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耐力素质练习课》的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2 10:55:45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一堂耐力素质课上,一些体能较好的学生显得很积极,跃跃欲试;但是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则表现十分消极。有些同学还低语着:“反正我是不及格了,再练也没有用了”甚至有些学生还嚷起来“老师可不可以少跑几圈啊”……,时间不长就嘈杂起来。但为了自己的威信,更为了课时内容的实施,我要求学生按照我提出的目标,开始跑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绝大部分同学没有达到本堂课的既定目标,有几位同学竟然中途走了起来,更有甚者干脆停下来不跑了。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我没有过分责备同学。而是分析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改变了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样的教材,设计和采用各不相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自然产生绝不相同的教学效果,这其中隐含着许多值得我深深思考的问题:

(一)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最敏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学习成功的渴望强烈程度,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教师新颖教学方式的期盼。而教师则应在拟订自己的教学计划之前,主动充分地了解学生对体育学习各方面的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对他们地需求。真所谓备课要备教材,更需要备同学,其道理就在于此。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创设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新颖灵活、富有创意的师生互动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地热情。耐力素质训练是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也很枯燥乏味。老教材新教法,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可以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内容。积极创设学生自觉参与的活动氛围。在这个整个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潜力,尤其要培养学生探究体育学习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并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三)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评价,有效维持创新思维和探索体育问题的能力,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服务。体育与健身学科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应在充分考虑其个性差异的同时更应突出对学生活动过程中诸如参与热情、活动态度、能力表现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就本课时教学内容而言,应注重对学生创编能力和自锻能力等显性要素层次不一的肯定性评价,这对有效维持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创新思维兴趣,促使其养成主动探索体育问题的习惯,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奠基。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