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花儿也会放风筝》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2 12:22:22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本课的四个生字,并掌握十个生字的写法。

2、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3、德育: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进行合理想象。

二、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三、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风筝图片):看,这是什么?对,漂亮的风筝。咱们班同学谁放过风筝?给大家说说(时间,开心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风筝有关。一起读读课题。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你是怎么想的?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师板书课题《花儿也会放风筝》。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1)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把课文中生字的字音读准。

(2)这首诗歌共有四个小节,老师想请四位同学合作读一读,哪些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3)出示本课生字词。

绿盈盈、草坪、蝴蝶、蜻蜓、瞧盘旋滑行。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些词,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他读对了,请其他同学大声跟他读一遍。

③带下划线的字便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哪几个生字比较难记,需要大家共同研究。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2、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生词都认好了,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吧!(指名分节读全文,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进行正音。)

现在明白花儿放风筝是怎么回事吗? (风筝指的就是彩翅膀的蝴蝶,长尾巴的蜻蜓。 )

我们认识了生词,也把课文读准确流利了。也弄明白了花儿放风筝是怎么回事,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已经学好了这首诗呢?

(2)不光要读流利,还要读的有感情,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读我们就叫“品读”。(板书:品)

你们看这个“品”字,三个口字,不正是让大家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读吗? 那我们就来认真地品读一番吧!

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第一小节)

(1)出示课件(春天放风筝图):谁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绘这幅画面的呢?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小朋友、放飞、风筝。

①理解“绿盈盈”,体会大地一派万物复苏,大地一派生机。

②出示句子“牵着一条渴求的线,放飞了长尾巴和不长尾巴的——风筝。”“渴求”什么?渴求还可以换成什么词?从这个词语你体会出什么?3、 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一小节,把此时此刻小朋友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起读一读。

(三)随堂小结。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