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质勘测方面的论文五篇

文章 2019-07-12 13:30:34 1个回答   ()人看过

篇一:地质勘察测绘中GPS-RTK测绘技术的运用

由于科技的进步,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GPS-RTK测绘技术被更多的采用,许多行业中都广泛的选用,特别是在地质勘察测绘工作中的地位愈加重要,GPS-RTK测绘技术通过数据基站连通卫星实行高层勘测,勘测精度很高,很大程度提升了勘测效率。

1 GPS-RTK测绘技术原理

当前的地质勘察测绘中,GPS-RTK测绘技术具备快速定位、高自动化水平、较小的误差、勘测精度高、使用方便等优势,所以,在地质勘察测绘中应用较多,GPS-RTK测绘技术由三个部分组成:

(1)卫星信号系统。其最少具有两台GPS接收设备,安装在GPS基准站与GPS流动站,当GPS基准站同一时间为多个客户进行服务,要应用双频GPS接收机,以保证采样速度和GPS流动站的采样速度没有差别。

(2)软件解算系统。该系统能可靠准确的确保RTK数据无误,利用在接受时刻接收的卫星信号的相位相对于接收机产生的载波信号相位的测量值为观测量的RTK测量。

(3)数据传输系统。UTS主要由GPS基准站的数据发送设备和GPS流动站的数据接收设备构成,是达成RTK测量的关键装置。

2 GPS-RTK测绘技术的优点

(1)采用GPS-RTK测绘技术使测绘效率提升。特别在地势复的环境中,实时动态控制系统一次能够测量直径四千米的范围,相比传统测量方式,很大程度降低了测量控制点数量与设备移动的频率,一般的电磁条件下就能够迅速取得地点坐标,实行迅速测量,且工作强度要求不高,与此同时,还节省了外业成本,很大程度提升测量效率。

(2)优良的定位精准度和优良的数据可靠性。外业测量时安放仪器进行观测的地点无需高能见度,若缺少GPS控制点或GPS控制点遭到破坏,能够迅速实行高精度的定位测量工作,在GPS-RTK测绘技术基础测绘环境都满足标准的情况下,且处于标准要求的测量范围,这种技术的平面精密度和高程精密度甚至能够满足厘米级。

(3)可以消除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传统测量方式较易遭到各种外界因素的不利作用,导致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都受到很大影响,此外,在通视较差的环境中,一些工作不能进行,可GPS-RTK测量技术的出现,可以彻底消除此类因素的不利作用,许多不利因素下都能实行高速精准的测量。

(4)GPS-RTK测绘技术的自动化程度与集成化水平较高。GPS-RTK测绘技术能够满足各类工作,GPS流动站能够通过各类控制系统,在无人为干涉的条件下,就可以自动完成各类的测绘工作,切实降低了误差的发生概率。

3在江西省兴国县金龙贵多金属矿区勘测中的应用

(1)测绘地区概况。江西省兴国县金龙贵多金属矿区处于兴国县城南南东20km,由兴国县社富乡统辖,兴国县中有公路将矿区连通,大约40km,兴国县南到赣南市、北到南昌都有公路相连,为81km和346km,京九线路过兴国县,距离铁路的最近位置兴国站42km,矿区最高山峰处于北东部陈公排南侧山峰,海拔775m,最低点处于北西部外的溪源,海拔191.8m,两点高程之差为583.2m,矿区为亚热带气候,年极端最高气温39.4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2摄氏度,最大降水量2275.7mm,全年无霜期大约280d.

(2)测量控制点。选取处于矿区四周外的三个GPS点:DOO1,D002和XTL-2为已得测量控制点,将GPS基准站安装在GPS点D002,GPS流动站测量各控制点的World Geodetic System1984坐标系统的平面坐标和从一地面点沿过此点的地球椭球面的法线到地球椭球面的距离,利用已得点D001,D002以及XTL-2解算转换参变量,最后解算加密控制点XO1,X02…X14坐标,测绘依照ZBD10001-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测量方式和结果精准度都满足标准。

(3)地质观察点、槽探端点、巷道以及钻井的勘测。地质观察点、槽探端点的测量以工作人员随指随测的方式进行,钻井放样,遵照初测、复测、终测阶段实行,巷道的测量依照设计坐标进行,在巷道口安装两点为测绘地形图布设的控制点,方便安装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控制巷道延伸方向和深度。

(4)测量精密度统计。选取如下方式实行精密度测量:首先,与已知控制点安装移动站收集信息,将所得坐标与正确值对比,测量3点,其次,于不同时间对反映地物类型或区域地理分布特征的点实行多次测量,对比相减所得值,统计23个特征点,最后,使用全站仪与钢卷尺测量距离,测量毗邻两地形点的高程之差和距离,共测量32点,该方式测量点共58个,统计总测量精密度:平面精度±11cm,高程精度±18cm,达到工程精密度标准。

4测量结果质量控制

(1)当前,大部分GPS-RTK测绘设备均选用OTF法解算整周未知数,很大程度减少了计算时间,所以,在干扰较小或无干扰的地区,设备锁定卫星超过五颗,五秒内实时动态控制系统测量就能得到固定解,手簿反应的收敛值通常不高于2厘米,该收敛值准确地表现测量的仪器多次测量对比的较差,如果实时动态控制系统测量超过60秒才取得固定解,该收敛值有很大几率不够准确,需要再次进行确认。

(2)采用已知控制点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实时动态控制系统测量起算数据的高级控制网,通常由GPS静态测量得到,可靠性相对较高,为检查核实坐标转换参变量、已知数据录入及实时动态控制系统测量每个阶段的正确性,能够利用将已知控制点添加到测量链中的模式实行检核,该方案切实有效,能在所有条件下应用。

(3)少部分测量地区存在产生妨碍无线电接收信号的那些杂乱的电波导致实时动态控制系统测量质量有误,造成测量结果发生误差或者存在伪值的状况,此类状况在测量的过程中容易遭到忽略,观测手簿反映的收敛值产生时间较长,收敛值范围通常在2-8厘米,这时候,手簿反映的收敛值或许不够真实,有时误差值从数十厘米到数米之间,当发生此类状况,要细致处理收集的信息,最佳方式为重置整周未知数再次收集数据并检查核定测量质量,也能采用另一个移动站多次收集数据并且进行测量,每次将变量赋为默认值后,要多次测量1个或者2个已经测量过的控制点,以检核GPS基准站设置的正确性和测量链太长导致的点位坐标漂移误差。

5总结

GPS-RTK测绘技术是空间定位GPS划时代的技术,开拓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使GPS被多个行业选用,地质勘察测绘中,切实消除了传统测量模式的缺点,由于科技持续进步,GPS-RTK测绘技术必定会得到持续的完善和发展,在更多行业及地质勘察测绘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黄文军。GPS-RTK测绘技术在地质勘察测绘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7):8.

[2]常智胜。GPS-RTK测绘技术在地质勘察测绘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04):158-160.

[3]程云海。探讨GPS-RTK测绘技术在工程勘察测绘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6):13.

篇二:地源热泵工程项目开发中水文地质勘察的意义

1 引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对能源的需要量已经越来越大,相应的新能源建设工程项目也是越来越多的被立项施工, 那么对新能源建设工程项目如何规避风险, 保证项目和谐可持续健康发展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浅层地温能作为新兴的能源产业之一,已经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地源热泵是浅层地温能的主要利用形式,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在开发地源热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研究了在开发地源热泵工程项目过程中水文地质工程勘察环节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地源热泵系统,然后总结了,对新能源工程项目的稳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地源热泵系统介绍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地温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能量)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系统。 利用电能的驱动实现能量转化, 将热能转化为更易被人们利用的能量。 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势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下面将简要介绍下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2.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地下岩土中热量的闭路循环的热泵系统,它通过循环液(水或以水为主的防冻液)在封闭的地下埋管中流动,实现系统与大地之间的传热。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布设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在建筑物下方的地热管网水平布设的形式; ②在建筑物下方的地热管网竖直布设的形式,垂直式埋管系统优点有:较小的土地占用,管路及水泵用电少,其缺点是钻井费用较高;对于水平式埋管系统,其优点有:安装费用比垂直式埋管系统低,应用广泛,使用者易于掌握,其缺点有:占地面积大,受地面温度影响大,水泵耗电量大。 不论哪种布设形式,最后都要与建筑物内的水环路项连接形成通路。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达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对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且运营和维护的成本比较低。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劣势在于在建设初期需要投入的资本比较多,占地面积相对比较大。

2.2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即直接利用地下水的地源热泵系统, 根据不同的利用形式可分为开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闭式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不论采用哪种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是地下水换热系统,它是由潜水泵的取水井、回灌井、水处理设备和连接管线组成的。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势在于该系统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然后所需费用不高,比较经济。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劣势在于该系统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水质、水量必须符合相应标准和回灌可靠等多个条件。

3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在开发地源热泵中作用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工作是为了查明水文地质条件、 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或其他专门目的, 运用各种勘探手段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工作。 由于当地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对于浅层地温能的分布状态、运移规律、品位高低、开发利用方式及规模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 因此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工作是浅层地温能是否能够合理科学开发利用的基础。

3.1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的内容

首先, 我们要对项目所在地的状况通过阅读相关文字资料和实地走访的模式, 做到对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工作有一定性的认识基础, 然后根据前期调查调研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勘测方案, 最后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的调研结果选择最合适的地源热泵系统。

3.2 地源热泵水文地质勘察应解决的问题

(1)查明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的特点 ,掌握地下水的类型 、流向、水温、流速、水质和含沙量等参数,另外也要了解该地的地质条件,含水层的岩性、深度和厚度等参数。

(2)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即地源热泵系统适不适合在该地建设,除了需要考虑到该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等制约因素外,还要对地源热泵系统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做合理评估, 要做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3) 制定 项目方案 , 若项目所在地适合建设地源热泵系统,那我们就要去的热源井的出水量和回灌量等参数,合理评估地下水资源和地质条件的承载能力, 制定出最合理的项目方案,应用到实际工程当中。 图 3 所示为某地源热泵项目,该项目拟采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作为建筑物的空调系统, 根据相关资料,项目所在地的地层地质剖面图如图 3 所示。

经过对该项目地层的地质情况的分析, 归纳为两个含水层: ①由填中砂和细中砂组成的潜水含水层, 层厚平均 14m左右;②由细中砂、中细砂和卵石构成的承压含水层,层厚平均 25m 左右,其中在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对隔水层。 根据水文地质工程勘察的以上结论, 我们了解了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的特点, 拟对每个含水层布设两个抽水实验孔和三个水位观测孔,完成相关参数测定实验,合理制定项目方案。

3.3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在开发地源热泵中作用

经过前期的对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状况的调研, 我们可以制定出最佳的项目工程实施方案, 若没有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工作就盲目的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开发, 就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地下水不能完全回灌

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中一定要保证回灌可靠这一条件, 但是在我国某些地区就出现过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不能完全回灌这一问题。 原因就在于在项目施工前,相关负责人没有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认真的勘查分析, 以至于在不适合建设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区进行了项目的建设,最终导致了地下水不能完全回灌,造成了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对当地的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热贯通问题

水温条件是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中一项很重要的参数,热贯通就是在水温不稳定的条件下, 抽水井温度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的现象。 地下水水温易受到含水层构造、地下水径流条件、抽灌井间距以及抽灌量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热贯通效应会降低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使系统负荷变大,从而也就增加了运营的成本, 因此在项目施工前一定要对地下水水温等参数进行详尽的调研,尽量避免热贯通现象的发生。

(3)地下水污染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的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资源,因此我们一定要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地下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我国的地下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现今我国的地下水保护状况不容乐观,若在地源热泵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不加注意,就会加速当地地下水的污染。 当然在确保地下水水质的同时,这也更有利于地源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营,发挥出最优的生产效益。

4 结 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能源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相应的新能源系统就应该做好相关的技术储备, 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对新能源系统的要求。 由此,本文引入了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在开发地源热泵中作用的认知, 首先本文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其主要包括: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然后介绍了水文地质工程勘察的内容和地源热泵水文地质勘察应解决的问题。 最后介绍了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在开发地源热泵中作用。 综上所述,地源热泵系统的开放工程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 是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一项新能源技术, 这项技术必将为新能源系统的发展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白亚娟。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及经济性评价[D].西安 科技大学,2009.

[2]俞 强。初探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在开发地源热泵中作用[J].福建建筑,2013(2)。

[3]刘天 阳。水文 地质勘察在某地源热泵工程的应用[J].城市 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

[4]朱保华。地源热泵的地热能利用方式及经济性分析[J].山西建筑 ,2007,33.

[5]鲁守刚。水文地质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

篇三:地质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运用

前言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测量中的测绘新技术越来越多。同时,我国国家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地质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因而国家政府也加强了对测绘新技术的支持。目前,地质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很多地质工程测量单位对一些测绘新技术的使用并不是很熟练,导致在地质工程测量过程中应用新技术时出现了很多新问题。

同时,这也给地质测量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对测绘新技术的有效运用,在保证测绘产品质量和满足地质工程的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已经成为地质工程中测绘发展的新方向。

1. 地质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介绍

目前,地质工程测量中所涉及到的新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全自动的测图系统以及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电子平板仪技术、数字地图技术等。同时,将这些地质工程测绘新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用,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地质工程测量中数据的处理能力。当然,一般情况下,这些测绘新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也不是单独使用的,一般需要将几种测绘新技术结合起来使用,从而提高地质工程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其中,全自动测图系统以及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传感器收集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通过收集信息对物体的各种性质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质测量中一些数据的获取,测绘新技术实现了在测绘的任何阶段能够方便地提取数据,从而通过数据的及时提取促进了地质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此同时,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地质测量工作带来了革新,由于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地质工程中的数据信息与地理图形信息等结合起来处理,进而分析出有利于地质工程进程的数据和信息。因此,认识地质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能够提高指导地质工程的施工过程。

2. 地质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介绍

2.1 遥感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应用

全自动的测图系统以及遥感技术主要是通过遥控传感器获取对地质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貌进行勘察。基于全自动的测图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的特性,在地质工程的勘察设计过程、施工场地探测过程、施工效果验收过程、地质工程试运行阶段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全自动的测图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的应用,地质工程测绘施工团队和设计团队可以有效的获得地形图的遥感图片,并通过计算机对这些遥感图片进行处理,最终得出可以为人眼可以观察识别的图像,是制备专业的施工现场图的有效技术手段。采用遥感技术测绘技术将地质工程测量中的数据处理完成后,进而为地质工程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有效的地质结构和地形特征,从而为后期的地质施工提供有效的依据。

2.2 数字地图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地图技术是当前在地质工程测量中一个新测绘技术,通过数字地图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指导地质工程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工作。与此同时,将数字地图技术应用于地质工程测量中,还有助于地质工程设计单位准确地定位地质工程的坐标、高度和方向等,进而为地质工程施工设计单位提供参考价值。但是,在数字地图技术这种新测绘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之前,传统的地质工程测绘技术很难完成对地质图形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地质工程测量施工人员利用传统的地质工程测绘技术在完成对图形的处理时,一般需要浪费很多时间,然而,数字地图技术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很有效地提高图形处理的效率。

2.3 电子平板仪技术在地质工程中具体应用

由于地质工程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深山沟壑中进行的,这些地点具有植被丰富、地形复杂、相关地形数据较少的特点,使用传统的技术难以有效的获得相应的信息,给地质工程获取相应地测绘信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是,通过使用电子平板仪技术,就可以不再受时间和地形的限制,有效的获取到地质工程施工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通过这些地质数据指导后期的地质工程施工过程。电子平板仪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全站仪设备的应用来实现对数据的收集的,可以有效的提升设备的便携性,还可以直接的获取测绘地点的三维地标,提高的测绘效率。

2.4GPS 技术在地质工程中具体应用

GPS 这项技术被广泛的运用于地质工程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使用 GPS 静态法来建立一个立足于地质工程的整体控制测量体系。第二,RTK 技术运用到地质工程测量中,实现真正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第三,GPS 测绘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由于 GPS 技术能够准确地实现对地理坐标的定位,这为了地质测量人员在进行地质测量中提供了方便。第四,利用GPS 技术对地质工程中的水下地形进行测量。目前。很多地质工程测量都在水下进行,由于水下的地质工程隐蔽性强又给地质测量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而不利于地质工程测量的进行,导致很多传统的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地质水下测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只能采取 GPS 等新技术,才能解决水下地质工程测量难等问题。

总结

总而言之,地质工程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有效的保证地质工程的施工质量就显得很有必要。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测绘技术也不断涌现出来,通过对这些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地质工程事业的顺利完成。针对这样的情况,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地质工程中测绘新技术的研究工作,不断通过对地质工程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来提升地质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地质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而提升地质工程的社会效益。因此,现阶段研究地质工程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篇四:工程地质测绘及其技术发展探讨

大部分的资源都是来自于底下矿产,所以地质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长期以来我国都在不停的进行地质的勘探工作,目的就是不断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在古代我们这一领域发展的非常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地质工程变得更加的规模化,在很多的相关的领域也开展了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从工程测绘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带给大家启示。

1 工程地质测绘

地质测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比其他勘察方法都要提前开展,是最基础的工作。

1.1 工程地质测绘的定义

工程地质测绘是利用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原理对各类工程建造的地质工程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能准确对准备建设或正在建设地域的工程地质状况进行了解。测绘完成后应将勘测、试验得到的地质资料通过不同的代号、色彩进行绘制工程地质图。地质图所反映出的勘测数据,就是评价拟建场地或在建地域稳定性及适宜性的依据。工程地质测绘是其他勘测工作的基础,地质测绘工作具有高质量、工作的作业量低、作业难度低等优点,在整体勘察工作中更加高效,只需要简单的测绘设备,少量的测绘费用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较多的地质资料信息,深入地了解建设地域或建设地段的地面地质状态,从而准确判断出地下的地质状况,减少作业的失误。

1.2 工程地质测绘的种类

工程地质测绘分成专门性和综合性两种。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是指通过全面的分析,对场地或者在建地域工程地质状况在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并对要素间相互存在的内部关系做出调查结果,作为绘制综合工程地质图的依据。综合性的工程地质测绘通常选择在那些从来没有做过相同的或者较大比例尺的地质测绘或者水文地质测绘的区域。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是指针对工程地质条件中的某个因素做专门的分析,像地质、地貌及斜坡变形破坏等,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分布状况和进化的规律等。因而,专门性的测绘得到的资料是绘制专用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分析图的依据。

2 测绘技术的发展

2.1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

GPS 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 tioning System)。它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利用离地面约两万多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的 24 颗人造卫星所发射出来的讯号,以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收讯者在地球上的位置。GPS 采用的是全球性地心坐标系统,坐标原点为地球质量中心。GPS自问世以来,充分显示了其在无线导航、定位领域的霸主地位。随着科技发展,GPS发展态势越来越快,其中又以GPS 芯片核心技术发展最为迅猛。在 GPS 芯片发展的过程中“,小型化”一直是重要发展方向,这使得 GPS 芯片组在降低耗电量、缩小体积等方面的技术更跨前一步,让 GPS 设备精度更高、携带更为便捷。

2.2 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技术在近一、二十年内飞速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其发展的特点如下:(1)新型传感器推出速度快,既有框幅式可见光黑白摄影、多光谱摄影、彩色摄影、彩红外摄影、紫外摄影,又有全景摄影机、红外扫描仪,红外辐射计、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CCD 线阵列扫描和矩阵摄影机、微波辐射计、散射计,合成孔径雷达及各种雷达和激光测高仪等。(2)形成多级空间分辨率影像序列的金字塔,以提供从粗到精的观测数据源。传感器的研制在向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向全方位的立体观测能力方向发展。(3)可反复获取同一地区影像数据的多时相性。一般是空间分辨率低的而时间分辨率高。遥感多时相性,提供了人们长期、系统和动态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可能性。

2.3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从系统角度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向着数据标准化(Interoper- able GIS)、数据多维化(3D&4D GIS)、系统集成化(Component GIS)、系统智能化(CyberGIS)、平台网络化(WebGIS)和应用社会化(数字地球 DE)的方向发展。(1)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InteroperableGIS)是 GIS 系统集成平台,它实现在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的系统或其应用系统之间的互相通信和协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2)三维(四维)地理信息系统(3D&4DGIS)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与实现,以及体视化技术的运用,三维系统的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3)面向对象和构件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Com GIS)是把 GIS 的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控件,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 GIS 应用。(4)基于 WWW的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利用 Internet 技术在 Web 上发布空间信息供用户浏览和使用。

Digital Earth 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地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从而完成数字地球的核心功能,光缆、卫星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则完成海量空章数据的传输任务。

3 对于测绘队伍的建设水平上也应该有所加强

工程建设本身的实施者就是人,想要技术有所提高就一定要加强测绘队伍的培养。每个工作人员都在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着工程的质量。提高工程整体队伍的建设也就是提高整体技术的建设,这之中涵盖了个人身体素质、政治素质以及技术素质的全面建设。拥有一支超高素质的队伍人员,对于提高整体质量与相关措施的强化上,更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与实操水平的培训,进行定期培训、定期考核,让工作人员凭考核调度工作职位,做到合理布局。

结束语

现代测绘技术的前进方向随着整体科学技术向综合化发展的方向改变,体现出新的测绘理论概括性更强,新测绘技术的综合性上升,不同的专业、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交融,测绘学和别的门类科学之间的相互关联更加密切,一些旁支学科研究成果被测绘学大量吸收利用,学科向综合化发展,在实际应用中正不断地创新出崭新的技术领域,在国家建设“数字中国”和“数字地球”的蓝图中,现代测绘必将发挥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曹幼元,贺跃光。PDA GPS 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Ⅲ[J].测绘技术装备,2005(4)。

[2]魏建华,张展,许月光。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几个研究对象Ⅲ[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9(4)

[3]张华海,张书毕,郑南山《。大地测量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实践[C].全国矿山测量学术讨论论文集,2002.

篇五:昆钢54万吨/年钢渣综合利用项目的地质勘察

1 工程概况

某项目工程发生整体滑动,拟建场区位置的原地貌是斜坡地貌,出于对修建厂区需要的考虑,按照规划对场地进行平整处理,同时在坡脚位置进行大开挖,这样一来前缘就形成了高陡临空面,其高度大约是 8 -10m.完成开挖之后在自重作用下,坡体位置有少量裂缝出现,但是并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随着开挖的继续,加上后来的持续降雨,最终斜坡在2010 年11 月28 日下午5∶40 分左右出现了整体滑动,“圈椅”地貌就这样形成了,滑坡内出现了多条裂缝,进而形成一条宽和切割深度分别为2. 7m、1. 40 ~2. 00m 的拉陷槽。滑坡开始滑动后,前缘开挖立即停止,滑坡在稳定状态中,但随着后来雨季的来临,在降雨的影响下,滑坡随时可能出现再次滑动。前缘的昆钢54 万吨/年钢渣综合利用工程受到了滑坡的极大影响,一旦再次发生失稳滑动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威胁场区安全。边坡位于滑坡北侧,为斜坡地带,地貌从上到下分别为斜坡 - 陡坡 - 平台地貌。后部斜坡,地形坡度 12° ~16°,局部存在高0. 8 ~ 1. 5m 的陡坎; 边坡前缘由于开挖放坡,形成了高 8. 0 ~10. 0m 的陡坡,坡度 31° ~ 35°,坡脚处可见有粉砂质泥岩出露; 下部平台地形坡度2° ~5°,现主要为厂址区。边坡坡长 85. 0 ~110. 0m,坡向 105°~ 114°。最高点位于后部山脊下,分布高程为 1968. 31 ~ 1970. 73m,最低点位于坡脚处,分布高程为1930. 50 ~1930. 80m,最大相对高差为40. 2m.该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度 10 < H≤15m,一旦失稳破坏,将威胁到拟建厂区建筑物的安全,其后果很严重。

2 昆钢 54 万吨 / 年钢渣综合利用项目的地质勘察

2. 1 区域地质构造

安宁市境内构造复杂,东西两面为两条南北向大断裂,被普渡河大断裂和易门大断裂夹持。规模较小的褶皱构造较为发育。最大的褶皱构造位于中南部的黑风洞背斜,轴线成东西向经鸣矣河乡延伸到昆阳。轴部出露上元古震旦系地层,两翼为古生界地层,构成宽缓舒展背斜。

受断裂活动影响,区域内温泉、崩塌、滑坡较为发育。工程区附近有两条大型断裂带,受断裂带影响,区域内出露岩体较为破碎。区域内主要发育有 2 条裂隙。勘察区从地质构造上看,位于普渡河大断裂和易门大断裂之间,区内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存在多个小型断裂层。据历史地震资料,自 1500 年至今,安宁地区发生 5 级以上地震 21 次。

2. 2 变形破坏机理

该滑坡原始地形坡度按照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为 5° ~12°,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为了对昆钢 54 万吨/年钢渣综合利用厂区进行修建,前缘位置形成了陡坡( 高 10. 0m、坡度为 31°) ,因此应力在坡脚处集中分布。同时,含碎块石粉质粘土层在坡脚初露,局部地段的石含量较高,存在较为严重的架空现象,地表水下渗,而下伏粉砂质泥岩具有相对较好的隔水性,容易在基覆界面处形成一条活跃地带,便于地下水运移。因此,在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下,在 8 日下午 5 点出现了整体滑动现象,最终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地貌特征2. 3 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本次设计选用 2-2‘剖面对各个该滑坡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对该滑坡的整体稳定性选用勘察确定的滑动面计算其稳定性。根据分析显示,边坡稳定性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降雨作用,边坡土体含水量增加,引起的抗剪强度降低,说明水对边坡稳定性起着主要控制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应做好边坡区及周边环境中的地表水的排水过程。同时,在边坡坡脚处应设置支挡结构,支挡结构形式应根据计算合理确定,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3 工程地质灾害治理设计

3. 1 指导思想

在充分掌握滑坡和边坡的活动规律、影响因素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合理的、科学的手段,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防治工程进行合理布设。将现阶段的灾害治理作为重点工作,寻找灾害治理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才能利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益。

3. 2 设计目标与原则

从变形机制的角度来看,因为受到于前缘开挖和地表水入等作用的影响,在前缘开挖过程中形成临空面,在其作用下使得原有坡体内部的应力状态将要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应力重分布等效应,最终出现斜坡变形。随着地表降水入渗,斜坡土体长时间受地下水的浸泡,特别是土体抗剪强度( 基覆接触面) 降低,直接导致变形体稳定性下降,因此防治工程治理应严格按照“根治变形”的原则,将防治前缘继续强烈变形作为基本目标。

工程布局以防止滑坡继续发展,导致发生灾难性地质灾害为目标,在设置抗滑桩进行治理,确保变形区内设施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在灾害防治过程中,应采用有效的治理措施对滑坡的继续发展进行限制,对其形成的诱发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同时尽量减少治理工程对植被造成的破坏,并注意利用合理措施对坡面进行绿化,应按照地质单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

3. 3 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根据滑坡的破坏特征、变形情况、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采用前缘设置支挡措施和坡面截排水的处理方式进行治理: ( 1) 在滑坡体前缘的拟建公路内侧设置一排抗滑桩,桩长和截面根据计算剩余下滑力和边坡高度设置; ( 2) 在滑坡后缘1. 0m 处设置截水沟。截水沟截面为0. 4m× 0. 5m,采用 M7. 5 砂浆砌筑 MU30 片石,砌筑厚度为 0. 3m; ( 3) 在滑坡体上设置截水沟。截水沟截面为 0. 3m × 0. 4m,排水沟截面为 0. 4m× 0. 5m,采用 M7. 5 砂浆砌筑 MU30 片石,砌筑厚度为 0. 3m; ( 4) 根据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地形特征,对 4 -4 剖面对应的边坡在其前缘设置抗滑桩进行整体支护并采用钢筋混凝土菱形格构进行坡面防护,对5 -5 剖面对应的边坡拟在坡脚设置护脚墙并采用钢筋混凝土菱形格构进行坡面防护,在边坡外设置截排水沟,截水沟截面为 0. 4m × 0. 5m; ( 5)对公路外侧的边坡拟采用局部放坡 + 桩板墙( 或浆砌块石路肩墙) 的治理措施进行治理,桩板墙设计桩长为 12. 0m,截面为 1. 0 × 1. 5m,挡土板厚度为 0. 3m,设计墙高为 6. 4m; ( 6) 对滑坡区道路,首先应将表层松散的土层开挖后,然后分层回填碾压。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存在重要影响,因此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勘察与规划等相关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对工程地质灾害进行勘察,相信未来工程危害会得到逐渐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J]. 国土资源通讯,2010( 14) : 22 -27 +1.

[2]郭新华,郭文秀,田小玉。 基于矿山工程特点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河南某石灰岩矿山为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 1) : 113 - 118.

[3]李粮纲,徐玉胜,江辉煌,刘晓朋。 深圳地区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灾害防治[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 4) : 28 -31.

[4]谭瑞山,王星运,彭斌,梅涛。 基于 MAPGIS 的湖北电网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J]. 电网与清洁能源,2012( 10) : 9 -14.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共有条评论     登录   注册  剩余:2000


友情链接: