还九死一生地去创新?

看来,乔布斯欲以苹果“改变世界”,但资本的本性还是赚钱,创新的目的是更多地赚钱。所谓创新,在美国,实在是获取暴利的少数手段之一,它是“制度”规范带来的一种选择。

在乔布斯神话背后,是一片土地、一个国家。中国企业家要学乔布斯,但我们还得改良企业家脚下的土壤,这是需要政府动手的。

拓展阅读:乔布斯的语录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创新无极限!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立即跳出思维的框框吧。如果你正处于一个上升的朝阳行业,那么尝试去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招消费者喜爱、更简洁的商业模式。如果你处于一个日渐萎缩的行业,那么赶紧在自己变得跟不上时代之前抽身而出,去换个工作或者转换行业。不要拖延,立刻开始创新!

成为卓越的代名词,很多人并不能适合需要杰出素质的环境。

成功没有捷径。你必须把卓越转变成你身上的一个特质。最大限度的发挥你的天赋、才能、技巧,把其他所有人甩在你后面。高标准严格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将会改变一切的细节上。变得卓越并不艰难,从现在开始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你会发现生活将给你惊人的回报。

我们认为看电视的时候,人的大脑基本停止工作,打开电脑的时候,大脑才开始运转。

过去十年中,大量的理论研究表明,电视对人的精神和心智是有害的。大多数电视观众都知道这个坏习惯会浪费时间并且使大脑变得迟钝,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呆在电视机前面。关掉电视吧,给自己省点脑细胞。还有,电脑也会让你的大脑秀逗,不信的话你去跟那些一天花8小时玩第一视角射击游戏、汽车拉力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的人聊聊看,你也会得出这个结论的。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你是否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有什么使命是一定要达成的?你知不知道在你喝一杯咖啡或者做些无意义事情的时候,这些使命又蒙上了一层灰尘?我们生来就随身带着一件东西,这件东西指示着我们的渴望、兴趣、热情以及好奇心,这就是使命。你不需要任何权威来评断你的使命,没有任何老板、老师、父母、牧师以及任何权威可以帮你来决定。你需要靠你自己来寻找这个独特的使命。

不要被教条所限,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要被教条所限,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还为苹果活着”

荷尔蒙失调使我暴瘦,治疗期间,我仍将履行苹果CEO的职责,我还为苹果活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