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说宿太尉美文

文章 2019-07-12 11:34:37 1个回答   ()人看过

《水浒》里面就一个好官,宿太尉宿元景,也就是老百姓所谓的忠臣。如果唱京剧,宿太尉就是红脸,高俅、蔡京就是白脸。梁山好汉们的脸就是红中有黑,中间鼻梁上还得加点白。按照道理来说,奸臣蔡京、高俅、童贯之流把持朝政,宿太尉不可能有存身之地,为什么宿太尉关键时候往往还能救梁山于危难,最后居然招安成功了呢?

中国的政治结构从古代就是一元化的,一个集体里面,老大只能有一个。最理想的一元化领导集体里,不能有二号人物,如果有二号人物,那么一号人物就有被替代的危险,宋朝第一次领导更替就留下了一桩疑案:烛光斧影。赵匡胤和赵光义哥俩是一字并肩王的关系,这就有点麻烦了,虽然是亲兄弟,但是当利益大到一定的程度后,亲情就屁也不算了,封建朝代弑兄弑父争夺皇位的有多少?而要避免出现二号人物,老大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同时扶持几个人,赋予同等的权力。这就是三号人物可以多多的背景。古代皇权天赋,地位不容置疑。三号人物多也不行,如果三号人物非常团结,那还是避免不了出来核心,等于还是有二号人物。怎么办,选择不同政治利益的人搞权力平衡和牵制。老大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重臣们声气相通,一团和气。如果权臣不斗,那就会合起来斗老大。老大就是智力再不行,也明白这一点。于是就掺沙子,制造裂隙。今天听一派如此说,就借此打击另一派一下,明天另一派反攻,就敲这一派一下,重臣斗的一条条像狗,老大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在宫里听戏、淫乐。

《水浒》里有一节非常有意思,第八十三回:“宋公明奉诏破大辽,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一个梁山投诚的军士因为怨恨朝廷给赏的官员克扣酒肉,双方起了争执,军士挥刀杀了朝廷给赏的贪官。宋江一看,没了主意连忙去找朝廷的大靠山宿太尉。当晚宿太尉进宫告诉了皇上,第二天早朝,中书省官员出来告状,皇上假模假样的把中书省的官员骂了一顿,责备了几声,可根本就没深究克扣酒肉之事,而是问谁杀的贪官,听说已经处理了,还派人去催促宋江赶紧起兵,替朝廷去打仗,行凶的军士枭首示众。这是皇上知道的前提下,如果不知道呢?估计这事就更严重了,当即把宋江一众干掉也未可知。老大其实还是平衡之策,宿太尉先说的,给你个面子,贪官不像话,申斥几声。宿太尉一力主张招安。在老大面前并不讨好,一直到了无兵可派,剿杀不了了,才不得已从了宿太尉。说白了,老大们并不容易,之所以寡人自谓,实在是高处不胜寒。一个人要是必须防着所有的人,这就太可怕了。就像一个锦衣玉裘的人走夜路,而且还没有保镖,自己吓不死自己也得被别人抢劫。

《具官论》:宇文泰问:“国何以立?”苏绰答:“具官。”宇文泰问:“如何具官?”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古代有清官吗?凤毛麟角。流传很广的无非屈指可数的几位,为什么清官不符合老大的利益,你想想就能明白,老大在那里酒马肉海,你在那里万人敬仰,老大能睡的着觉吗?最好的办法就是人人屁股都不干净,老大手里每人都有小辫子被捏着,不听话随时可以找出问题把你给办了。宿太尉是清官吗?也不一定。只不过是蔡京一众的政治对立派,作者给个正面角色而已。

读历史,奸臣往往占上风,所谓忠臣往往被害,为什么?概因为奸臣才是老大个人利益的最大维护者,而忠臣动不动国法家法,掣肘老大的想法。绝对的权力,往往意味着绝对的非人。任何人到了皇上那个角色,能够控制住自己,也是非常难的,而老百姓的想法却很天真,以为皇上都是好皇上,事情都是下面的一群狗官办坏的,哪里知道,那群狗官才是皇上的最爱。老百姓连入皇上的心估计都难。没有皇上哪里来的奸臣,没有皇上的作恶,哪有狗官的为非作歹。可怜老百姓,永远用跪着的忠诚,来为自己的苦难找辙,做梦都不敢做恶自上来的噩梦。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